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第一次学术研讨座谈会纪要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于 2010 年 11 月 20日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开幕。在展览会期间,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将举办学术研讨座谈会七场,本刊将陆续刊登七场座谈纪要。时间:2010 年 11 月 23 日地点: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会议室主题:就公共建筑案例谈建筑设计理念主持:吴德绳李宁(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总部国际设计部经理)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关于建筑设计理念,作为年青设计师,我们是一边做设计一边在摸索。以具体的建筑设计作品为例,华通设计的中央音乐学院综合
2、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它的主要问题,是要在城市核心区来解决非常复杂的矛盾。矛盾在哪儿?一是商与艺,即商业与艺术的问题。我们面对的业主是中央音乐学院,作为是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有一个艺术性问题,而它的位置坐落在金融街商圈里,所以有商业性问题。二是新与旧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隔着一条街有一个新校区,而老校区并没废弃,新老校区的关系如何处理?三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项目紧邻清代的醇亲王府,曾出了两个皇帝,光绪和溥仪。另外,用地本身也有问题。这儿是一个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地方,通常容积率在 4 以上,我们这一块是 4,同时,建筑还有高度限制,在功能上必须有一个音乐厅,而音乐厅是一个很矮的房子,所以要解
3、决的问题就很多。如何把这些问题顺利地疏理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No13-2010 总第 199 期本期要目 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第一次学术研讨座谈会纪要关于举办第七届北京青年规划师建筑师演讲比赛的通知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召开第三届第七次理事会首都城市建设 60 年成就巡礼勘误表本刊各期信息已刊载在北京市规划委网站,网址为http:/ 划 园 地 ”栏 , 欢 迎 各 位 会 员 上 网 查 阅 、 下 载 !2010 年 12 月 15日2我接手以后,有一些想法,认为要执其两端来做这个项目。一端是要在全球化背景和城市化背景下解决大都会问题,另一端是要关注人文精神。我们要在中间尽量
4、找到一个平衡点。具体在该项目上,一方面,我们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上,在容积率为 4 的情况下,留出了一个广场,也就是为公众留出了一个活动的空间。因为广场紧邻王府,而王府是一西侧开门,这样我们希望借由醇亲王府形成一个文化圈。因为,新建筑不管它用多好的材料,多好的技术,欠缺的是人文的积淀,我们借由醇亲王府弥补了这一点。另外,通过这个项目,把我们上学期间或是平时能想到的人文情怀放到了里面,而不是在高密度区域来做一个高密度的建筑。这个建筑有两个板块,一个是音乐厅,二是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活动中心。我们在这两个板块之间找到了一个内接,相当于我们为学生留了一个内部的非常柔软、非常私密的空间,同时,又给公众留了
5、一个活动的空间。总之,就是要执其两端,找到平衡点,即都市化和人文精神的平衡。金路(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院总建筑师)关于建筑设计,我谈些个人的观点。一是要关注地下空间。20 世纪的建筑是向上发展,出现了超高层;21 世纪的建筑是向下发展,即利用地下空间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新问题,如交通停车、商业等。最近我们和北京交通大学一起做了一个课题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如日本、英国、加拿大都有很多成功案例。我觉得现在咱们做设计或规划,缺了一个环节,就是局部的小区域的设计,过去我们只着眼于一点,而没有综合考虑,如地上地下的交通、相关的人文、城市的相关景观等综
