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成果选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处学校概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具有 110 余年的办学史,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 1895 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1956 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 年和 1963 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 年 3 月 8 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
2、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 50 余年来几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 2600 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4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南非科学院院士 1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 800 名。学校现有 1 个国家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6 个省部级的研究中心(院、所)、实验室、59 个校内研究所(中心) ,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研发中心30 余个。设有建筑
3、、城市规划、建材等三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学校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7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30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5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89 个,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7 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方面成绩显著。学校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以科技为先导,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们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学校参观、交流、洽谈、合作,携手并进,共图发展。联系部门:科技处科技开发部地址:陕西省 西安市 雁塔
4、路 13 号 邮编:710055网址:http:/ 邮箱:电话:029-82202813 传真:029-822023300目 录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技机构名单 .1学校现有校级科技机构名单 .3重点科技机构介绍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4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热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5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6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耐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9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10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
5、究中心 .13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钢结构稳定与抗震技术研发基地 .14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农房建设技术西部研究中心 .151土木建筑类西部低能耗建筑设计关键技术 .16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 .17密肋壁板结构节能住宅成套技术与应用 .1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研究 .18工程结构隔震基础理论及成套技术 .19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及加固保护 .20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20超载服役公路钢桥状态评估、加固及养护关键技术 .21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时变过程分析及关键技术 .2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集成技术 .22钢-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理论及应用 .23大型火力电厂直
6、接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 .23地震区大型火电厂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 .24大跨度纯石建筑中预应力技术的创新应用 .25严寒地区软塑粘土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技术 .26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装置 .26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性能研究及应用 .27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足尺试验系统 .27异形大钢模板及其支撑方法 .282地下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28湿陷性黄土地区既有桩基注浆加固技术 .29黄土高填方体的夯实施工技术 .29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施工技术 .30碎石化工艺恢复路面功能应用技术 .30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1工业建筑振动测试与安全性评估方法 .32建(构)筑结构检
7、测、鉴定与加固 .32钢管超高强混凝土芯柱 .3345 度角布置带翼缘十字型钢 SRC 柱 .34扩大带翼缘十字型钢 SRC 柱 .34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 .35高灵敏度智能复合材料应变传感器技术 .36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制作 .36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管理 .37城市(企业)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 .38环 境 类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 .39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污水零排放与水环境系统构建技术 .403城市供水水源扬水曝气水质改善技术 .41高抗污染型 PVDF 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 .41油气田井场废水处理技术与模块化处理设备 .42黄土塬区油气田废弃钻井液安全处置与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开
8、发及应用 .43油田压裂废水多途径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44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技术 .44生物造粒流化床一体化污水高效处理器 .45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46结团增效澄清技术及装备 .46臭氧-气浮高效水处理反应器 .47缺水城市污水再生与不同途径回用关键技术 .48自我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 .49煤层气采排水处理技术与装备 .49油田集输系统 H2S 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 .50城市污水资源化宽目标利用深度处理技术 .51高效脱氮除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工艺 .52水力旋流造粒水处理固液分离装置 .52可移动式雨水饮用化使用装置 .53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534
9、生态型污废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技术 .54全自动恒流量超滤水处理的控制装置 .54气浮水处理分离装置 .55雨水分质处理回用装置 .55用多相转移法处理多种形态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及装置 .56污水生物净化并回收资源技术 .56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 .57大型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技术 .57建筑室内局部污染物的通风系统控制技术 .58低能耗建筑通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59热泵空调热水器 .59一种脱除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及设备 .60水生藻类叶绿素测定方法 .61微波合成绿色阻垢剂 .61多功能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62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制取生物柴油 .63金属表面无铬
10、环保节能处理技术 .63实验室废酸原位处理装置 .64环境影响评价 .645材 料 类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 .66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67大颗粒流态化水泥熟料煅烧装置 .68用于粉状物料的高固气比交叉料流热处理装置 .68高压盘式粉磨装备及其加工方法 .69FTGF 系列燃气热风炉 .70FT 系列混料机 .70回转式给料机 .71FTLM 系列立式磨机 .72水泥窑烧成带用氧化镁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 .72利用粉煤灰生产洗涤助剂用高纯 4A 分子筛 .73粉煤灰合成沸石技术 .73搅拌摩擦焊接技术 .74难变形金属块材室温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制备技术 .74钛、锆及其合金表面
11、强化处理技术 .75铝/镁超细晶多层结构复合板的制备技术 .75铜/钼多层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76铝镁系牺牲阳极材料 .76变形镁合金“形质”控制新工艺 .776结晶器铜板表面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复合陶瓷涂层的工艺方法 .78新型铝基结晶器材料开发 .78粉煤灰消失模铸铝/铸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79三元复合材料内衬耐磨旋流器的制备工艺 .80双金属耐磨复合系列技术及产品 .80纳米金属丝、带材 .81纳米金属网-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耐磨衬板 .82新型微晶 CuCr 电工材料产业化技术 .83适用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系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83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系列产品及制备方法 .84可自动调
12、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 .85镁渣制备混凝土的膨胀剂 .85热电自主降温混凝土 .86利用煤气化炉渣制备轻质墙体材料 .86建筑夹心墙保温材料制备技术 .87聚丙烯纤维增韧的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87地质聚合物与有机高分子复合胶凝材料 .88水泥窑高温带用 MgO-CaO-ZrO2砖及其制造方法 .88混凝土缝隙处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处理建筑裂缝渗漏 .89工业废渣泡沫混凝土 .897高质量相变材料(微胶囊)制备技术 .90透明质酸分离纯化的方法 .91电子信息类基于 BIM 的施工过程实时监测系统 .92大型公共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92无线远程火灾报警定位系统 .93室内节能无线监控技术 .93城市热力网集中远程监控系统 .94无限点 PLC 开关量输入扩展模块 .94燃煤电厂电除尘技术评估系统 .95配电网实时监测与优化 .95基于仿生学和智能理论的数字水印信息安全系统 .96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印刷品防伪图像的防伪认证方法 .96基于 FPGA 的印刷品不可见数字水印检测系统 .97印刷品数字水印检测装置 .97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图像版权认证管理系统 .98数字图像半调、逆半调处理软件 .98数字半调图像压缩软件 .99新型 IGBT 高频充电装置 .9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