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84KB ,
资源ID:938856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9388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名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名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DOC

1、课程名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英文名称: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orenment一、课内学时:45 学分:3二、适用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三、预修课程: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四、开课对象: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公选文化素质课五、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过程,从而深化专业理念,拓展知识结构,完善服务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学习深造和社会实践工作。六、大纲内容(注:“*”表示重点, “#”表示难点, “”表示涉及学科前沿)导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介绍

2、* 第一讲、人类行为的主要理论第一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一、心理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一)概念1、意识:又称有意识,是能够意识到的清醒的心理活动。2、无意识:或称潜意识或下意识,是意识不到或非清醒状态下的意识活动。如梦、精神疾病或习惯性行为等。3、前意识:处于有意与无意之间的心理状态,是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转换或缓冲过渡区。(二)特点1、无意识的特点:(1)无意识是人类最深层次的心理活动。(2)无意识包括人的所有记忆或曾经历意识过程的所有心理活动与内容。(3)无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最丰富的内容。(4)无意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被人所认知。(5)无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唤醒,进

3、入意识。(6)无意识的内容是分层次的,如最深层的完全无意识和暂时无意识等。(7)无意识中包含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或称为本能动力。无论它能否被唤醒和感知(生命能力、心理能量与心理动力学)。(8)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存在一个前意识,作为二者之间的切换装置和缓冲过渡区。(与认知心理学有关,记忆的储存编码与提取路径)2、意识的特点:清醒、理智、自觉或需要付出意志努力。3、前意识特点:过渡、转换与监督性质。(三)关系1、意识、无意识、前意识三者密切联系、相互转换、相互制约。2、意识水平与无意识的唤起水平既相互影响,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水平、主体所处环境及身心状态等。3、意识与无意识的信息转换与

4、人的大脑的记忆、储存和提取关系密切。4、意识通过前意识与无意识的自由转换与人脑的功能分区关系密切。(四)意义:1、意识:是人类一切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正常的意识活动,人的思维将陷入一片混乱。2、前意识: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转换装置和信息交流的缓冲过渡区域。意识与无意识的自由转换,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3、无意识:人的最大量的精神活动和内容都在无意识之中。无意识把人从繁重的意识活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减轻了人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人的大量活动都在有意与无意之间。4、研究意识与无意识的转换障碍,对于分析和治疗人类的精神疾病与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潜意识的唤醒与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回

5、避、转移、补偿、文饰、曲解、投射、认同、幻想、退行、升华等)二、人格结构层次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一)概念与特点: 1、本我(id):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ego):理性自我,遵循现实和安全原则。3、超我(superego):理想自我,遵循道德和理想原则。(二)关系与意义1、它是人的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的行为表现,具有道德判断色彩。2、人性论的讨论:兽性、人性与神性,相互影响制约,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3、本我的极端表现:极端的自私、放纵、攻击、破坏、犯罪与越轨行为,严重威胁集体利益与安全,需要社会控制与惩罚。4、自我的普遍原则:现实与理性。有限满足与集体利益。合理利己主义。5、超我人

6、格:(1)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神圣、崇高与升华感;罪恶感;(2)行为表现形式:利他、禁欲、奉献与牺牲;(3)他人在场与社会压力、道德自觉与“慎独” 、防止虚伪与残忍的“超我” 。6、基本人格早熟论:潜意识的作用。三、泛性论与文明的压抑升华理论1、无意识与性本能:弗氏认为性本能的压抑与冲动是无意识的最主要内容,也是人类一切心理与行为活动的最强大的内部驱动力。 (libido 里必多)2、释放性本能的途径:放纵、合理正常满足、性变态与精神疾病、禁欲转移与升华。3、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人的性本能的压抑转移升华为前提和代价。4、争议与讨论:部分真理性及其片面性。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四、泛性论与心理发展阶段

7、理论1、口腔期(0-1 岁):口腔活动是性欲满足的主要途径。2、肛门期(1-3 岁):大小便的控制与排泄是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3、性器期(3-6 岁):性意识第一启蒙期与恋父恋母情结。4、潜伏期(6-12 岁):罪恶感与恐惧感,压抑、转移和升华。5、生殖期(12-):性意识第二觉醒期与稳定的性关系的逐步建立。 五、异常性心理与行为研究:(一)同性恋:1、人的情感倾向:自恋、异性恋、双性恋、同性恋。2、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3、性向度与性别认同:男性同志与女性同志、主动与被动。4、原因与类型:遗传倾向(基因与激素)与成长环境。(二)易装癖与易性倾向。(三)恋物癖:正常恋物心理与恋物癖。(四)窥