6、合因素,特别是轨道交通引入后对城市控规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呼吁在规划设计中要重视的。我们院也做了一些地下空间开发的项目,如中关村西区的开发,包括地下空间、地下管廊、地下商业,另外,也做了深圳、成都等地的案例,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二是轨道交通的上盖空间如何开发利用?随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大量引入轨道交通,就出现了很多大型的轨道交通车辆段,它们占地都很大。这些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大块用地如何解决?所以上盖空间的开发问题也很重要,同时要考虑城市景观如何与上盖空间相结合。三是交通枢纽的设计。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如长途、公交、地铁等,而它们又如何与商业开发相结合?这是一个小的城市综合体,在设计时
7、要体现都市与人文的精神。刘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我们院有很大一部分在做轨道交通设计,但是公建这一块做的也很多,如体育馆等大型的公共设施建筑。我觉得,公共建筑不是仅仅依靠建筑师能完成的,今后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的不是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理念,我看到有些相关的文章,介绍一体化的综合设计过程,需要各个专业的集合,建筑师已经不是一个领导的位置。它是一个综合体,先要把绿色的理念贯穿到里面,再实施其设计,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的思维方法,或是设计管理概念。因此,建筑师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共享别人的知识能力,来做一个综合的设计,这就是未来公共建筑发
8、展的趋势。谷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我有两个项目参加此次展览,一个是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呈贡新区医院,一个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医院改扩建项目。我先谈谈我的直接观感。我觉得这次内容非常多,说明这一年在北京的建筑师没闲着,做了很多事;二是各个设计师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还是差别很大,反映在对项目本身的定位,对项目的理解,建筑师的喜好,对项目关键点的取舍,还有一些城市设计方面的东西差别很大。很多项目在城市设计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有一个项目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成都百花潭酒店,这个项目用地很小,层数就三四层,是临街的。我觉得小建筑要用很多复杂
9、手法来表现,大建筑反而用简单手法来表现。百花潭酒店,整个建筑不是我一眼就能看穿,而是有很多内在的附加的东西。现在很多建筑只是强调其形体,而其他的让人回味的东西不多。百花潭酒店是可以让人回头去嚼嚼的。综地之间的衔接,是我们为城市作贡献的地方。如果建筑师不去作为的话,城市建成后,就是一块地加上另一块地,所以我觉得城市设计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要尤其去加强考虑的。李东梅(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工程四所总建3筑师)参展的项目中有我做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培训中心,这个项目不大,就一万多平方米,但我们在项目中,考虑了如何满足这种高端的教学需求,满足人们心理包括教学模式上的功能需求。我看展会上很
10、多项目更偏重方案投标之类的,从某方面讲,是不是对这种小规模的建筑要适应地给予关注?毕竟方案阶段和实际建成后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建设时有业主的喜好,有材料造价的控制等,所以建成后会有很大偏差的。建筑师的理想式样,实际上实施起来很难。展会中文化类型的建筑项目很多,包括外地的文化中心和演艺中心,它们为了符合政府或是官员的喜好,做得很夸张,都是那种很表面化的形体,过 20 年后,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这个时代烙印的东西,说得难听点,就是以后很可能被否定的东西,我觉得作为建筑师更应关注一些朴实厚重的东西,不要做过多的表面化的文章,要关注一些细节。莫修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交流的。
