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陵市郊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前 言“十三五 ”时期(二 O一六年至二O 二O年),是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郊区未来中长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铜陵市郊区“十三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基于“十三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从前期高速经济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富民强区
2、” 的主题,确立郊区建设 “拥江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样板区、产港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文化旅游体验区”的战略定位,并据此提出、阐明“ 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郊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规划时限:重点规划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 2030年,空间布局规划考虑更长远制度安排。一、规划背景与未来发展环境(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 ”期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战略部署、方针、政策,按照建设“幸福铜陵” 和“富民强区 ”的总要求,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 十
3、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形成了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谱写了又好又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80.6 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47.3亿元,年均增长25.6% ,实现了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财政总收入1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8亿元;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44.9亿元,年均递增19.2%;全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600万美元;质量强区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连续两届获得省级科技先进区称号;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5.6亿元,年均递增21.3% ,实现五年翻两番;粮食产量连续 11年增长,久昌
4、肉牛、铜陵白姜、高档盆景、灰河香菇、东园莲藕等农业基地渐成规模。培育了1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7家农业龙头企业、28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了海螺垃圾焚烧、富鑫余热发电等一批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逐步形成了以铜拆解、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大桥经济开发区成功扩容,私营工业园“退二进三” 稳步推进;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圈区管理” 获国家验收,富鑫钢铁综合改造、丽景南大街等10个亿元以上项目如期开工,顺通建材大市场二期、汽车4S店集群等一批专业市场和大通美食广场、澜溪山庄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先后取缔、关停、
5、整顿近百家石料加工厂、小选厂,小码头和非码头设施,生态环境稳步好转。启动“大通古镇风景区” 建设,完成 澜溪老街修缮改造一期工程和大院、马洼、杨村、福光、南泉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2个环境整治村和4条综合示范带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7.11% ,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 达的减排任务。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司法、社会治安、体育、环保、计划生育、文明创建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大通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电影 第一次牵手获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社会治
6、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社区“ 三减一加强”挂牌及制度清理, 桥南办景山社区荣获“ 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全面接管普济圩农场社会事务,组建成立了普济圩社区。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高于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高于95%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平安郊区和法治郊区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207元和20008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15.1 %和22.3 %;提前完成了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平均每年超过 3300人,五年新增就业岗位2
7、.6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0.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累计实施各类民生工程172项,新建店门口小学、望江亭小学、临湖小学、民主小学,在全省率先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347户渔民迁入新居。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完成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系列改革。成功启动了新能集团“铜陵众创空间”等4个众创空间项目。政银担、PPP 、担保+PPP 等金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家企业在新三板、6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两基”
8、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科技进步区、全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等荣誉。“十二五 ”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新经济增长点尚未成型;生态环境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制约日益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不均衡,特别是,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的瓶颈还十分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隐患仍然存在。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展望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结构性调整和再平衡的过程,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