8、视癖:性的好奇、禁锢、压抑与扭曲。(五)暴露癖:暴露器官惊吓异性。(六)摩檫癖:碰撞摸檫异性身体。(七)施虐癖与受虐癖。(八)其它(恋童癖、欣溺癖等) 。七、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1、心理学与精神康复医学:科学解梦与精神疾病治疗;传统精神分析与新弗洛伊德学派。2、性科学:东方与西方的横向比较、历史与现实的纵向考察。3、社会学:对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心理关注和人性化处理。4、文学与艺术: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心理分析。5、历史学:心理史学。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性格特征与心理动机等。6、其它领域:教育、管理、政治与商业消费心理与行为等。第二章 阿德勒的精神分析理论一、自卑的人二、寻求心理补偿的人三、自我超

9、越的人四、理论的运用与影响:个体的心理分析、心理史学* 第三章 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一、心理活动层次的划分1、意识:个体差异与个性化2、无意识:(1) 、个体无意识:情结(2) 、集体无意识:遗传本能与心理原型二、原型的分类(人格结构)1、阴影:潜能、善恶(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 、反思、输能2、人格面具:社会环境与角色、本我与面具、面具的多样与转换3、自我:自我完善与追求完美人格的倾向 4、个体两性倾向:阿妮玛(男性女性化倾向) 、阿妮姆斯现象(女性男性化倾向) 、心理性征与心理性向度测量三、心理类型1、心理倾向:内倾、外倾2、心理功能:直觉、感觉、情感、思维3、心理类型:外倾思维、内倾思维/外倾

10、情感、内倾情感/ 外倾感觉、内倾感觉/外倾直觉、内倾直觉等八种(1)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外部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宇宙万物是怎样形成的?地球生命是怎样发生与进化的?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就会凝固,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蒸气?机器是怎样开动的?细菌与病毒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宇宙万物的奥秘。科学家是外向思维型,他们关注人本身以外的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创立理论体系。他们中多产生伟大的科学

11、家。外倾思维型的人,往往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忽视专业以外的个人兴趣、审美活动、感情交流与亲友交往等等。荣格认为“外向思考型” 以男性居多,因为男性思维功能较为发达。(2)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思维功能的。他们除了思考外部信息外,还思考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思考人类本身,思考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人的本质是幸福还是痛苦?人类将走向何方?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人是怎样思考的?怎样进行心理活动的?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本身更感兴趣,如果说他们收集外部世界的事实

12、的话,那也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思想。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多属于这种类型。内倾思维型的人,也常具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玄想,固执刚愎,自视甚高和傲慢等人格特点。荣格认为“内向思考型”也以男性居多,因为男性思维功能较为发达。(3)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情感功能的。荣格指出,外倾情感型的人在爱情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往往不太考虑对方的内在道德品质与性格特点,而更多考虑对方的相貌、身份、年龄、家庭和经济状况等外部条件。讲究门当户对,讲究现实,爱慕虚荣。外倾情感型的人,思维功能相对压抑,思维水平偏低,思想浅薄

13、,情感外露,爱好交际,注重寻求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以及演艺、公关与商界人士中较多这种类型,以女性居多。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4)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向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由内在的主观判断所激发,在爱情选择上,注重对方的内在道德品质与性格魅力,而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常常缺乏现实考虑,具有感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自我牺牲精神。内倾情感型的人,思维相对压抑,情感深藏内心,含而不露,表面静若止水,内心情感世界极为丰富,气质常常是内敛或忧郁的。以女性居多,多贤妻良母或薄命佳人。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

14、5)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感觉功能的。他们注重体验现实的生活,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既不过分地追根究底也不投入过分的感情。外倾感觉型的人,多是现实主义者,寻求物质享乐,追求感官刺激,体验活着的感觉,具有享乐主义倾向。他们一般思维与情感是浅尝辄止的,不愿意陷入玄想和感情之中,很少反思人生,认为那样活得太累。多见于现实生活中注重物质享受型的人群,具有强烈的物质享受欲和物质占有欲,如美食、美衣、美容爱好者,其极端表现为购物狂、名牌癖、吸毒、赌博、酗酒、纵欲和色情狂等病态倾向。(6)内倾感觉型(the