11、这届汇报展很明显的就是公建类项目非常多,住宅类的少了。这在某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投资方向和侧重点在变化,也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有些应用。同时,公建类项目百花齐放,各种理念、各种设计考量都有反映,但它们在创作理念上照顾城市的比较少,每个建筑都想当作地标来做,实际上,城市里像“鸟巢” 、国贸三期这种标志性建筑是很少的,但是纵观展览,大家还是把自己的建筑定位为标志建筑,当然这不仅是建筑师的原因,有业主自己的原因,也有政府部门的期望。单看每个建筑都挺好的,但如果全在北京建成后,是否会有一个整体的好的效果?我去上海看了世博会后,有一个体会,要说创意或是突破性的创新,北京比上海还要强,北京领导的理念更开放,所
12、以北京能出现CCTV 办公楼、出现国家大剧院等建筑。曾经大家一般都认为海派更开放,但现在北京更开放。上海在商业建筑上更注重人性关怀,所以走在建筑空间里,不会感受到有多标新立异,但更舒适一点。看 了 展 览 后 , 我 有 点 困 惑 ,首 都 设 计 展 , 不 知 道 是 首 都 的 设计 单 位 的 设 计 作 品 展 还 是 就 是 展览 首 都 的 建 筑 ? 我 们 院 让 我 们 报项 目 , 强 调 要 北 京 的 项 目 。我有个小提议:每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建成项目不多,以方案居多,评了奖后很多只是停留在图纸上,能否总结一下每届的获奖作品,把所有获奖作品建成后的东西再办一个展览
13、,把当时的方案和现在的实景放在一起,可能也会起点作用。杜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设计五所副所长)我要说一下公共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结合设计的关系。我们这次送展中有一个项目是菜市口 220KV输变电工程及其辅助设施(电力科技馆) ,其实其主体工程是一个地下 220KV 的变电站,地上为一个兼具科普教育,同时也可让专业人士学习的对公众开放的电力科技馆。这个项目,是源于北京对中心城区地块综合利用的考虑。变电站具有分散性,三五公里或十公里左右必须有一个,这样一来,在中心城区会有很多,它们需要占很多地方。以往设计时,要么在变电站上面做绿化,要么直接就空着。可中心城区的土地价值越来越高,于是,我们
14、和甲方商量,看能不能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发挥它的市政基础设施的作用,同时作为公建又可对外开放,进行科普教育。这个建议后来得到了市规委和北京市电力公司的认可。其实,市政基础设施,如变电站、热力站等,都是有服务半径的,他们不可能全都建到五环以外去,所以,这就可以做一个结合。现在我们的设计是把变电站放在地下,上面是一个 4 万多平方米的公共展览馆。以前我们参观过别的变电站,如东方广场上面有一块绿地,绿地下面埋了一个 220KV 的变电站,但上面什么都没建。现在唯一有一个与公建结合的变电站,就是上海世博会上的电力科技馆,但它上面的场馆属于临时性的,而我们这个公建属于永久性的。当然,这种做法如果规划
15、上同意了,我们也还有其他很多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市政交通是否可以,变电站的运行和上面人员的参观如何结合,以及消防问题等,我们都做了研究。如消防,变电站下面是有油性变压器的,一提到油,消防就很害怕,为了确保人进入到变压器这儿参观可行,我们举行了好几场专家论证会。现在老百姓对于变电站还不是很了解,只要家周边有变电站,就觉得心跳也快了,血压也高了,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根本就没有事,所以我们在变电站上面建科技馆,让大家来参观,看是如何从高压220KV 变到你们家灯泡可以使用的,有实物,有图片。公共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相结合,这是我们要继续4探讨的专题。卢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
16、术研究中心项目主持人)目前我们正在院领导下完成冰坛的进一步设计,也是此次参展的作品,即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中心综合训练馆。首先是作为刚参加工作的一个年轻人,很有幸能赶上国家突飞猛进的时代,目前建设的局面是在世界上罕见的,北京的一年的建设量相当于欧洲一年的建设量,而中国建筑师的数量与国际上相比,在人均上是一个很低的比例,中国每十万人才有一个建筑师,美国不足一万人就有一名建筑师,所以这代建筑师是以更少的精力承担着更重的建筑任务,承担着目前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局面,这对年轻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会带来一些思考和困惑。我还是想谈一下理念,如果把理念定义为一个中间状态的话,现实的一方,看到的是一个
