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2015 年 7 月 30 日郑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1.概述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曾经设立的专业名称包括现有的“安全工程专业” ,以及历史上曾经开办过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 。 我国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劳动保护和矿山通风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需要。在工业劳动保护人才培养方面,1954 年北京劳动干部学校成立,这是我国首个工业劳动保护人才培养专门学校,1956 年 2 月该校设立“劳动保护” 、 “锅炉检查”和“劳动经济”三个专业。1958 年劳
2、动干校升格为北京劳动学院,相应进行专业调整,设立了“工业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两个专业。1984 年 7 月 1 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将“安全工程”正式列为试办专业,代码为“试 32”。 1998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一步整合本科专业设置,将包括“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在内的所有安全类专业合并为“安全工程” ,归属于“环境与安全类” ,代码 081002。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归属于工学门类;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个类 0829,下设“安全
3、工程”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安全学原理为基础,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为先导,兼有管理和工程技术的一门宽口径综合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在劳动生产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以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物质财富损失为目的的安全技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手段。安全工程专业是根据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凭借学院悠久的历史、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形成了国内特有的工程结构与设备方向的安全工
4、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自 2003 年招生以来,已经连续招生 12 届。招生规模也有最初的 60 人,发展目前的 90 人。已培养毕业生 8 届近 600 人,在校生 360 人。学生就业领域广泛,就业质量高,就业率连年保持在 97%以上。安全工程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承担 2 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研究项目,分别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和创新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 ,其中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为重点项目,2012 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校级教改立项项目 4 项。1 门专业课程被评为郑州大学精品课程。安全工程专业拥有
5、一支由教授、博士组成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着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人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宝钢优秀教师 2 人, “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分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分委员委员” 2 人;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 3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 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 2 人,河南省优秀教师 1 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 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3 人,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 1人,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 1 人,郑州大学“教学名师”1 人,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
6、 2 人。河南省高校“断裂力学及工程安全”科技创新团队1 个。该专业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高度重视科研创新,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军工项目 1 项、863 创新基金 2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 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2 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 2 项以及其它省厅级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一系列科研成果。2014 年,学院在对全国用人单位毕业生进行的函调评价中,在回收的有效评价表中,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
7、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给予了极高评价。2006 年获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毕业研究生 29 人。在读研究生 26 人。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 0829安全工程专业代码:082901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安全工程专业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理论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工程结构与设备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在机械、材料、土木、交通等工程领域中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工程安全设计、事故预防与评价等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 培养规格4.1 学制基本学制
8、:4 年,实行 36 年弹性学制。4.2 授予学位安全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3 总学时或学分要求总学分 170-190 左右。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 知识结构要求(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法学、文学、哲学、伦理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3)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4)安全工程方面专业知识: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工程结构安全、设备安全等知识。(5)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科技写
9、作等方面的知识。4.4.2 能力结构要求(1)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2)共享知识(团队合作)能力。(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4)总结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等。(5)传播知识(沟通交流)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4.4.3 素质结构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2)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3)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科
10、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4)身心素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5. 师资队伍5.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教师队伍中包括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应具有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和符合学校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整体结构;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任教师。(1)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结构合理。专任专业教师数量不少于 10 人, 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
11、在 30%及以上。(2)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主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 90%,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 50%;(3)教师应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学历应在硕士以上毕业,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设计、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
12、程的教师具有科研经历;承担过科研项目的教师需占有相当比例。5.3 教师发展制度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教师培训、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青年教师指导导师制,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等。6. 教学条件6.1 教学设施要求(实验室、实践基地等)(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实验器材及相关设施完好。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2)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
13、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3)学校能够提供达成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4)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6.3 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有保证,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7. 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应有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编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等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要求。7.1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及时进行培养计划修订。7.
14、2 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和制度建立全员听课制度、评教制度、试讲制度、教学督导、青年教师导师制、专项评估等质量监控制度,并有相应的监控手段和方法。7.3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作用,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7.4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建立持续的改进机制,使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及时用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附录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1. 专业类知识体系1.1 知识体系1.1.1 通识类知识包括军事理论、法律、外语、人文、体育等基本内容;内容由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1.1.2 基础知识基
15、础知识教学内容必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1.1.3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通用专业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通用专业知识课程如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行业专业知识课程如安全设备工程学、机械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建筑安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机械材料与表面技术等。1.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
16、实习,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本行业状况。2. 专业类核心课程体系2.1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必须包括:(1)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 15%左右);(2)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3)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
17、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2.2 部分核心课程及主要内容2.2.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数学:包括微积分和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等。物理:包括力学、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等。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2.2.2 工程基础类课程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明渠流、堰流与闸孔出流、渗流、气体动力学基础、湍流射流。工程热力学: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电工与电子技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磁路和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逻辑门电路等。 机械基础:投影、三视图、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