15、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感觉功能的,他们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之中。如果说外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来自外部世界,寻求外部的感官刺激与享乐的话;内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他们更注重内心的审美与艺术感受。他们艺术审美感觉强,更热衷于自我的审美生活与艺术享受。多见于艺术家与艺术收藏爱好者(非以保值增值或逐利为目的)人群等。(7)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

16、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富于幻想,异想天开,多见于创意大师和新风尚与新事业的开创者。其缺点是持久性差,兴奋转移快,易见异思迁,特别不能容忍长期、单调、重复、乏味,难以满足好奇心与创造性需要的工作。(8)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多忽发奇想和神秘顿悟,多见于天才艺术家(其想象力与创新性均超出内倾感觉型的艺

17、术家,有时不为当时所理解,如梵高)与宗教先知。四、荣格心理学理论的意义与影响:1、反对弗洛伊德泛性论:潜意识的个体差异性2、反对弗洛伊德基本人格早熟论:个性化、终生成长(中年危机)3、心理分析与教育、职业规划()MBTI 职业性格测试)与婚姻选择等第四章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一、社会化:1、终生的任务不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2、人的成长是一生的过程3、社会化与个性化相辅相成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生命曲线与社会化任务1、信赖(trust)怀疑(mistrust)(01 岁) ,婴儿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赖感。否则,就会怀疑他人和周围世界,将导致不良人格和人际关系。社会化中介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2

18、、自主(autonomy)羞怯(shame and doubt)(13 岁) ,幼儿前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信。否则,就容易形成自卑和自我怀疑。社会化中介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3、主动(initiative)退缩(guilt)(36 岁) 。幼儿后期或学龄前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强化自信。否则,就会产生愧疚、退缩和自卑的心理。社会化中介是幼儿园老师和父母。4、勤奋(industry)自卑(inferiority)(612 岁) ,儿童期,学龄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强化自信,克服自卑感,获得勤奋感和成就感与自信心。否则就会有自卑感,变得懒惰、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社会化中介是小学老

19、师、同辈伙伴和父母。5、认同(identity)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1220 岁) ,青少年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逐步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初步具备作为一个独立社会成员的资格。否则就会产生价值认同与角色混乱。社会化中介是同辈群体、老师、父母和传播媒体等其它社会环境。6、亲密(intimacy)孤独(isolation)(2040 岁) ,青年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发展友情、爱情和亲情,特别是寻找配偶,建立家庭,以建立爱与亲密感,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社会化中介是恋人、配偶、子女和亲密的亲戚与朋友等。7、创造(gen

20、erative)停滞(stagnation) (4065 岁) ,中年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抚养子女独立,赡养老人送终(仰事俯蓄) ,胜任并完成工作,进入创造和收获的黄金时期。否则,就会有失败感、颓废感和停滞感。子女、配偶与其他亲人、社会规范等。8、圆满(integrity)绝望(despair)(65 岁死亡) ,老年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对自己的一生有圆满感,回首往事,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没有什么遗憾。否则,就会畏惧衰老和死亡,就会有痛苦和绝望之感。社会化中介是同辈老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 三、同一性研究1、认同危机:艾里克森的家庭、种族、职业和国家的四次认同

21、危机。2、青春期角色认同与角色混乱:身心趋向成熟,发展不平衡。独立、叛逆、代际冲突与危险期。3、认同危机的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危机发生的年龄不平衡) 、对象差异(教育、职业、爱好与情感等) 、程度差异(严重或轻微) 。第五章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理论一、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见示意图)二、自我实现与颠峰、低谷体验三、XYZ 的动机与激励理论1、经济人2、社会人3、自我实现的人第六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一、儿童智慧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智力萌芽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外部世界;后期区别客体与自我(照镜子实验) ;获得客体永恒的经验与概念。2、前运算阶段(27

22、岁) ,智力发展期,自我中心(3 岁左右)思维阶段,不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或者观点当作别人的观点(玛丽皮球实验) ,以表象和直观把握世界,无守恒能力,无法认识事物不以外在形式变化而变化的本质特征(性别观察实验) 。守恒实验:用量杯和橡皮泥等做的长度、重量、容积等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 ,智力初步成熟阶段,开始具有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守恒能力和类的概念,具备守恒能力,即认识到事物具有不以形式变化而变化的本质特征的能力,是智慧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或 20 岁) ,智力成熟期,进入逻辑运算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可以脱离现象,单纯利用词语和符

