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08.01KB ,
资源ID:916905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9169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相见欢》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见欢》教学设计.doc

1、词 三 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背诵这首词。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3、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教学重点:同上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相见欢一、导语古有曹操,今有毛泽东。他们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领域均有建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国君李,他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但在文学领域被称为词中之帝、天才的词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相见欢 。二、教师范读三、学生自由读四、学生范读,师生共评五、齐读六、内容分析1、通过反复的朗读你

2、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用词中的语言表达就是“离愁” 。然而,此词的“离愁” ,沉重哀伤,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这还得从李煜的人生经历说起。2、李煜的人生经历(或本词的创作背景)李煜(937-978) ,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61 年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975 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太宗即位后,进封他为陇西郡公。978 年七

3、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这种药,人吃后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直,一会弯,如此数十回,便一命呜呼。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作为降王,宋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李煜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饷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 “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长歌当哭。3、在了解了作者之后齐读(语速稍慢)4、再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抒

4、发了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5、词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分析上阕所绘之景。词人独自凭栏,抬头是残月一钩,俯首是寂寞梧桐。梧桐,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 、 “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 (陆甫之清平乐 )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 )等等,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是由君主沦为囚徒的李后主呢?想当年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 )

5、。而如今,却被锁在深院之中,怎不生亡国之痛。你从“无言独上西楼”一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苦闷,孤独之感了吗?词人独上西楼的“独”字与从前形成鲜明对比。从前上凤阁龙楼陪伴着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 。爱妃宫娥,前呼后拥。还有大周后,小周后的陪伴。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自不待言。而如今却无人共语,有一肚子的苦楚没处诉说。凭栏远眺, “三千里地山河”均成了别人的,何时还我自由之身。想罢不禁泪如雨下,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涌上心头。下阕直抒愁情妙在何处?愁本是抽象的,如何把抽象之物具体化,让读者可感。很多诗人词人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如写愁之深。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 或写愁之长,

6、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6、总结:这首词作者善于用平常、朴素而又富于表现了的语言,表现深刻而又真挚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亡国之君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词作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读读李煜的词吧,也许你也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作业1、读李煜的虞美人

7、、 望江南 、 相见欢 、 破阵子 、 浪淘沙2、摘抄名句并背诵相见欢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离愁:指去国之愁。别是一般:另有一种。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1 “无言”和“独上 ”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明确:“无言”, “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 “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8、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3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请说说它的妙处。明确:“寂寞”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 锁”。非“深秋”。亦入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小人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主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以上三

9、句是词的上阕。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阕,体会景中愁情。4下阕与上阕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明确: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借助比喻直抒离愁。5 “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 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因“丝”与” 思”谐音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1、“无言独上西楼” :“ 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

10、” 等句), “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 :背景,为通篇充溢的“ 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 ”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四、小结: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 2 句写景,后 2 句议论。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

11、,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景。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景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五、朗读、背涌全诗体会诗作的寓之哲理。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 961 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

12、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 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

13、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林花”:满林花树;“ 谢了 ”: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 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2、“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 :花谢匆匆之因。“ 朝”与“晚”、 “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暮风雨摧

14、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3、“胭脂泪”:承上文之“ 春红 ”,悲极艳绝,确有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意蕴;“留人醉”:悲伤凄惜,人迷心醉,是“花” 对赏花者的相留,还是 “人” 对赏花者的相留?或可作多义诠解;“几时重?” :犹言“ 何时可再?”,用花之凋谢与人之离别展现了一种难以挽回的痛苦惋叹。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长恨”、“长东”,悲绪难平。系悲沈恨极的哀切之辞。四、结论李煜的两首相见欢,虽然表面上都是写相思离别,但他作为亡国之君,受人拘囚,又何敢明目张胆地在作品中言志而表明自已“故国之恋”、“亡国之痛”的情感呢?除非他觉着活腻了。因而在作品中以“喻况”流露情感。因此,我们在赏

15、析品读时,不仅要明白作品所写的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题,更应把握作品中所流露的隐藏的某种心灵和情感的本质。同时,由于两者在内容情感上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甚至连标题也一样,我们当然可将它们视为关系密切姊妹篇,因而,为了使学生对李煜“无言”一词有更为深切的感悟,应将他的“ 林花” 一词作为补充阅读材料以给学生,通过对举并读,使学生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品评】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

16、“无言”、“ 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 ),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 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

17、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 剪不断、理还乱月 如钩 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寂寞、锁 无人共语、孤寂无欢醉

18、花阴一、导语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的确,她不仅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的词更是令人爱不释手。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和她的醉花阴二、教师范读三、学生自由读四、学生范读,师生共评五、齐读六、内容分析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节深切的思夫之情。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归来堂生活了近十二年,赵明诚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到莱州做官,李清照暂留青州,又作一次分别,再添一份离愁。这是一种出于伉俪情深而又不得不多次分别的别绪离愁,是人世间恩爱夫妻分别时所常有的“愁” ,只是情感丰富的她对此更为敏感,表达得更细腻、更形象、更婉妙。她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

19、、人人笔下所无的感情。1、 醉花阴是一首怀人诗,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孤独寂寞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处不在。那么词作是借助哪些内容抒发孤单、思念之情的?(学生自由表述)明确:(1)思念恰逢是重阳节:此词一题为“重阳”或“九日” ,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如今只有自己,怎能不倍加思念在外的丈夫。 “佳节又重阳”既点明了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2)思念是由白天到黑夜。“薄雾浓云愁永昼。 ”发愁的是词人,而词人却说是“薄雾“和”浓云“发愁白昼如此漫长。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实在是妙不可言。使人感到不仅人在愁,物在愁,天也在愁,地也在愁,简

