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辽宁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 年)2前 言辽宁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其直面大洋和背负网络密集的庞大腹地特有的区位条件,正在极大的促进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密集带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但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人类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突出表现在:局部海域污染严重,天然湿地资源日趋减少,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赤潮、溢油等海洋灾害时有发生,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和海洋生态体系损害问题仍然严峻等等。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的意见精神,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年) 中提出的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任务,科学研判我省“十三五”时期海洋生态保护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战略需求,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统筹海洋事业发展,建设和谐海洋,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存,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辽宁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本规划以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年) (国海发 2015 8 号)为基础,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与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3和目标,确定了海洋生态环境
3、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明确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对“十三五”时期辽宁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部署。规划期为 2016 年至 2020 年。4第一章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就与挑战“十二五”期间,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必须以海洋生态文明的新思维,审视海洋生态保护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海洋生态保护的新特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我省海洋生态保护的新局面。一、辽宁省海域基本情况辽宁省海域位于我国海域的最北部,包括黄海北部和部分渤海海域。自鸭绿江口(N395700,E1241648
4、)起,到辽冀分界线(N395854,E1194912)止,海岸线全长 2920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 2110 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 68000 平方公里。我省沿海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海岸分为基岩、淤泥和沙砾海岸三种类型。沿岸直接入海的河流有 60 余条,其中河流流域面积大于 500 平方公里的有 19 条,经辽宁沿岸入海径流量多年均值为 297 亿立方米;沿海水深较浅,水温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海水盐度近岸低于外海,年均为 30.84;潮汐类型复杂、多样,其中黄海北部沿岸和渤海海峡属正规半日潮,渤海海峡至辽西团山角附近为非正规半日混合潮,兴城市南部沿海属非正规混合潮,绥中沿岸为正规日潮
5、;海浪以风浪为主,秋冬季盛行偏北向浪,夏季多偏南向浪,春、秋两季浪向多变;海流主要是黄海暖流形成的辽东湾5环流和北黄海沿岸流。灾害性海况有海冰、风暴潮和台风浪。全省海洋空间资源丰富,拥有岛礁 636 个,大小海湾 40 余处,滩涂面积约 1600 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约 2100 平方公里,港址 60余处;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拥有海洋岛和辽东湾两大渔场,全省海岸带和近岸水域已鉴定的海洋生物 520 余种,构成资源并得以开发利用的经济种类共 80 余种,包括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经济生物资源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岛屿珍稀生物物种;滨海旅游资源门类齐全,著名的滨海旅游景区近百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
6、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4 处,海洋自然保护区 11 处,海洋特别保护区 7 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8 处,天然海水浴场 83 处;滨海和近海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和滨海砂矿储量大,其中辽河油田已探明石油储量 1.25 亿吨,天然气 135 亿立方米,滨海砂矿主要有金刚石砂矿、锆英石、金沙矿、石榴子石砂矿和沙砾石矿等,金刚石矿储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全省有六大盐场,晒盐面积 550 平方公里;海洋能的蕴藏量约为 700 万千瓦,约占全国海洋能蕴藏量 0.67%。二、 “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辽宁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海域环境污染整治措施逐步实施,海洋保护区建设取得重大
7、进展,海洋防灾减灾监测保障能力增强,海洋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全民海洋保护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实施辽河治理、碧海行动计划、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海洋环境污染和6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控制。 1、法律法规引领海洋生态保护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 、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等法律法规, 辽宁省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规划 、 辽宁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年) 等相关规划,引领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为我省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我省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5 号)精神,划定辽宁渤海海域海洋
8、生态红线,制定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环境保护目标、政策和管理要求,率先在渤海我省管辖近岸海域实施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对于维护我省渤海海洋生态安全、保障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和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纳入对沿海市政府绩效考评指标。全省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陆域污染、河流污染、船舶污染等海洋污染防治工作。随着入海河流的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的实施并不断取得进展,我省海洋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入海流域区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有效减少了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9、商港和航运船舶、大型渔船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2014 年,我省近岸海域水质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 13810 平方公里,占我省管控海域面积的 64%。73、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开展双台子河口、锦州湾生态监控区等常规监测,对典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跟踪,掌握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分布、变化趋势,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扎实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先后选划并建立了盘锦鸳鸯沟、营口团山、绥中觉华岛、大连长山群岛等 6 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 ,总面积 93950 公顷。率先在我省渤海区域确立了 34