23、号进行逻辑思维和运算,语言的逻辑性趋向成熟。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1、他律阶段(27 岁,前运算阶段):属于被他人管束,强制服从阶段,道德自控能力较弱,服从父母、老师。2、自律阶段(712 岁,具体运算阶段):自觉服从纪律和约束,道德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阶段。3、理想律阶段(12 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不再盲目服从既定的规则和道德,反思道德的合理性,并以批判的精神,追求重建理想的道德。三、柯尔伯格(19271987)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9 岁以前):又称前道德水平,以服从权威,避免惩罚,获得奖赏为目的,道德水平具有天真幼稚的功利主义色彩。2、习俗水平(915

24、岁):过渡阶段,以社会规则、传统惯例和关系密切者的期望作为道德准则。3、后习俗水平(15 岁以后):又称为理想、原则道德水平。既兼顾现实的道德规范,又开始反思其合理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良知和理想化的道德水平,一旦违背,就会有内疚、负罪感,良心不安。属于“超我”道德水平。第七章 巴甫洛夫神经反射气质类型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化、退化、泛化与分化(见狗的实验示意图)二、条件反射与神经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希波克拉底与盖伦的体液与气质性格理论:血液生于心脏、粘液生于大脑、黄胆液生于肝脏、黑胆液生于胃部。兼介绍血型与性格以及 A、B、C、T 型性格分类法)1、胆汁质(兴奋、冲

25、动型):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行为果断、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理变化激烈、行动迅速有力、语言爽快明确、富于表情,一般具有外倾性。(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等)2、多血质(灵活):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精力充沛、兴趣易变换、注意易转移、情感产生较快但不持久、举止敏捷、表情生动、喜欢交往、注重效率,一般具有外倾性。 (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等)3、粘液质(安静型):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较慢、情感稳定持久、注意力集中、应变能力较差、善于忍耐、言语不多、喜欢较稳定的环境,一般具有内倾性。(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

26、、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等。 )4、抑郁质(抑制型):抑郁质的人,敏感孤僻、沉默寡言、行动迟缓、情感体验深刻、持久而不强烈、观察细致、谨小慎微,一般具有内倾性。( 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刺绣等手工艺、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等)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典型气质的人是少数,而多数人则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气质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三、条件反射的两种形式:第一信号系统(感官直接刺激与反应)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符号的刺激与反应) ,及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特有,符号化的人与符号互动理论) 。四、条件反射理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运用第七章 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一、行为的强化与消退(老

27、鼠的实验)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自我刺激与强化(行为主体的主动性与直接强化)三、社会控制与制度设计、教育管理与行为塑造等(正强化与负强化)第八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一、反社会行为(攻击橡皮人实验)与亲社会行为(慈善募捐实验)二、观察模仿的社会学习理论间接强化、内化、延迟模仿第九章 斯普兰杰的人格类型理论价值取向与人类行为一、斯普兰格(Spranger 1882-1963),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认为,人的人格以固有的气质为基础,同时也受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他在生活方式一书中提出,社会生活有六个基本的领域(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权力和宗教),人会对这六个基本领域中的某一领域产生特殊的

28、兴趣和价值观。据此,他将人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这种类型划分是一个理想模型,具体的个人通常是主要倾向于一种类型兼有其它类型的特点。(另参阅其价值的等级)二、六种价值取向的人格类型:(1)理论型的人。该类型的人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能冷静客地观察事物,关心理论性问题,力图根据事物的体系来评价事物的价值,碰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对实用和功利缺乏兴趣。多数理论家和哲学家属于这种类型。(2)经济型的人。该类型的人总是以经济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以经济价值为上,根据功利主义来评价人和事物的价值和本质,以获取财产为生活目的。实业家大多属于这种类型。(3)审

29、美型的人。该类型的人以美为最高人生意义,不大关心实际生活,总是从美的角度来评价事物的价值。以自我完善和自我欣赏为生活目的。艺术家属于这种类型。(4)社会类型的人。该类型的人重视爱,有献身精神,有志于增进社会和他人的福利。努力为社会服务的慈善、卫生和教育工作者属于这种类型。(5)权力型的人。该类型的人重视权力,并努力去获得权力,有强烈的支配和命令别人的欲望,不愿被人所支配。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领袖人物多属于此类。(6)宗教型的人。该类型的人坚信宗教,有信仰,信奉上帝,富有同情心,以慈悲为怀。爱人爱物为目的的神学家属于这种类型。奥尔波特指出

