1、第二单元110.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
2、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课时安排:3 课时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01 授课时间:2016-9-9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 y 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
3、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 “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
4、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第二单元2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5、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4.朗读、背诵。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6、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讨论思想品德修养。4.朗读、背诵。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有:同“又” 。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
7、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2.小组合作翻译第二单元3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 孔子说: “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
8、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9、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4.朗读、背诵。五、作业布置1、 (选做)自主翻译前三则。2、 (必做)背诵前三则。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教学步骤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罔 殆 箪 曲肱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故:学过的知识;
10、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第二单元4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
11、的学习方法。4.朗读、背诵。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4.朗读、背诵。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12、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4.朗读、背诵。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13、之者。 ”(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二单元5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 , “三月不知肉味, ”即为明证。4.朗读、背诵。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
14、字词。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拓展:饭蔬饮水
15、: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4.朗读、背诵。四、作业布置1、 (选做)自主翻译第四至第八则。 2、 (必做)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教学步骤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博学而笃 志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第二单元6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
16、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 (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4.朗读、背诵。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斯:这; 舍:舍弃。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 “圣人之道”的
17、君子:“立志“见、学、行” “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 , “承担” “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4.朗读、背诵。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
18、所以匹夫指男子汉。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4.朗读、背诵。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
19、疑问,多多深入第二单元7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 “仁”就在这当中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 博学而 笃志” 。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 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4.朗读、背诵。四、分类整理归纳1.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2.十二则中,哪
20、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五、小结论语 ,流传 2500 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
21、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成为最畅销的经典解读。大家可以课后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六、作业布置1、 (必做)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2、 (选做)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 23 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板书设计10.论
22、语十二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教学反思:第二单元8附:十二章文言知识点一、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二、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
23、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
24、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第二单元9温故而知新 (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 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1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散文以及后世世说新语之类的轶事小说,乃至禅宗和宋明理学的语录 。 2文学色彩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