9、期,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十八大以来,国内经济也从前期高速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结束、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十三五” 亟待要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多措并举稳增长、调结构,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系统防范各类风险,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综合分析,“十三五” 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诸多重大战略机遇。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有3大机遇:其一: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并将会继续采取更加灵活的市场化政策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加强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郊区优化政商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带来难得的政策机遇。其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 及长江经济带开放战略的实施,“长三角” 等沿海地区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给滨临长江的郊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三: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经国务院同意开始全面实施,给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北大门、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的郊区文化繁荣与旅游业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郊区发展实际看,同样有三大利好:第一,“ 十三五 ”国家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郊区拥有全省乃至长江下游唯一的“圈区管理” 国字号金字招牌,发展潜力巨大;第
11、二,根据铜陵市发展规划,“十三五” 郊区辖区内将新上一批大型或特大型项目,铜化集团要打造千亿元企业,电厂将再上百万机组,铜陵港要建亿吨大港和全国水运节点城市等,不仅会为郊区财政作出贡献,而且将带动和催生一批郊区本土企业发展。此外,“ 十三五 ”郊区辖区内机场快速通道、G3大桥、北沿江高速、江北港新区及铜合工业走廊等建设将为郊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江北灰河五洲新镇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第三,和郊区一衣带水、国土相邻的枞阳县划入铜陵,不仅为郊区江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带来连片发展的利好,而且为郊区未来拓展发展空间、灰河(五洲)生态小镇建设带来重大机遇。无庸讳言,“十三五 ”,郊区和全国一样,面临着诸多矛盾叠
12、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同时还将面临传统产业和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的挑战、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人力资源供给的制约,需要加快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采用新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塑造新的竞争优势,需要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二、 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铜陵市建设“四个富有”城市要求,以“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改善民生、富民强区” 为主题,着力加强供给侧结
13、构性改革,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圈区管理” 园区、进境水果口岸、普济圩农场和远郊飞地“五大平台” ,重点打造旅游经济、口岸经济、生态农业、飞地经济“四大板块” ,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宽松、便利的投资、营商环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形成有利于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动力;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居民友好相处的社会发展新格局。经过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将郊区建成铜陵城乡一体、产港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区,铜陵拥江发展桥头堡。 (二)战略定位拥江发展先行区。依托江北地区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与交通条
14、件,围绕服务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和G3长江大桥、合铜工业走廊等省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发展仓储物流、船舶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及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建设大桥开发区江北产业园及江北灰河(五洲)新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江北地区的长远发展及与周边枞阳相邻乡镇联动发展集聚人气、奠定基础,打造拥江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样板区。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生态化、精品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建设,促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建成以生态、集约型为特点,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体现绿色经济和休闲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样板区
15、。产港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国家建设长江新经济支撑带为契机,围绕“服务亿吨大港”,加快大桥经开区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铜拆解加工、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加快建设以大通和政务区为核心的桥南滨江新城和江北灰河(五洲)生态新镇,促进先进要素向“双城 ”集聚,建设产港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化旅游体验区。抓住安徽省建设皖中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发挥郊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及区位交通优越的独特优势,以创建大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复产业和美食娱乐、垂钓、采摘等体验经济,打造铜陵文化旅游体验区。(三)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统筹区域生产要素资
16、源,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机制,形成与周边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和政策机制。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导向,实现在更大区域范围内配置资源,增强郊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社会建设,都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坚持创新发展、人才引领的原则。按照便利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构建和营造万众创新的平台基础和制度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到郊区创业发展,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坚持协调发展、规划引领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规划引领,促进城乡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经济
