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嘉兴紧固件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研究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着国外不断地强化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致使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不可否认,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已成为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近年来我国紧固件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出口的紧固件产品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打击的目标。对紧固件遭遇的主要反倾销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继欧盟之后,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南非、哥伦比亚、土耳其等国相继对中国紧固件做出反倾销仲裁或调查,可见中国紧固件行业和海外之间的博弈已趋白热化。反倾销
2、的问题因此成为我国政府和理论界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使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都把如何应对和减少国外反倾销调查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欧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贸易地区之一,也是传统的反倾销大国,从WTO成立至2002年底累计反倾销立案267起,成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第三大反倾销地区。在7年的立案中,每年都不低于20起,其最高的1999年达到65起。第一例对华反倾销案件正是由欧盟发起的,从此拉开了欧盟和世界对华反倾销的序幕,至2008年10月欧盟已经对华反倾销立案196起。本文主题部分不是从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的传统模式对文献进行综述,而是从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以及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其反倾销调查对文
3、献进行综述。主要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对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进行综述和分析。主题部分分别从世界角度角度、欧盟角度和中国角度分别对反倾销的原因进行综述;此外还包括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措施的相关文献综述。二、主题(一)全球角度看国外实施反倾销的原因1倾销与反倾销的定义及反倾销的WTO界定条件倾销在法律上的含义可以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规定倾销是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由一国或地区向另一国或地区大量输出商品的一种非公平竞争下的市场行为。受到倾销商品损害的进口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称之为反倾销。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规定,成员国要实施反倾销应该具备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
4、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欧盟反倾销法规定的产业损害有三种情况1对欧盟产业的实质损害;2对欧盟产业的实质损害的威胁;3严重妨碍建立这样的产业。2全球角度国外实施反倾销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产业国际转移的同时也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制造业和低端、中端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各国政府从未而且也不会放弃贸易保护。而反倾销之所以成为各国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WTO成立后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已受到严格限制。而反倾销恰恰是WTO所允
5、许的用于保护国内产业、抵制不公平竞争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二是与反倾销本身的特征有着必然的联系。国际反倾销法自身存在制度缺陷。一是效力缺陷,国际反倾销法只是为各成员国地区内反倾销立法提供指导和范本,导致国际反倾销立法与各成员的反倾销实践产生背离。二是内容缺陷。WTO反倾销协议为各国国内法留下了不少余地。如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对倾销的裁决存在很大的主观和人为因素。三是争端解决机制缺陷。WTO争端解决机制小组在处理反倾销问题上的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二)从欧盟角度看对华实施反倾销原因1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998年7月,欧盟第90598号条例正式生效。该条例对确定中国和俄罗斯产品的正常价值的
6、有关条例做了修改,中国不再属于完全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90598号条理列举了满足市场经济条件的五项标准。企业只有被认定满足这些标准并在反倾销诉讼程序开始后2L日(在2004年改为15日)内提出请求时才能被授予市场经济待遇。尽管90598号条例对中国出口商申请市场经济待遇从理论上提供了可能性,但该条例1998年7月生效以来,只有少数的中国出口商获得了市场经济待遇。2004年6月2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在现阶段不能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无疑是为巾欧经济贸易往来蒙上了一层阴影。“非市场经济地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重大难题,并严重阻碍了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发展。绝大多数学者在
7、研究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上,一致认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对华实施反倾销的主要依据。欧美等西方国家反倾销法在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上,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采用特别的规定和判例方法,即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不是以其国内销售价格或成本价格,而是以替代国价格、结构价格或替代国对进强国的出口价格采确定。这样做的理由是非市场经济犀家的价格不能反映商品正常价值,也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然而,这种做法却带有明显的歧视性。王文胜(2008)认为由于只是在受到反倾销起诉后才需要替代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无法在开始出口时制定一个不存在倾销的价格。因此,替代国办法的歧视性首先表现在它使出口商
8、在不可预见下受到惩罚。替代国办法实际上否认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厂商可以拥有比替代国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从价格构成来看更为明显。李树萍(2009)认为国外带有严重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我国企业无法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结果依据“替代国”方法被课征高额反倾销税。纪飞(2009)认为欧盟调查机关在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存在以下不合理做法包括确定企业市场经济地位时采用不合理的抽样技术;对替代国类比国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立案之前难以如期发出照会;对外信息披露不充分;扩盟后贸易救济措施自动延伸适用问题;过度依赖推定正常价值的不同的计算规则问题;过度使用推定出口价格问题等。2其它经济和政治原因孙丹(2007)