17、设计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设计的具体的很多约束,如要面对的工程的场所问题;从理念再向另一端发展,就是理想,作为一个设计作品,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在作品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要去解决一个什么更高层面的问题,这是属于理想。在我们目前的设计实践中,结合冰坛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冰坛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综合训练馆,是为国家队冰壶队、冰球队训练备战奥运会的一个场馆,它的地理位置相当特殊,位于国家图书馆对面,南北方向是在人工的一条轴上,从中关村科技园沿国图到平安大街,东西向是从颐和园到中南海的绿带上。这个项目创作的理由,一是用地狭小,1.2 万平方米的用地要容纳 4 万平方米的建筑量;其次是功能为形体的复杂构成一个
18、矛盾,它有三大板块九种功能,包括标准游泳池、若干套国家运动员的公寓、科研训练的设施、车库、人防等,功能不同,要求也不同;三是从功能来说,它既是国家的集训地,也是国家的一项公众事业的投资,是群众冰雪运动的地方。对于群众运动来说,讲究开放性,而国家队的集训要体现封闭性。所以具体的位置、功能的复杂和形体的单纯、开放和封闭,这些都是理由。从理想上来讲,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到冰坛,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文化上的承载。因为在古代,无论是天坛还是地坛,都是社会精英的活动场所,现在冰坛也是国家队精英集训的场所;在现代,天坛和地坛都成为了人们群众游玩健身的场所,成为对群众开放的场,所以我们觉得天坛和地坛所代表的文
19、化正是冰坛所蕴含的。既是精英又是群众能使用的,又是地标性的建筑,并能和场所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这个项目的理想。另外,这个区域位置,我们要实现一个城市理想,希望从紫竹院到动物园再到冰坛,这条绿带给人的体验是连续的。其实理念就是在理想和理由之间建筑师采取的一种妥协,是一个手法,是一种去应对理由,去实现理想的方法。因此,在该项目中,我们一是应对功能的复杂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为本,三是在手法上尽量与绿化相融合,并运用了大量的立体绿化。我们开始希望景观是一体化的设计,建筑的立面的处理手法和绿化的处理手法相一致,要达到楼上是运动员集训,楼下是开放的群众性公园的目标。然而,在具体的设计上,在体制上面临
20、着困惑,一是绿化带的管理层分割,导致这样一个理想可能难以实施。南面的地本来属于绿化带,但这样的一个设计是不能涵盖到这个范围中的,要想实现与绿化带联接起来,实现起来会更困难,可能会有一些折衷的或妥协的方法。整个冰坛项目是从理由、理念,一直到理想的创作过程。我还想谈的是,在理由、理念、理想之上,还应有一种对理论探索的尝试,当然这个也只是一种趋势和想法,因为当我们国家在突飞猛进发展时,我们以西方为师、为榜样去学习时,突然发现伴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我们追赶的东西和我们自身的道路是有出入的,不一定完全适应我们的国情和建设局面。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论,具体而言,理论要能指导具体的建筑设计实践过程。根据建筑
21、四大属性的说法,建筑是文化、场所、功能,更是自然利用场所的综合应用的解决。其实每一次理论的进步都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如石材对于神庙的建成,钢铁和混凝土对于芝加哥学派的推进。当前的主旋律是绿色建筑,如何将绿色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有一个最新的理论和技术的推进。目前我们国家大量的建筑机会,是给建筑师对于绿色建筑理论探索的机会,从全世界温带国家来看,我国的太阳能是最丰富的,我们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压力也是最紧迫的,所以从这点来看,既有现实需求,也有现实动力。我个人感觉,以绿色建筑、绿色技术在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来结合之前人类积累下来的关注人文上的积淀,这可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丁利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 1