20、直愁满宇宙,不写人愁人更愁!“瑞脑消金兽”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 漫长的白天终于熬过去,可怕的长夜又在等待。“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句中的“凉”如何理解?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的头两年,夫妻形影不离,日日相守。而今离别虽然短暂,但对于新婚不久的李清照实在是难以排遣。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许他又想起上元佳节那一天,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

21、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踅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回忆是甜蜜的也是痛苦的。因此,愈发觉得自己孤独寂寞,无限思念涌上心头。(3)思念让人消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22、悴。词人以花喻人来表现思夫的深切。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词人睹物思人,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扩展: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 ) ,“人瘦也,

23、比梅花、瘦几分?” (宋程垓摊破江城子 )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秦观水龙吟 )等等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也有一妙语。 “绿肥红瘦” ,既形象又新颖。绿意肥得逼人,花瓣瘦得揪人。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2、总结:这首词用叙事的方式,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写法上值得借鉴。3、作业:整理李清照词中名句。阅读梁衡的文章: 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破阵子教学过程:一、导语:和范仲淹一样,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词“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与同时代的大多

24、词人风格迥异。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破阵子 。二、教师范读三、学生自由读四、学生范读,师生共评五、齐读六、内容分析1、分析词的标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思。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壮词:雄壮的词2、结合作品来理解壮词?这首词题为“壮词” ,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

25、的一片壮心。词按照一般写法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完全打破了这种格式,前九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构成一段。末句大转折,理想在现实中破灭,自成一段。“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是写现实的,如何与“壮”字联系起来?作者挑亮灯火,红光四射;抽剑出鞘,寒光逼人。红光和寒光交相辉映。渲染出征前特有的壮烈气氛。用“挑灯” “看剑”行动的壮来反映气概的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表现了场面的壮观、热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明确:八百里连营场面阔大,气派非凡,仿佛看到威严如山的军营内,刀斧林立,直指苍天;旌旗飞舞,哗哗作响,红灯高照,光华四射。金盔铜甲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刀枪和盔甲不时发出摩擦碰撞的

26、声音;将士们求胜心切,雄姿奋发,悲壮的军乐和响彻长空的号角声汇成一片。浩壮的军容,雄壮的军乐突出了士气之壮。“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作者带兵出征,可写的东西很多。但作者并没有兼收并蓄,不分主次。那他选择做文章之物是什么呢?明确:军队生活中常见的马和弓“的卢” ,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弓如霹雳弦惊” “霹雳” ,比喻响声如雷。以上两句仿佛让我们看到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很有力

27、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3、词的前九句话通过想象写军容的雄壮威武,写作者的壮志豪情。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壮词。4、 “可怜白发生!”由想象回到现实。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回到沙场杀敌建功立业。而现实中作者又是怎样呢?作者闲居江西带湖之时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

28、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不愧为血性男儿,他在南宋为官,并不贪图富贵安逸,曾热情洋溢地不断提出抗金北伐的建议,他虽然遭到朝廷排斥与冷落,仍倔强的坚持。1181 年,辛弃疾 42 岁时被免职,闲居江西农村二十年。他本可以过奢华的生活,终了一生。然而,他把收复失地,洗刷国耻作为毕生的事业。只要有一线生机。最终也无法遂心愿。在词作中,作者壮志难酬,却将一腔热血熔铸成慷慨悲壮的词作中,表现出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尾

29、一句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七、作业1、背诵青玉案.元夕 (吉林省第二实验 任义芬设计)词三首教学目标1、 背诵积累本课三首词,积累传统习俗中形成的文化。2、 在诵读过程中揣摩词人思想情感,品味语言,培养语言感受力。3、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词的意韵之美,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的喜爱。教学重点1、 以读带品,以品促读。2、 以想象为基础设计活动,深入体会词人思想情感。教学难点以品读的方式破

30、译背景。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相见欢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一首词相见欢 。记得在曾经教此词时有一位同学这样评价李煜:说李煜是一位过期发霉的君主,却是一免检保鲜的词人。这一评价未必能经得住推敲,却将李煜的特殊身份与能力倾向说的很是形象,今天学习相见欢后看大家是否有共同的感受呢。二、读词1、散读(每人放声读三遍)2、找学生读(两位)三、分析1、你能借助课下注解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吗?教师补充背景: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清院小楼,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

31、就是写于此时,因此这首词所表达的心情非男女情愁,而是亡国之痛,大家读时注意将此突显出来。2、 两人一组,读给对方听。3、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 相见欢的词作者就是李煜了,幽禁在清院小楼的他恐难遇知音,能听者,听懂者恐只有自己了,没有听众,唱给自己听时,你揣摩一下,他在唱哪一句时感情最复杂?1)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会么一种滋味,它可交意会,不可言传,实际是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这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有点类似陶渊明的”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感觉。如果结合他的经历则是天上地狱的差别,当年的雕楼玉砌,歌舞生活,如今变成了他人的阶下囚,这种变故之痛有谁能真正体会。 “别是”之异异在恍如恶梦般的现实。2)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解析课后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不论是心理活动还是动作描写都不会妨碍我们对此句的理解。我们可以想象此时词人的心绪一定十分繁乱,昔日万人之上,现在阶下之囚,车水马龙的繁华岁月,歌舞宴乐的花朝月夕,已如过眼烟云,可谓梦里不知身是客,毕竟不能活在梦中,面对现实,这万千愁绪,纠缠如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