30、,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具有这六种价值倾向,并不表示真有这六种价值类型的人。三、关于六种价值观的进一步讨论一、经济型(财富型)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生活目的。把经济成功,积累财富视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实业家多属此类。 。二、政治型(权力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配,管理,协调等等。政治价值又被译为权力价值。提到权力,人们会认为只有“官”才有权。实际上,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甚至,公交车上司乘人员对乘客之间,都有权力支配关系。权力关系是社会实现协调和发展的保障,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在一起作某件事,肯定有分工,要有主有次。有人要站出来承担组织、协调,动员的工作。官场只能说是政

31、治价值的最高体现。今天,大家更可以从许多非政府组织中找到政治价值的体现。因为非政府组织里的权力关系不来自于官方委派,而是自然形成的。三、社会型(公益型)人与人之间的快乐交往、关爱,社会福利、善,道德,这些都是社会价值的表现。“以人为本”可以说是对这种价值的最集中总结。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对人际交往中的善有许多总结,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也是少有的。四、理论型(思辩型)推崇求知,面对人和事,重视从中认识真相,找出规律。科学是理论价值的最高体现,科学工作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排除善恶判断,以中性态度看待万事万物。科学更是与艺术,即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分处两极。五、审美型(艺术型)万事万物,包括人本身都存在美的成份

32、。艺术是审美价值的最高体现。六、宗教型(来世型)追求超验感受,追求精神寄托,渴望某种超凡脱俗的感受。宗教当然是宗教价值的最高体现。但并非只有宗教活动才能体现宗教价值。青少年追慕文体明星,他们为此花费远超个人许可的金钱和精力,而不要求任何回报,是一种典型的信徒式的奉献行为。他们追求的文体明星便具有“教主”的色彩。视为摆脱现实生活琐碎、无聊、缺乏意义这种状态的途径。中国小说学会秘书长汤吉夫曾经写过一篇杂文,回忆文革中的一件趣事。某次,毛泽东接见了某省革委会的主要人物,与他握了手。后来,此人接见下面驻高校的工宣队长,用“被主席握过的手”和工宣队长们握手。汤吉夫所在高校的工宣队长握过手后,就用纸袋把那

33、只手套上,视之神圣无比。汤吉夫在文中承认,自己也未能免俗,在会议上和同事们一起去握那只“被主席握过的手握过的手”,回家之后竟然几日不洗那只手,以保持它的神圣色彩。十几年后,同样现象出现在气功热中。不少大师卖信息药、信息茶,据说那些物品由大师们发过气,包治百病。又过了十几年,皇马球星来到中国献艺,狂热的追星族竞价去住贝克汉姆住过的宾馆房间。上述这些现象表面不同,本质一样,都是通过具体的人的身体接触,实现自己对超验价值的追求,也说明超验价值的普遍性。*第二讲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第一章、家庭环境与人类行为:家庭类型与家庭功能第二章、学校环境与人类行为: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第三章、同辈群体与人类行为

34、:前塑、后塑与同塑文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人类行为:角色的多样化与角色冲突第五章、社区环境与人类行为:城乡社区与公共空间第六章、大众传媒与人类行为:导向作用与从众心理第七章、工作单位与人类行为:环境、角色与适应第八章、科技进步与人类行为:正面与负面影响第九章、制度环境与人类行为:政治模式与文化习俗*第十章 人的生命历程与社会环境第一章、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生育观念与优生第二章、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03 岁):父母依恋(猴子实验)第三章、学龄前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36 岁):教师权威第四章、学龄期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612 岁):过渡期、价值内化第五章、青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1218 岁):同辈

35、群体、叛逆与认同第六章、青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1835 岁):职业与婚姻定向第七章、成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3560 岁):中年危机与更年期第八章、老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60 岁以上):面对衰老与死亡(安乐死)七、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手段:需用 9 学时,外出参观考察。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徐愫编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王瑞鸿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3、林崇德 等主编: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林传鼎主编:心理学辞典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5、 (美)詹姆斯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 ,陈德民等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6、 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九、考核方式:课堂考勤发言、平时作业 30%与学期论文 70%相结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