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两河中心小学 陈 艳一、设计思想。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树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指出: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是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顺序;二是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效果;三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的什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么写的。那么,要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
2、训练就必须强化篇章意识,注重整体联系。紧扣“神奇”展开教学,这是明线,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 “望而生畏”这是暗线。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着重渗透三个理念。第一,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2想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从课题质疑提出问题来导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课堂教学的民主意识。另外,让学生分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能理解的程度加以点拨。第二,激发学习
3、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三,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教学第七自然段讨论“虐杀生灵的风雪对柳树的摧残”时,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想象柳树在风雪中会怎样挣扎?会有怎样的动作、心理?使学生再次用自己的想象感受柳树的顽强不屈,训练其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八、第九自然段时由高原柳和家乡灞河柳的对比引出写作方法 -对比反衬、借物喻人,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掌握
4、对比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三、教学重点。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四、教学难点。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
5、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五、课前准备:1、学生读熟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词语。2、观察柳树,找找江南柳树的特点。3、课件制作准备六、教学过程。(一)由课题质疑导入。4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陕西大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文章青海高原一株柳 。板书:15 青海高原一株柳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生汇报,师板书重点问题(a、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 b、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c、这株柳树是怎样成长的?d、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可柳树?)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提出了这么好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这些问题吧。(二)分小组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三)汇报交流
6、师:各小组的同学做的都很好,我很想听一听你们讨论的结果。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说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1、感受青海高原的地理环境。(1)学生汇报青海高原地理环境。 (师板书: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2)看图片感受青海高原。a、师:的确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5b、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起了哪些古典边塞诗词?学生说,出示幻灯片,配乐指名选择读诗句,谈感受,体会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c、师:游遍大江南北的陈忠实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
7、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然而他却看到了这棵神奇的柳树。 (教师板书:神奇)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棵柳树?2、认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外形特点(1)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粗壮、高大、苍绿(2) 、朗读指导(3) 、师:是啊,这苍茫、悲凉的土地,怎适宜树木在此安家落户?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谁来汇报一下这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相信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3、感动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长历程(1) 、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干旱 严寒 风雪 雷电(2)出示幻灯片a、读:“干旱和寒冷绝”场景想象: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6b、读:“它无
8、疑经受”场景想象: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一声惊雷在天空砸响,闪电从天幕劈下来c、出示幻灯片教师配乐朗读第 7 段,学生感受师:这棵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历经干旱、严寒、风雪、雷电却长得如此高大粗壮,难怪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d 、 出示幻灯片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理解“望而生畏” (板书:望而生畏)师:既然陈忠实对高原上的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为何对家乡的柳树如此怀恋,用上这么多笔墨呢?4、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1) 、出示幻灯片第 8 段,指名读,说说理解(对比反衬青海高原一株柳,板书:坚毅、顽强)师:如果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移植到江南,会怎样?(一语点到:成
9、为一棵普通的柳树,不可能长得这么好,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越能够激发它的生机勃发。 )(2)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甚远。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出示幻灯片“命运给予它” )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感情难道作者只是仅仅赞美、敬佩这棵柳树吗?7师:点出借物喻人写作手法(四)、拓展训练师: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出示: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五)总结课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
10、树,经过高原风雪,雷电轰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柳树,一株值得我们敬仰的树。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此时此刻让我们用这首歌来唱唱这棵柳树吧。(播放好大一棵树)(六)、作业8用本文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文章附板书: 生长环境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青海高原一株柳 外形特点 高大、粗壮、苍绿 坚毅、顽强神奇 生长历程 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青海高原一
11、株柳教学反思 陈忠实,一位我喜欢的作家,曾记得当初读他写的白鹿原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他所写,就没来由地喜欢,直至读了文字,更是被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着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憾。纵观本课的教学,我较为满意是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诵读文本,在反复诵读之中升华情感。全篇课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典,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9十分钟里读有所获,读有所感?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柳树生长环境中的关键词句,抓住柳树生长过程中熬干旱,躲严寒,抗风雪,斗雷电的关键词句,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从而不仅让这株柳树的高大形象深深地映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更让这株柳树不屈不挠与艰苦环境抗争的精神永记孩子们的心中。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追求课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课堂容量偏大,整节课有赶的现象,有些地方学生说得还不够充分。另外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如果能兼顾一下作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走进这株柳树的内心,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相信这节课会更厚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