9、欧美对中国采取“一国一税“的做法是一种不公正的行为,虽然中国的企业在对外应诉中也提出了抗辩,但是由于欧美国家在“分别裁决“问题上没有明文规定,因此中国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然(2008)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的欧盟等国反倾销法条款本身都有着不确定的因素和弹性,没有确切定义可由当局有效利用的概念,各种标准和计算方法的不统一又赋予了当局较大的裁量权,使反倾销手段成为各国在限制进口方面经常求助的武器。刘鹏飞和李刚2006基于全球化视角,即考虑经济全球化所引致的全球产业梯度转移、全球化深化所引致的价值链分工和集团经济利益及其代理人对国际经贸实践影响力的凸显与动态变化三个维度,将中欧贸易摩擦视为一个欧盟占主
10、动的完全信息动态模型并加以分析研究。唐宜红、徐世腾2007分析了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中的政治经济因素,但是其未能把结论扩展到所有产品。宾建成2007注意到欧盟成员国之间对待反倾销态度存在差异。王文胜(2008)伴随着欧盟的扩大,其反倾销措施也将随之东扩。反倾销问题是欧盟东扩对中国与欧盟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影响。加入欧盟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较为宽松。另外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外对我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张存在紧迫感,部分国家认为对中国经济存在“威胁”。(三)从中国角度看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1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典型案例分析进行研究。杨国华(199
11、9)列举了1979年欧委会收到英国一家公司的申诉,声称来自中、日、美的糖精存在倾销,并且造成了实际的损害,欧委会对此展开调查,从而开启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先河。蔡庆辉(2006)应用欧盟对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家电、纺织等产品实施反倾销案例。2005年欧委会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对出口到欧盟的部分鞋商征收临时性的反倾销税,这给了部分企业致命的打击。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欧盟对华反倾销与其他国家对华反倾销加以比较分析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比较分析明确了中国所处的被指控环境。杨仕辉(2005)认为发达国家是国际反倾销的大赢家,中国是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是多数国家和地区反倾销申诉的重点“照顾“对
12、象。从法律的角度对欧盟对华反倾销进行剖析,这部分涉及到法律的实体和诉讼程序部分,研究的比较多。邓德雄(2004)在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法律与实践一书中,详细阐述了欧盟反倾销法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相关的法律框架。2宏观层面原因林云华2004认为国家控制的市场运作模式影响了美国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评价。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仍较多地存在,国家通过所有权直接管理或者干预企业经营的状况也较为普遍。此外,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仍处于管制状态,一部分垄断性行业的进入受到限制等等。这样的市场机制影响了各国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评价。王蔚2005认为美国认定我国为“非市场经济”有诸多宏观经济因素。一是资本项
13、目下的兑换还受到限制。二是人民币汇率受政府干预而被低估,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下降。三是政府过分强调出口创汇,而且政府对市场准入和国内市场竞争的管制也会造成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四是中国仍有大量享受政策性补贴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些出口商品的价格无法反映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刘会平2005认为我国法规建设滞后。随着外国对我国反倾销日益增多,国务院才于1997年3月颁布了一个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但是这个条例缺乏操作性。我国政府于2001年11月颁布了新的反倾销条例,废除了以前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李树萍(2009)研究表明,我国出口快速增长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高市场份额,同时我国
14、存在贸易不平衡成为遭遇反倾销的经济诱因。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企业分工不够协调等方面都成为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的诱因。3微观层面原因何智美(2000)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削价出口,同时企业自身缺乏预警机制,企业又存在应诉不力的现象,使得我国企业频遭反倾销指控。王文胜(2007)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出口企业缺乏管理,出口秩序混乱,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倾销应对机制。李然(2008)认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行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眼前利益。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给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容易招致反倾销起诉和调查,使反倾销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此外,企业对国际商
15、贸和WTO规则的不熟悉,对反倾销认识不足,出现应诉不力现象。在出口过程中,韩桂红(2006)指出出口企业和产品自身存在问题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出口价格单一;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商品失衡,企业缺乏国际贸易营销知识和竞争的无序性;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采取不抵抗态度。毛威(2009)认为我国行业未建立起有效的应对反倾销的机制和服务体系,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有责任和能力建立反倾销信息中心、反倾销调查案件的预警机制和服务体系。4中国应对反倾销措施关于中国应对反倾销,既有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和方法。就出口产品倾销的预警问题,方勇、张二震(2004)指出,对提起申诉的预警,应
16、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针对可能的申请者和可能的申请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警分析。姚晓霞(2003)、廖良美和冯中朝(2006)出加快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发展,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开展应对反倾销和国际市场调研工作,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信息,建立和健全信息反馈机制,一旦被提起反倾销诉讼,行业协会可以组织涉讼各企业统一行动。李然(2008)建议我国应更加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包括熟悉并掌握反倾销应诉的技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建立反倾销预警监控和风险分析机制,加速我国反倾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进口商和最终用户的积极性。针对许多国家的反倾销法都把进口数量的明显增加作为考虑倾销构成或工业损害存在的重要冈素,何勇