22、1 工作室)5这次我们有三个项目参展,一个是中国网球中心新馆,一个是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体育中心,一个是中国石油科技大厦。这三个当时都是投标项目,中标后我们有一个感触,就是现在不仅是建筑师的水平在提高,其实甲方包括业主的水平也在提高。比如我们做的网球中心,一张皮的方案其实也很多,但业主能抛开表面的东西看到最好的方案,这也是我们做了方案后感到很欣慰的地方。我们拿到国家网球中心的标书时,业主给的条件比较细,一是要一年之内要建成,当时是2009 年 3 月,也就是说 2010 年 10月份的中网要能在这儿举行,二是屋顶要做可开合的形式。我们拿到标书后,先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包括对立面形式、对结构、对建筑
23、周期的分析。首先从结构来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 V 形的结构件,16 个 V 形就组成了整个结构形式,标准化的结构件就减少了建设周期,只要一个做好了以后,其他的就可借鉴。二是立面的形式,其实体育建筑很容易做成一张皮,各体育专家在全国各地都看了不少例子,都是外面的皮和里面是脱节的,我们就想将其结合。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立面就是里面结构的表达,V 形的形式就是我们结构的构件,然后我们再结合花园和休息场所,做了一些细部的设计,就是丰富它的立面形式。我们把结构优化,这是我们与一般的体育建筑做一层皮,从最根本的出发点上的不同。这也是我们做体育建筑感受最深的。后来我们做海河教育园区和中国石油科技大厦也是这样。
24、我觉得建筑师不要做那种很强词夺理的、虚张声势的建筑,更多的要回归到建筑本身上来,从业主的角度,从周围环境的角度,从场所的角度来做一个出发点,来考虑建筑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工作室的气氛就是这样,拿到一个东西先要分析,而不是一开始就想要做一个很炫的东西,这可能是我们应该要回归到建筑本质的东西。刘燕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建筑师)展览中,与我有直接关系的是两个公建,一个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冬季训练中心,一个是首都高速公路指挥中心,这两个都是由我负责的。我要说点观点上的事。最近在讲建筑设计时,我提出,到底我们单位该叫中国建筑设计院还是叫中国画院?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关于建
25、筑教育的座谈会,说到了中国建筑教育现在在技术教育方面的缺失。会后,我把院里获奖的项目调出来看过,发现“详见厂家”四个字满篇都是,而且现在这四个字用得越来越多。原因很多,如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发展很快,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设计人不求甚解,建筑师基本上成了作画的,可是过去我们画水粉、画素描还真有两下子,但现在的建筑师不行了,都是“水晶石”了,拿着一本画册,告诉人家,屋顶照这个,窗户照这个,一会儿设计图就出来了。这次汇报展,琳琅满目,其中驻京单位的外地项目展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展出作品中有很多好的,但在它们中却可以发现有很多是作画的,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一个,在公建中,其实土建装修一体化是
26、必须完成的,过去住宅中老说把全装修的住房拿出来,现在还有一定阻力,但在往前走。但公共建筑肯定是一体化的,这部分的完成程度对于建筑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我想是否可以通过公建把土建和装修移植到其他类型的建筑上,这是有借鉴作用的。第三,公共建筑,也包括住宅,现在要解决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规模问题。如今的建筑设计任务书,基本上都规模偏大,都要建成市里最大、最高的、独一无二的,哪怕是一个小建筑也要找出一件有代表性的东西来,这些究竟有没有必要?我们国家有明确的建筑标准,而标准超了以后,直接的结果就是城市膨胀。城市膨胀其实都是因细胞过大,而造成城市出问题了。我们在公建中要正确引导,不是因最高最大,而是因最实际、最
27、实用才脱颖而出。昨天我们在讨论上海最高的600 多米的建筑,谈到绿色问题,其中有一个很小的问题,就是中水怎么用?做空调冷却水行不行?说不行。那直接消化到城市中是否可以?上海市不同意。其实对于一个600 多米的建筑来说,中水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问题,在其中不占主要位置。通过实践,我觉得就是要控制规模,规模控制下来了,比什么太阳能技术、地热技术效果还要来得快。赵知敬(北京规划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二期,我去看了,作为个体的确不错,但是作为建筑,要不要和一期协调一下?个体要融入整体之中,现在我搞不懂这两个建筑有什么协调。赵景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赵主任搞的展览,每年都有变化,今年特别丰
