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90KB ,
资源ID:944894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944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泰州市防震减灾十三五专项规划.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泰州市防震减灾十三五专项规划.DOC

1、- 1 -泰州市防震减灾 “十三五 ”专项规 划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为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面提升防抗救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苏省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市防震减灾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 期 间,全市防震减灾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各级政府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2、。市、市(区)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各市(区)地震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地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自身素质大幅提高。防震减灾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 2 -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泰州市地震应急预案、泰州市新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泰州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管理办法、泰州市地震宏观测报点管理办法等政策,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建成5个数字化强震台、4个数字化测震台、3个数字化前兆台,地震速报时间缩短到3分钟以内,行政区域监控能力达到M2.0 级 。震情值班、震情会商制度严格执行,各类会

3、商意见及时上报,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在全省评比中保持领先。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进一步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纳入了新建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地震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抗震设防要求行政执法检查依法开展,对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不断强化,各地各部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公众的法制观念明显提高。先后对42项重大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提供工程抗震设防参数。基本完成泰州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为城市规划和国土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修编泰州市地震应急预案,构建“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 的政府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组织指导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

4、施经营管理单位预案编制,开展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应急演练,建成地震应急视频指挥技术系统。有效- 3 -应对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4.9级地震影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健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体系,举办地震知识讲座、开展网上地震科普知识竞赛、组织地震科普知识“六进 ”等系列活动,建成 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12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宣传内容不断丰富,宣传领域进一步拓宽,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 期 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防震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5、还有差距,与全面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地震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台站偏少,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尚未建立;二是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生命线工程防震抗震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比较薄弱;三是地震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等基础性保障力度不足,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软硬件功能有待增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市(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尚待建立,地震应急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救援能力亟待提高;四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还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形势与需求- 4 -“十三五” 时 期,

6、是推 进“三大主题工作”、建设“ 四个名城”和“强 富美高” 新泰州的关 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阶段。新的目标任务、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有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两个 坚持” 和“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履行防震减灾法定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在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有新需求。地震作为一种

7、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的快速推进,社会财富聚集效应明显,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加大,迫切需要加强地震监测、推进基础探测、规范抗震设防监管、强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有新期盼。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市民更加关心房屋的抗震能力,注重自身生存空间安全;倍加关心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重视生命和财产安全;更加渴望获得地震信息,- 5 -了解防震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技能,更加期盼政府提供更高水平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震情

8、对防震减灾工作有新挑战。泰州位于国务院确定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处于长江中下游黄海地震带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境内泰州安丰断裂、大泗庄邓庄断裂穿越,泰州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现实可能。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4.9级地震,全市震感强烈,引起市民普遍关注。特殊的震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的 强烈减灾意 识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市

9、情震情,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为宗旨,强化管理,提升能力,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全面发展新格局,为建设“ 强富美高” 新泰州提供地震安全保障。(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抵御地震灾- 6 -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全市防震减灾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地震监测能力。市(区)全部建成标准化的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宏观观测网点和观测手段更趋合理,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本市及周边地区有感地震速报时间小于3分钟。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城市新、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10、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新建农村民居和村镇公用设施应当采取有效抗震措施。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要求全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发生后,10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30分钟内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工作;2至4小时作出灾区范围和灾害程度初步判定,提出救援方案并实施。震后救助恢复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发生较大地震灾害,震后6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和安置,24小时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公众应对地震能力。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覆盖面达75%,建成30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0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覆盖所有市(区),公众有效应

11、对地震灾害事件。地震安全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建成集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震情、灾情等信息公开发布和地震科学数据共享。- 7 -“十三五” 时期泰州市防震减灾主要指标指 标 2020年1一市(区)一地震监测台建设 覆盖率 100%2地震宏观观测点 50家3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 覆盖乡镇(街道) 100%4城镇新建工程抗震能力全部达到本行政区域抗震 设防要求 100%5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覆盖率 75%6建成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成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成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0所6个40个7乡镇(街道)以

12、上政府以及交通、通信等基 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大型超市、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 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地震应急 预案编制率90%8累计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40个以上三、主要任务(一)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增强地震监测能力。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前兆台网、地震强震台网布局更趋完善,构建前兆、测震和强震等多学科、高精度、高分辨和实时动态的地震监测网络,获取更精准、更全面的地震监测信息。组织开展地震短临跟踪和趋势研究工作,提高预测水平。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障各类地震监测设施安全可靠运行。 - 8 -推进地震信息共享。依托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各市(区)地震信息共享系统,提高震情、灾情、防灾减

13、灾等地震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开展经济建设、进行科学研究等提供较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加强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推进地震活动构造的科学探测,有条件的市(区)逐步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合理应用泰州市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地震安全服务。做好地震应急预案制定与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级政府及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要求全部制定预案并及时修订,学校、医院、大型超市、大型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重要企事业单位制定预案并及时修订。推进地震科学技术应用。开展地震应急能力评价与地震灾情响应决策技术研究,促进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

14、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科技对防震减灾的贡献率。(二)增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升级改造市级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市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各市(区)每两年至少更新一次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灾情速报网络,建立市(区)级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做到应急准备常态化。- 9 -强化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 建设。市(区)防震减灾“三网一 员” 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行政村(社区)明确兼职灾情速报员。加强对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地震灾情速报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中的基础作用。提升

15、城乡震害综合防御能力。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2016年版)规定,强化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幼儿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老旧房屋、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隐患排查和抗震加固,提升城乡震害防御综合能力。加强地震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推进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救援力量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建立1支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伍,建成6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

16、大学生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加强对地震救援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演练,努力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科学普及。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科学普- 10 -及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和规范防震减灾科学普及网络,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力度,累计创成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6家、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0家。加强对已授牌示范学校和社区的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新闻媒体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开辟专栏、设置专题,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三)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水平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17、健全地震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督工作规程,增强防震减灾依法行政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推进防震减灾技术标准宣贯普及和实施应用,充分发挥地震标准化在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支撑作用。深化震情会商机制。完善会商分级、分类及重大震情研判制度和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震情评估机制,改进年度会商的综合研究工作,强化月会商的震情研判功能,做好震情跟踪工作。 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推进各市(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全覆盖。发展与改革、规划、建设、交通、水利和地震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建设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督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