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91.50KB ,
资源ID:943927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943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州科技学院.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州科技学院.doc

1、1苏州科技大学关于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试行)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也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实践教学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2、践能力为重点,树立创新能力培育于实践教育的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把实践育人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氛围营造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特色培育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学校确立的“高素质、有特色、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工作目标是:优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实践创新平台内涵建设,完善实践创新的管理机制,探索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体制与机制。在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准切口,以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学科

3、竞赛、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按照“分类引导,分层实施”的原则,建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课内 课外贯通,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并举,校企政联合、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教学新体系。二、实施任务与措施(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个性发展,启迪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实践教育的“三个转变” ,即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2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二)积

4、极改革,优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1、分类引导,彰显差异化培养学校鼓励各专业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优势与特点以及专业办学基础,按差异化原则,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与此相应呼应,探索分类引导、各有侧重、相互融通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理工专业应面向行业,加强校企合作,注重产品设计、工程设计与实施、项目管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科专业应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校企政合作,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教育应以教师教学专长为取向,加强校内整体联动,密切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实现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和教师的教育科研互动和互接。2、分层递进,推进能力提升从基础培养、个性化拓展和卓越拔尖人

5、才三个层面,分层递进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完善实践创新能力基础培养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实践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体系。基础培养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构成“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基础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认知、动手、专业操作、验证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都能受到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熏陶,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阶提升打下基础。个性化拓展应针对不同潜质、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以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为主要载体,分类分层设计不同的教学、训练模块或平台,拓展各种实践创新活动,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发

6、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体合作、社会协商的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优秀学生,坚持优选、优培、优推的方针,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和“卓越工程师” 、 “卓越建筑师”和“卓越教师”计划,突破专业和学科壁垒,通过“实践创新实验区”或试点班、 “书院制”等形式,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跨学科专业联合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具有国际视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拔尖人才。3、课内外贯通,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调整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3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四个层级上来规划实践教学内容,增

7、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项目,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自主式学习和团队式训练等方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根据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探索开设开放式“实验选修课” 。在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比重达到 8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性实验内涵建设。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环节应侧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避免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坚持“真题真做”和“实战真环境 ”。邀请企业和校外专家出题,学生设计,校企共同指导,社会实践检验,引导学生把重

8、点放在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上,促使学生在实战中锻炼专业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和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增设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大力推动课外创新实践训练。以“挑战杯”等高等级重大竞赛项目为牵引,实施学科竞赛分级分类管理。持续支持覆盖多专业、多层次的学科竞赛,注重参赛作品的选拔与培育,促进学科竞赛的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加强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建设的结合,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引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通过实验室开放、科研项目开放,实现学生早进科研课题、早进实验室、早

9、进团队。通过设立“实践创新实验区” 、 “大学生主题创新工作坊”等平台,吸纳学生创新团队开展深入的、系列的自主设计创新性研究和创新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前沿问题,探索相关领域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按照“大一重调查实践,大二重专业认知,大三、大四重就业创业实践”递进原则,加强对学生不同阶段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指导,确保第二课堂的有序实施。要从组织领导、师资建设、理论研究、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团队孵化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做大做强“金秋科院”和“社团春声”为品牌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进一步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学术大讲堂等系列科技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类竞赛、发

10、明创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4、多元联合,有效利用资源4校企政联合。加强与政府、知名企业的联合,实施“双进双培”计划,共建实践教育资源。学校师生进企业,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业主管部门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进学校,培育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设“卓越班” 、联建人才培养基地、 “嵌入式实验室”等方式,联合培养行业适应性强的专门人才;通过引入“企业课程” 、建设“嵌入式企业实践模块”等方式改进课程体系。境内外校际联合。加强与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国内外名校的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

11、,利用名校的优质资源,取长补短,提升师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扩大学科专业的知名度。校内多专业联合。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加强校内专业间的联合,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运行流程进行多专业联合教学,增强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中的统合协同能力。(二)构建平台,加强实践创新平台内涵建设1、有效整合校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学校要通过实现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促使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需要的全天候开放平台;通过建立科研促进教学机制,促使重点实验室、课题工作室等科研平台积极吸收本科学生参加研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通过扶持具有学科特色的校办