10、个生态红线区,面积占近岸海域的 45.2%。初步建成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等各类海洋保护区,进一步完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体系。4、滨海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进展2011 年以来,争取海域使用金返还资金 2 亿多元,开展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先后开展辽西原生砂质海岸整治、营口白沙湾整治修复、大连普兰店湾整治修复、大连老虎滩整治修复、锦州大笔架山整治修复、营口鲅鱼圈月亮湾沙滩浴场、葫芦岛觉华岛、丹东大鹿岛和盘锦滨海湿地植被修复等 9 个海洋滨海生态修复项目并顺利实施。5、各类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海洋灾害预报警报管理和发布工作。按照新修
11、订的辽宁省突发海洋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各级海洋预报机构在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期间,及时发布各类海洋灾害预警报。8继续开展辽东湾及黄海北部赤潮灾害监测,推进大连、东港、葫芦岛三个国家级赤潮监控区监测工作,制定赤潮应急响应预案和预防措施,及时发布监测预报信息,有效减轻赤潮灾害影响。针对“大连 7.16”和“蓬莱 19-3”溢油等突发性事故对我省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持续多年开展后续影响监测与评估工作,更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应对重大海洋灾害的应急处置的能力。6、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网络基本建成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近岸海水趋势性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积极开展陆源入海排污
12、口、江河入海污染总量、各类海洋功能区以及沿海经济带热点开发海域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实现了我省大部分管辖海域站位的全覆盖。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开展沿海各级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初步建立了由省、市、县 13 家监测机构组成监测网络,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以卫星遥感、船舶、岸站等监测方式所构成的立体监测、观测网络初具规模。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人类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1、近海海洋环境污染仍然较重,生态承载力压力依然较大近年来通过辽河治理,虽然局部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9近海海洋环境污染仍然
13、较重。河口、海湾等海域剩余环境容量相对不足,局部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生态承载力。工业和城市密集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接近或超过环境容量标准。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依然严重。2014 年,由大辽河、辽河(双台子河) 、大小凌河等七条入海河流携带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为 8.8 万吨,超标物质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环境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影响。污染较重的海域主要是盘锦市、大辽河口、锦州市、辽河口、鸭绿江口、大连湾及锦州湾等海域。总氮入海负荷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局部海域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赤潮灾害。此外,面源污染形势仍然很严重,非点源污染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2、局部生态问题有所缓解,滨海
14、湿地、河口、海湾等海洋生态系统依然脆弱滨海滩涂湿地正以每年 2%的速度消失,滨海类型湿地保护率仅为 23.99%,远低于其他类型湿地的 43.51%的保护率。滨海湿地系统在防潮削波、蓄洪排涝、内陆地区屏障、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削弱,使海洋灾害破坏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减少,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普遍下降,高营养层次生物生产力明显降低。辽河和鸭绿江河口三角洲天然湿地以及自然海岸带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河口生态系统失调。河口是水文循环、沉积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区域。作为流域水体的末端接受者和污染物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其环境状况和面临的生态风险对近海生态系统健
15、康有10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淡水截流、盐度梯度增高、污染物质高强度汇集,已使全省多数河口区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水生野生物种几近绝迹,经济鱼类等水产生物量亦大幅下降,河口生态系统全面衰退,2010-2014 年辽宁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连续 5 年辽河(双台子河)河口处于亚健康状态。海湾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海湾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资源丰富,但海湾环境容量小,潮交换能力差。现全省 40 余个海湾面积已不足原来的 2/3,截弯取直、湾口束狭改变了海湾的潮流系统,海底淤积严重,生态功能退化。全省一半以上的海湾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损害,海湾环境污染的持续走高,导致生物多样性下
16、降、高营养层次生物生产力降低和海湾富营养化。其中,辽宁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指出,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自 2012 年起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3、大规模围海造地破坏严重,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亟需优化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推动下,沿海 6 市大规模填海造地进行港口和产业园区建设。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高密度兴建的各类港口、小型码头,以及沿岸采矿和岸滩采砂,导致自然岸线不断减少,大量滩涂被工业园所侵占,区域内的海洋生物呈锐减之势。尤其是近年来,大规模围填海工程使岸线经截弯取直后长度大幅减少,自然岸线变为人工岸线,海岸动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亟需优化。4、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风险加大,近海生态安全面临更大压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