28、富,项目大量倾向于文化、体育建筑,说明我们国家6有这方面倾向。但是公建上下水平差距很大。首先,我觉得吴良镛先生在广义建筑学里说的话很有道理,就是做建筑一定要跳出建筑自身,要考虑环境,要为城市作贡献,不能只是表现自己。如果说展览中有些建筑有缺陷的话,就是它只是表现自己,形式不太符合周围。二是多元化的建筑创作,在北京体现得很明显。以前学建筑都要学各建筑流派,我们也曾想把中国的建筑师归属到某一流派上,但是觉得安不上去。在建筑上,我们只创作,实践很多,包括青年建筑师,没有时间去写东西,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超支地付出你的劳动,心里干得也挺欢的,但我们拉开距离看的话,看看国外或是台湾的建筑师,他们在创作
29、之后,有时间又去应对一下,去国外看看,又去读读书,然后再回来创作。如何让一些优秀的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让他加油加电?这是个大问题。另外,对于建筑师不同岗位是有区分的。戴念慈先生曾说过,建筑师要有分工,形成一个层次。当时说这话有点像是在说国外的事务所。现在来看,是应该这样。把你的才华用在刀刃上。好的方案我想用“秩序”两个字来形容,有些方案虽然看起来理念有些乱,但是有秩有序,和大环境很融合,值得推敲。堆砌和有秩序是不一样的。现在建筑师喜欢堆砌,把什么都放在一块,这样就显得杂乱无章,尤其在北京这样一个文化古都,本来章法有序,现在弄得很乱。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大的方面的问题。三是要提高全民建筑意识与
30、规划意识。通过展览会已起了一些作用,现在老百姓看东西有了进步。但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比较多,有时候有误导,但是有进步。如何在学会的条件下加强沟通?可以挑出门类不同的建筑来讨论,如清华做的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科学中心,我就觉得很好,特别有序,能让人感受到它是有层次的,它说的东西能从设计上感受到。建筑设计不在于冲击力和震憾力。张维德(北京土建学会副理事长)这次展览有 30 个设计单位参与,实际上是 29 个,有一个是一国两制,北京建院和北京建院约翰马丁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是一家,共有 178 个项目。从形式上看比上一次展览更多样化,参展项目更多。建筑师是有苦恼的,一是政府政绩带来的苦恼。有些项目是某某官员和头
31、头拍案定的,非要你这么做,不这样做就不满意。二是开发商营利的烦恼。刚出方案,开发商就马上要出施工图了。三是为了活着现在建筑师的东西有点像时尚杂志中的,把造型弄得很炫,舍弃了以前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我粗粗的看了一下,建筑师除了注重图,还是应该回到本原的东西上。吴德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前院长)我认为,忙时出财富,闲时出文化。出了文化就把想法提高了,提高了做事应该更好,但我提高了后就没有后来了,因为我退休了。所以我愿意在会上说,让你们有后来的年轻人,轻松一点,把自身的升华,变成自觉的加固升华。先说说上下几千年的事。纵观建筑产业,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越来越顽强,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有水平。然而
32、,几千年的文化遗存,包括希腊神庙、北京的太和殿等,说一句悲哀的话,它们都是空壳。为什么呢?因为建筑是要有一些相应的内涵的,建筑物里面应有它的血管电线、呼吸空调,有它的思想智能化,这些都还不到 100 年的时间。这个现实说明,我们的历史、我们形成的理念和意识都是以空心建筑为强势,而有生命力的建筑是很幼小的,没有话语权,在政府的支持上也很脆弱,因此,这么宏观的纵向的看这个问题时,我明白了建筑为什么如此。时代给我们造就了什么?造就了一个全球共识,就是低碳、节能、绿色,这给建筑业界很大的责任和份量,其实建筑行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没学到这些,建筑师还是落后的。我再说说纵横几百里的事。现在外国的建筑师们,他们
33、的成就是在他们那儿,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成就是在我们这儿,但是谁都不知道,谁都不强调,建筑是有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的。地域特点包括技术性的和其他方面的,如气候性的,另外,建筑材料、人的生活习惯、行为学都在其内。我经常骂开发商,说你们把无知当光彩,说什么欧陆经典,欧陆就不是北京,古典的就不是现代,还以为是好东西的呢,其实这样的房子恰恰是不能买的。有些人真是不辨事非。我们的结构师、经济师、建筑师、电气师等在一起工作,结果建筑师出了问题。 周礼考工记中就说过了“匠人营国”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建筑师是匠人,是工匠,他们不是简单的艺术家。我们狂什么呢?因为匠人能营国,以前太和殿盖好了,康熙就能登基;我们牛气