17、(2004)等提出要以多元化的市场替代单一市场的出口,以多样化商品出口替代少数几种主要商品出口数量的扩大。李炼(1999)和杨仕辉(2006)针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成为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大量败诉的情况,许多学者提出通过政府谈判改变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关于中国对外反倾销的政策,陈松洲等提出(2004),首先,企业要树立反倾销意识,加强对WTO反倾销协议的学习和研究;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重要作用;第三,政府要加强反倾销工作的力度;第四是要协调好反倾销有关部门的关系。总体上来说,这些研究强调要加强对外反倾销工作。何智美(2000)指出反倾销是一项专业性很
18、强的工作,需要有一支精通反倾销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服务于申请反倾销的企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反倾销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为适应国际反倾销的奎球化提供力量保障。应尽快建立和规范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反倾销应对机制。应诉企业要有长远规划,制订相应措施,积极应诉;政府应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加大政府交涉力度,为企业应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组织。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应着力于调整出口结构,协调企业分工来保护国家整体利益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商应该充分调动进口商的积极性,同他们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反倾销投诉;我国的愿产地规则中至少应明确出口产品在国内的增值达到多少
19、比例才能计为中国制造;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争取申请市场经济待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规避贸易壁垒,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三、评述本文从全球、欧盟和中国三个角度对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应对反倾销的部分措施。欧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实施反倾销依据主要体现在认定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其它措施。同时中国自身存在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原因,使得欧盟有机可乘。主要体现在对反倾销的总体认识不足,外贸体制的调控措施力度不够,法规建设的滞后;同时,我国企业存在国际营销策略不当、经营理念有误区、专业人才缺乏和应诉不力、低价倾销客观存在以及行业组织不健全
20、等问题。从研究成果上看,国内对反倾销理论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对世界贸易组织文本的解读;与中国有关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是定性的讨论,或者单纯建立在中国的立场上讨论相应问题,难有说服力。方法上看,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是定性分析为多。研究成果难以为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规则的完善提供参照。关于以中国为发起国和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的特征的研究不深入,只有简单的数量统计等分析,缺乏把中国放在国家集团背景下的反倾销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缺乏更深层次的剖析。国际反倾销规则变革的研究,没有寻找到国际反倾销规则变革的突破口,更加没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提出的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针对性不强,创造
21、性不足,因而也缺乏可行性。四、参考文献1羊剑勇外国对华反倾销原因和对策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32王蔚中国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23刘鹏飞、李刚基于全球化视角的中欧贸易争端及其博弈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74唐宜红、徐世腾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J国际贸易,2007105王文胜欧盟反倾销对策研究J2008116杨国华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第一个案件一欧盟糖精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J19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8WWWMOFCOMGOVCN8蔡庆辉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
22、069杨仕辉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博弈与我国的对策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10邓德雄欧盟反倾销的法律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林云华国际对华反倾销投诉的现状和原因分析J时代经贸,2004512王蔚中国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213刘会平试析我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深层原因J理论界,2005914韩桂红欧盟对华反倾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6(3)15毛威加入WTO后浙江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研究J学习论坛,2009,1116方勇,张二震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2004117李炼反倾销法律与
23、实务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18杨仕辉,杨海艳欧盟“非市场经济”反倾销制度的起源、成因及对中国的影响A欧盟与中国福建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19姚晓霞行业协会预防和应对反倾销的作用J学海,2005620何勇反“反倾销”,出口经营新战略J科技与企业20041221陈松洲浅议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现状及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22THARAKANPKMTHEPOLITICALECONOMYOFANTIDUMPINGUNDERTAKINGSINTHEEUROPEANCOMMUNITIESJEUROPEANECONOMICREVIEW,35,PP13411359,199123B
24、EAVERW“FINANCIALRATIOSASPREDICTORSOFFAILURE”,SUPPLEMENTTO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6,PP71124DIDIERPIERRETHEWTOANTIDUMPINGCODAANDECPRACTICEJOURNALOFWORLDTRADE200113525EDWINVERMULSTANDPAULWAERECANTIDUMPINGLAWANDPRACTICEMLONDONSWEETANDMAXWEL1199626VINERJDUMPINGAPROBLEMININTERNATIONALTRADEMREPRINTEDBYAUGUSTSMKELLEY,NEWYORK,196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