17、社会环境协调、郊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共享发展、万众共建的原则。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万众一心奋战“十三五”,建设文明、繁荣、美好郊区的制度安排和环境氛围。(四)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经过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开发格局,符合郊区实际、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有利于营造宽松、便利发展环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初步建成大通国家5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形成以大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以九华湖
18、湿地型旅游观光和滨江桥头体验型休闲养生为补充的5A级大通文化旅游风景区。建设两个示范基地。建设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国家“圈区管理”和江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形成三大区域中心。建成皖中南水陆联运枢纽和物流中心、汽车后市场服务中心和铜陵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建好四个绿色、生态小城镇。建设好大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铜山休闲旅游绿色小城镇、安铜和谐宜居小城镇和江北灰河(五洲)生态家园小城镇。 完成六大发展指标。经济增速适应“ 新常态”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
19、高一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控制完成省、市下达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镇“ 四优 ”和谐社区达标率、人民群众对环境满意度达到和超过小康标准。主要指标:到2020年1、经济总量指标。(1)GDP达到120亿125亿元;(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00元;(3)财政收入达到20亿到22亿元;(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亿元;(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2、创新发展指标。(1)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0%;(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0家;(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件;(5)
2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3、开放发展指标。(1)进出口总额达到0.3亿美元;(2)5年累计利用外资1亿美元;(3)5年累计利用内资290亿元。4、绿色发展指标。(1)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2)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 ;(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5%;( 4)森林覆盖率达到35% ;(5)耕地保有量维持在 0.185万公顷;(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2%;单位 GDP能耗降低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完成市下达任务。5、协调发展指标。(1)城镇化率达到75%;(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1、24% 。6、共享发展指标。(1)年末总人口9万人;(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3)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高于3.6%;(4)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1万人;( 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万人;(6)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市下达标准;(7)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6张;(8)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0%;(9)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 4.5%。主要指标如下表1。附表1:铜陵市郊区“十三五”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专 栏 2 “十 三 五 ”期 间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要 指 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完成 2
22、020年目标年均增长(%)属性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0.6 120-125 8.5-9.5 预期性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94000 130000 预期性3 财政收入(亿元) 16 20-22 6 预期性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2.8 250 9 预期性经济总量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6.5 42 10 预期性6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5 2.8 预期性7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5 10 预期性8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1.3 53 预期性创新发展9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个) 10 预期性10 每万人发明
23、专利拥有量(件) 4.2 7.3 预期性11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0.06 0.3 10 预期性12 5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 0.35 1 5 预期性开放发展13 5年累计利用内资(亿元) 217 290 5 预期性14 空气质量优良率(%) 81 82 约束性15 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 92 95 约束性16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93 95 约束性17 森林覆盖率(%) 29.5 35 约束性18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0.185 0.185 约束性19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5 22 约束性20 单位GDP 能耗降低(%) 7.46% 下达 约束性2
24、1 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下达 约束性绿色发展2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 下达 约束性23 城镇化率(%) 70 75 预期性协调发展24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7.5 23 预期性25 年末总人口(万人) 8.5 9 约束性2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7458高于GDP增幅预期性27 城镇登记失业率(%) 3.6 3.6 预期性28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5 1.1 约束性29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9 5.1 约束性30 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 0.0125 下达 约束性31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
25、老床位数(张) 27 46 预期性32 基层民主参选率(%) 90 预期性共享发展33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 3 4.5 预期性三、总体布局根据郊区国土资源分布情况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发展方向,重点构建四大空间战略发展格局。(一)构建绿色城镇体系建设好以九华头天门为代表、体现佛教文化特色的大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南泉寺佛教禅宗文化为特色的铜山休闲旅游绿色小城镇,以循环、智慧文化为特色的安铜和谐宜居小城镇和以生态休闲文化为特色的江北灰河(五洲)生态家园小城镇。以大通镇为龙头,以旅游休闲为主线,实现四镇联动发展。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突出“环境整治、功能完善、产业发展” 三个重