12、企业增强其吸纳相关专业学生工程实践的容量和能力,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双重基地。依托学科平台发挥各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作用。各实验中心(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设相关创新实验,建设实验创新模块课程,在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实验、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方面逐步向学生开放。加大对建设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探索现代技术条件下校内实践平台建设新模式。2、积极拓展校外政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学校在继续保持与国家住建部、环保部、铁道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省市共建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与地方政府

13、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的高端合作项目,引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校企相长互助双赢,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领先、行业认可、管理规范、接纳能力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程中心。这些基地既5是学校的优质实习实训基地,又是学生稳定的就业渠道,同时还是教师应用性科研的稳定课题来源和成果去向。校外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不仅要承担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也应是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重要来源。 校外基地建设应注重构建双赢利益驱动机制,不断提高学生进基地实习的比例。尝试将专业实验、实习与毕业设计与就业等挂钩,将优秀学生送入优秀的企业;加强与校外基地学术性交流,举办不同形式的科学

14、研讨会、学术论坛;邀请校外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课程的设置、规划与开发和讲授,在项目和奖项申报、科学研究和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双赢。各学院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毕业生资源,与 3 个以上有影响的研发机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个专业至少建成 1 个以上校级重点实习基地、3 个以上一般校级基地、若干个院级实习基地。建设一批校级以上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选择有条件的实践基地建设集科研创新与实践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孵化器。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专家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咨询;探索创建网络创新创业实验室

15、,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孵化校内创新型创业团队。(三) 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程中,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注重教师自身人格素养,为学生做出榜样,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和实践创新精神的养成。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学历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鼓励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积极投身实践教学工作,明确其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学生实验的具体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人员

16、进修与培训力度。学校要为实践教学人员的素质提升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实践教学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学校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参加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继续教育,攻读学位,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组织实践教学人员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各种实验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教学能力;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实践教学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和管理水平。双聘双挂,共建师资队伍。相关学科专业应立足自身特点,认真研究并明确“双6师型”教师的内涵,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使“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有正确的导向和目标。学校要积极组

17、织教师参加培训、到企业兼职、参加专业技能考核等,多举措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到 2020 年,在中青年教师中应有 30%以上的教师有相关专业实践经历。建立学校、企业人才的“双聘双挂”制度,有计划地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团队。根据专业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践环节,鼓励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实验室担任专职或兼职工作。通过实施“教师柔性进企业计划”等政策创新,鼓励没有社会工作经历的高学位、高职称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半年到一年,鼓励教师发挥专业所长积极承接企事业委托的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积极获取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依托校办企业积极从事工程实践

18、。三、保障机制建设为保障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持续化、常态化,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实践创新管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委员会,各二级学院建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学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各二级学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本学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细则,完善相应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分工协作,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实

19、施提供支持和保障。(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实践教学人员岗位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实践教学运行良好。完善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制度,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苏州科技学院本科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建立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制定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认定等程序,积极促成课题的成果转化。7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过程管理。建构校内、校外多元化实践教学督导和评价机制,完善院校两级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要用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

20、监测办法,对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日常和专项相结合的检查评估,对于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要有相应的纠正、补救措施。(三) 完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完善对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评价机制,加大实践教学任务落实在年终工作考核的比重。建立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增加指导实践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将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作为考核和职称晋升的竞争性条件。建立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完善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课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办法。学校对完成实践创新活动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对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除给予奖金鼓励外,在转专业、奖学金评定、评优以及研究生推荐免试、录取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优惠。(四)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推出实习见习、实践基地管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等新系统,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信息采集、存储、分析、传输和反馈。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校、院两级分层管理。在各个环节以不同的对象为主体,规范管理秩序,明确工作分工与职责,做到计划落实、大纲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考核落实和监管落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