34、点说,把奥运会的工程盖好了,我们的胡锦涛主席就能宣布奥运会7开幕。多了不起呀!匠人还不营国吗?但反过来,营完国,我们还是匠人,不要狂妄。所以现在有的建筑师头发越留越长,越来越往艺术家靠,我非常不满意。我曾说过建筑产业的定义是,高价值的、长寿命的、强迫公众接受的、有生命的、有血有肉的东西。艺术家画的油画你不喜欢你可以不看,但是你是建筑师,你不喜欢 CCTV 办公大楼,但你一走过去就看到了。你设计的路不好,一堵就堵 30 年,如西直门立交桥。说明建筑是强迫公众接受的。我说这个是想让建筑从业者在工作上如履薄冰。外国建筑师有很多地方与中国建筑师不同。我再说一个中国建筑师的问题,很多中国建筑师从外国建筑
35、师那儿学来了法权,觉得牛呀,但是没有记住,中国的建筑师没那么牛,想那么牛,但是牛了半天,不行,因为专业能力也要一样的学才行。中国的建筑师不是这样,他们没那个时间,另外,主观上也有一个,或者说也是客观上的原因,外国建筑师的体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因为他们的建筑师是串联工作,建筑师作一个设计,请了顾问结构师、顾问电气师等,在请他们的时候,他就明白他们能不能做成,一直在学习。而中国电气师的内容,中国的建筑师是不屑于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并联工作,我建筑师把设计图往那儿一放,你是结构师,必须把我拔掉几根柱子,往电气师那儿一放,说必须装好几台空调。我作为北京建院院长,曾碰到有人来找我理论,建筑师说设
36、备总工凭什么说要 70 平米,我不给,只给 30 平方米。我说建筑师你犯了俩错误,第一,你就该知道这儿要 70 平方米,第二,人家要了你还不给。建筑师还挺牛了,多一分长了,短一分短了,我就给你30 平方米。没这个本事,他应该明白。中国是一个经济突飞的国家,带着很大的暴发户的理念,因此,业主给外国建筑师的条件和国内建筑师的条件截然不同,同样做方案,给外国建筑师的设计周期是两年,给国内的是半年,给外国的设计费是 3500 万美元,给中国的是 2000万人民币,这是不平等,这是法权,这问题的革命不由我们承担,我们也革不了命,我们只能是呐喊。所以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什么叫理念?什么叫道德?什么叫知识?我
37、告诉你们,科学技术理念要碰见物质、财富、利益的话,都是脆弱的。一方面我们要搞低碳建筑,一方面要搞 600 米高楼,哪条对呢,哪条都不对。因为所有的科学在利益面前都是脆弱的,这就是现实。我明白这些现实舒服吗?不舒服,生气吗?不生气。温家宝说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间是星空和实地的中间地段。我们要逐渐呐喊,就是以后建筑设计的理念一定要靠科技的引导和支持。我讲在我们院发生的事情。我问建筑师,玻璃幕墙节能吗?他说,我用的是 Low-E 玻璃。真像中医偷听了西医 CT 的结论,我说什么叫 Low-E 玻璃?你用这么多玻璃保温吗?他说我用的是外墙外保温。再问他什么是外墙外保温,他不知道。我曾经骂过建筑师
38、,上清华时,我和他数学水平一样。毕业时,我比他高多了。在建筑院干了几年,他的数学最多到乘法。最后他憋急了,说装修工程师的数学就到加法。这是因为建筑师在数学的表达上是拒绝的。今天的会叫设计师研讨会,可惜的是来的都是建筑师。詹天佑奖最大的遗憾就是只弄了一批建筑师评审。我给你们念一段小“雷语” ,不代表本会观点。我把建筑业界分两半,一半是产业界,一半是学术界。学术界包括规划、设计、研究、大学,产业界包括政府、局委、企业、开发商。他们的想法和处境的不同,我写成了雷语。学术界:深邃、务虚、抽象、精准,以科学理论引导研究和探讨,与国际学术发展联系,紧靠科学,稳定,顾及长远,思维开阔,科技知识宽,实施无力。
39、人数较少,专业化,学派化,崇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带来了引伸和远见,渴望有高见,被认同。以顾全面对矛盾,作风矫情,有仰望星空的内涵,国家的灵魂,以求能得到道德。产业界:现实、具体、见效、粗犷,按领导要求和市场趋势确定方针,与行政任务和商机吻和,随领导个性,波动,常常反复,想法具体,常识了解多,一竿到底。队伍壮大,国家化,社会化,追求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无暇主动学习更多的理念,喜欢有业绩,受褒奖。用强势拍板定案,行动泼辣,多脚踏实地的勤奋,社会的主力,贡献了效益。记录整理:文爱平(北京规划建设)编辑8关于举办第七届北京青年规划师建筑师演讲比赛的通知北京市规划委为给青年规划师、建筑师提供一