26、点,引导人口集聚,打造一批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到2020年全区85%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要求。(二) 建设江北现代农业发展 基地以国有 普济圩农场为龙头和核 心,与灰河乡连片、与周边枞阳相邻乡镇联动发展,构成江北现代农业发展基地。通过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品牌营销战略、统一产业链构建“五统一” 配置要素资源,打造郊区乃至铜陵市现代农业集约发展平台。(三)打造大桥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平台以现有大通工贸园、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为基础,连同按大桥开发区扩区规划拓展建设的江北(灰河)产业园,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和园区产业及管
27、理的提档升级,建成支撑郊区经济发展三大主要园区平台。(四)构 筑生态保护屏障全方位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重点加强西部的沿江湿地保护区和东南部的大铜官山森林生态保护区两大自然生态基质的保育保持,有效控制并建设好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河湖沿线及工业卫生防护隔离地带的生态廊道,建设好铜都大道、沿新大道、滨江大道3条“森林长廊” 。 四、主要任务(一)建设大通文化旅游风景区,打造旅游经济核心板块抓住安徽省建设“皖中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机遇,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级江豚保护区”品牌效应和“九华山头天门”佛教文化影响力,整合大通古镇及周边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水文化、佛文化
28、、商埠文化,彰显“拥江、揽湖、亲水” 的旅游特质,以“地藏古道场,九华头天门” 为品牌,创建以大通古镇为核心、九华湖湿地型旅游观光和滨江桥头体验型休闲养生为补充的大通国家5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打造郊区乃至铜陵市旅游经济核心板块。 1、激活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修复大通历史文化名镇。以“复兴九华头天门,重走水上朝觐路” 为主题,修复澜溪老街、大士阁和钟楼等明清时代、民国时期的古、近代建筑和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代表性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和悦老街“遗址公园”,疏浚并整治青通河沿岸环境,开发青通河观光水路,再现大通昔日“小上海” 风采,畅通当年香客自长江至九华山水上朝觐之路。鼓励街区进行与地方特色、特产有关
29、的经营,展示大通杆秤及生姜、小磨麻油等制作工艺,傩戏及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续街区的历史记忆,赋予 “生活着的历史街区”生命力。建设澜溪后街文化创意产业一条街,增加街区的商业文化功能,打通桥南公园、羊山矶与大通古镇的岸线联系,形成滨江观光休憩带。建设祠堂湖水上运动和休闲景区。依山临湖建设水上运动及文化展演广场设施,形成铜陵商务度假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设大通乃至铜陵市城市阳台。 复兴大通龙舟竞渡与美食文化。恢复传承千年的大通龙舟赛事。建设环祠堂湖水上运动配套设施和龙舟文化标志性建筑及包括展览龙舟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恢复举办大通龙舟文化节暨大通美食文化节、大士阁水陆法会等地方特色民俗
30、宗教活动,与大通古戏曲演艺等多剧种文化展演活动一起,打造“吃在大通”的皖中南乃至长三角著名的文化品牌和美食文化名片。建设大通文化创意与休闲养生基地。建设大通省级影视基地。利用江心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建筑特色优势,发展影视文化事业。建设和悦洲白鳍豚国家自然保护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营造青少年科普探索的蓝色梦想岛。利用独特的岛屿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建设和悦洲“没有围墙、但有人居住的乡村大公园”,形成泛长三角地区商务休闲、亚健康群体康复和社会养老养生基地。建设九华湖自然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展示佛教文化为主线,以九华湖、大通古镇及周边区域为空间载体,重点开发文化体验、养生度假、观光休
31、闲、商务会展、旅游地产等多功能的湿地型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滨江桥头观赏体验经济。结合大铜官山森林公园、长江大桥桥头公园、大院美丽乡村游开发建设、和悦洲及大通周边苗木花卉植物园、生态菜园、生态果园,发展山地运动及植物观赏体验经济。2、推动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用“ 互联网 +” 创新旅游商业模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旅游+产业专项行动计划 ”,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竞技体育、农林、美食、商贸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突出发展休闲体验型旅游。在推行现有“吃、住、行、游、购、娱”六项旅游基本要素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旅游要素,创新互动性旅游活动产品和业态,精准激发旅游需求,促进旅游
32、消费增长。3、营造文明、有序、安全、便利的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大通乃至铜陵市旅游集散中心,实施3A级以上景区“一票通”和旅游大巴通达工程。制定旅游行规民约,培育优秀旅游企业和文明导游,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和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创造交通出行通畅和通关手续便捷化条件,让“不远万里” 变成“天涯咫尺”,营造旅铜游客异域他乡有 “宾至如归”感的温馨旅游环境。专栏一:文化旅游业重点项目九华湖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桂家湖旅游度假村;枫沙湖休闲度假区;鸿基植物观赏体验园;南泉禅寺文化旅游;大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大通影视产业园;大通演艺中心项目;澜溪老街修复和祠堂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
33、通和悦洲生态保护和开发项目;安徽皖南特色旅游农产品大市场;青通河航道整治工程;滨江大道南延伸线;大通连接线建设;大通乃至铜陵市旅游集散中心。(二)推进大桥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口岸经济”先行板块发挥长江岸线、水陆交通及周边大型工业企业集聚的优势,努力把大桥开发区建设成为带动郊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带动大通和桥南地区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打造郊区乃至铜陵市“口岸经济”先行板块。1、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落后产能“腾笼换鸟”加强对私营工业园、大通工贸园一期和横港物流园成熟园区、存量企业进行循环化
34、改造。 推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更新完善。按照产业规划发展方向和建设海绵城市要求,以资源共享为原则,对园区现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配套和完善,突出地下管网、廊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私营工业园发展第三方汽车喷漆、抛光专业企业,实现小汽车维修业有机废气集中处理,园区配套建设有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推动以横港为主基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整合现有土地、岸线资源,建设或预留必要的仓储设施及物流用地。推动落后产能“腾笼换鸟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私营工业园内经营条件差、环保严重不达标,以修理、保养低档车为主体的个体店、小微企业,大通工贸园一期初加工
35、建材、小型加工企业主要通过环保门槛,引导其重组升级或迁出园区;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维修企业主要推动其技术升级、环保达标。引导园内现有服装、机电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逐步“腾笼换鸟” 。对开发区其他工业企业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倒逼、引导,鼓励其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园区工业企业和部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服务业企业实施绿色转型,逐步将私营工业园建成铜陵市中小企业商务区,将大通工贸园一期建成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区。推动产业发展循环化。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突出抓好建材、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到2017年,重点耗能企业能源
36、资源消耗出现拐点,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构建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构建:(1)电厂、钢厂废弃物-新型建材产业链;( 2)铜拆解-铜加工及胶带、塑料造粒等再生资源加工循环产业链;(3)废旧物品集散大市场-铜拆解- 加工 -港口运输等物流产业链;(4)汽车(包括轿车、客货车)贸易保养快修(改装)洗车、美容上门维修服务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链。2、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培育打造三大产业集聚基地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产业竞争的新优势。建设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基地,树立“圈区管理”国家标杆。依托“圈区管理”国字号招牌,坚持国外废五金进口拆
37、解和国内废旧金属回收拆解同步发展原则,引导园区企业走出去,逐步在日本、韩国等地建立自己的货场,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与价格;积极争取进口废五金集装箱转关转检政策尽快落地并切实用好用足,推动欧美区域废五金集装箱直达铜陵口岸建设。积极引进铜产业加工利用技术,延伸拓展拆解业发展产业链及规模,提升废铜杂加工产业加工层级,推进废旧物品高质化利用。积极引进监管外包服务项目,完善回收拆解再生利用体系,培育以废杂铜及其产品为主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加快物流、金融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发展,构建以拆解为主导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港口码头区、生产加工区、口岸码头等园区基础设施,“十三
38、五”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探索“ 圈区管理” 科学化、规范化模式和路径,树立“圈区管理” 国家标杆。 建设现代物流集群发展基地,创建皖江城市带进境商品直营第一口岸区域品牌。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加快岸线资源整合。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推动以横港为主基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铜陵长江大桥桥北物流产业园,将其作为枞阳联接铜陵市区的重要平台,与横港物流园区共同组建横港-江北物流园。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辐射,加快建进境水果第一口岸,推动进境商品直营贸易,拓展建设进境粮食、林产品等农林商品直营贸易,构建(进口)水果
39、(保税)冷库(电商)批发物流产业链,打造“ 口岸经济” 增长极。积极引进并建设好融互联网+APP+ 保险+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第七方物流等新型业态,构建以横港港区(包括江北新港区)为主平台、以服务亿吨大港为方向、以全国废旧金属集散大市场、顺通钢材贸易大市场为支撑、以进境商品直营为特色的皖中南港口物流中心;塑造皖江城市带进境商品直营第一口岸区域品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郊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发挥大通工贸园二期区位和交通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成套装备、铜深加工和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利用铜陵市铜中间产品丰富多样的优势和近邻青阳开发区及木镇等多处铸造企业的便利配套条件,积
40、极探索、开发生产机电等涉铜终端产品,打造机电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立足大通工贸园一期产业及科技孵化基础,重点促进现有传统建材产业向新型建材等新材料产业转型,逐步和二期新材料产业形成集群,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挥私营工业园紧邻铜陵市核心商圈且至港口、机场、铁路和公路车站距离适中、交通便捷的优势,积极发展以小型乘用车后市场服务产业、物流快递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电子商务及商务服务为主的楼宇经济以及为生活服务配套产业,促进园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现代气息浓郁的产业配套服务聚集区。江北(灰河)产业园主要依托江北地区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与交通条件,围绕服务亿吨大港及江北新区建设
41、,积极谋划发展仓储物流、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交易、船舶工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支持金诚集团加大同银行、证券等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每年至少有1家企业在“ 新三板” 成功挂牌,逐年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市场化运作,利用资本的力量壮大实体经济,形成郊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支撑。3、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重点建设铜陵南部城区10.52平方公里内路网、供水、供电和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二期1000亩道路、水系、防洪、供水及排污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大通工贸园二期路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包项目、江北(灰河)产业园
42、一期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工程包项目、工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建设工程。建设新建路和民兴路。配合市公路局开展好田子湖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建设滨溪路、民福一路、民福二路、新一路,完成临江路规划建设工作,实施私营工业园环境整治提升和功能转换配套工程提升大桥经开区产业承载能力和郊区对外开放形象。(三)建设江北现代农业样板区,打造生态农业示范板块发挥普济圩农场、灰河乡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连片平坦且土壤条件较好的优势,促进普济圩农场、灰河乡生态休闲农业与枞阳旅游观光农业共同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江北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郊区乃至铜陵市生态农业示
43、范板块。1、发挥普济圩农场国有资本优势,建设全国知名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场土地集中连片且为国有资本易于调控的优势,高起点、高水平规划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蓝图,突出稻麦生产主业,优化蔬菜、特种水产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都市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副业,形成一主三副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挥国有农场人力资源优势,成立高规格的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并按产业发展要求,设立相应的事业部建制,实专栏二:大桥开发区重要工业及服务业项目铜陵高低压设备产业园;江北综合商贸服务区;江北现代物流中心港区;皖中南国际商贸城;铜拆解园二期;私营工业园快递中心;大通工贸园二期路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包项目;天元国际港储农林产品第一口岸物流项目;横港保税物流中心项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