40、个展示业绩及才能的平台,交流规划及建筑设计理念,培养青年专业人才,开展学术活动,举办第七届青年规划师、建筑师演讲比赛。1、演讲比赛以“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理念指导,围绕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为主题。2、参赛报名条件:所有参赛选手不分性别、资历,在北京从事城市规划、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相关工作,年龄在 40 岁以下(含 40 岁) ,3、评选办法:组织专家评选优秀选手。向优秀选手颁发证书及纪念品。同时评选参赛单位优秀组织奖。4、报名时间:2010 年 12 月 15 日起至 2011 年 1 月 15 日止。需要填写报名表,同时提交演讲提纲(1 页 A4 纸,4 号字) 。5、比
41、赛时间安排:原则定在 2011 年 3 月下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6、演讲要求:(1)每人演讲 12 分钟,10 分钟有提示。(2)不允许念稿子。(3)可以使用 ppt 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自备配合演讲内容的光盘。电脑由大会统一提供,参赛人必须提前与工作小组联系看场地,并且提前将 ppt 输入统一电脑中(4)自备指示棒、激光笔等。7:联系办法:电 话:杨金凤 68040029 周乔欣 68016202传 真:68040029邮 箱:信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乙 10 号邮 编:100045承办单位: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市规划委团委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42、 9附:第七届首都青年规划师建筑师演讲比赛报名表演讲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最高学历 技术职称 从事专业工作单位 部门职务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电子邮件 确认演讲组演讲题目演 讲 内 容单位意见(盖章) 年 月 日注:本表可复印10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召开第三届第七次理事会2010 年 11 月 20 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层演示厅,召开了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第三届第七次理事会,市规划委领导、市科协领导到会并讲话,学会顾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监事长、监事,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70 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副理事长朱嘉广主持,建设部村镇规划司司长、
43、副理事长李兵第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的学术报告;理事长赵知敬作学会 2010 年工作及 2011 年工作要点报告;理事陈建军作了监事会报告和财务报告;市科协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会 2010 年的工作,对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市规划委委员曹跃进在讲话中认为学会的工作一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介绍了当前城市规划形势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祝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学会 2011 年主要工作经常务理事会讨论,提出了具体任务:1、筹备学会换届工作(1)组成筹备换届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2)学术委员会职能调整,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3)从研究学会及各学术委员会领导成员年轻化入手确定人选;(4)到各级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换届手续。2、狠抓学会学术活动(1)以修编规划科普材料为重点,做到图文并茂,力争上半年出版。(2)抓紧“四合院保护修缮”课题调研,力争上半年拿出成果。(3)推进方庄停车问题的调研,争取付诸实施。(4) “控规与区划”调研课题结题。(5)节能试点:“平改坡住人”试点结题。(6)研究城市交通方面问题再选题。3、学会日常工作(1)每月召开一次学术报告或研讨会,每月出版一期“规划信息” 。(2)出版第十七届规划展优秀方案选。(3)筹办第十八届规划展。(4)举办第七届(2011 年)青年规划师建筑师演讲比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