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省道 308 线利辛至太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2012.86-21 工程概况省道 308 线利辛至太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已在安徽省公路管理局编制的安徽省一级公路发展规划中列入近期要调整为一级公路的建设项目库;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省道的道路等级、逐步完善公路网层次结构、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与高速公路及其它国省道的联系,优化了区域内交通组织,是安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需要。本项目属于老路改造项目,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全线位于亳州市境内。拟建项目起点位于原 S308 省道 K83+600 与规划的南环线平交口处依次
2、途经西潘楼镇、宋寨、刘营、张村镇、新桥, ,项目终点为原 S308 利辛与太和交界 K128+500 处,利辛县高速连接线起于规划中天成大道与原 S308 省道 K99+200 交叉处,向东沿北外环线,终点位于宁洛高速(G36)利辛出口与 X045 楚利路平交处。路线全长 52.174 公里,其中主线 47.011 高速连接线 5.163 公里,新建里程为 22.613 公里,老路利用里程约29.561 公里。本项目按设计车速 80 公里/小时,路基宽 24.5 米的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填/挖)2469/617 千立方米,路面数量为 1007.60 千平方米,全线共设桥梁 2
3、8 座,共 1794 延米。其中大桥 745 米/3 座 ,中、小桥 1049 米/25 座,涵洞132 道,全线共设平面交叉 19 处,拆迁房屋 129746 平方米。本项目概算总金额 145529.78 万元。本项目计划于 2013 年开工建设,2015 年建成通车,工期 2 年。2 环境影响评价2.1 生态影响评价2.1.1 生态现状(1)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新建路段和改建路段农村段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改建路段邻近镇区段城市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交错。(2)拟改建项目处于泛滥微高地,沿线土壤主要为淡黄色亚砂土,在泛滥微高地外与剥蚀平原相接地带为泛滥坡平地,亚粘土为主。(3)拟改
4、建项目全线位于淮北平原,区域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占各自全县总面积的 70%以上,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4)路线所经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原生、次生植被不复存在,6-3主要群落类型有农田植被、公路道旁植被、村落-农田林网植被、草本植被等。现有G105 道路两侧绿化良好。(5)由于本项目为改建项目,原有道路廊道已存在,沿线人类活动频繁,根据实地调查,在改建项目评价区域内分布未见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没有大型兽类动物分布,主要的野生动物是与人类伴居的啮齿类及常见鸟类等。2.1.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1)报告书认为,项目建设新增永久占地 2035 亩,其中耕
5、地 1451 亩,耕地植被的占用将主要造成农作物植被的损失,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花生、油菜、其它蔬菜等。公路改建不占用林地,损失的林木主要是现有 S202 两侧的绿化林带。另外,项目建设还会对农田和道路林网、村庄四旁林木等造成破坏,损失树种主要为泡桐、刺槐、杨树、柳树、槐树以及部分灌木等。总体而言,本项目建设引起的植被损失面积与路线所经地区相比是极少量的,而公路绿化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部分损失的植被,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较大影响。(2)本项目永久占地 129.87 公顷,平均每公里占地 2.49 公顷,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设计中对平原区用
6、地指标的低值。(3)从项目整体来看,本项目占地会使沿线耕地(主要为基本农田)的绝对数量减少,但项目占用耕地不足沿线耕地总量的 0.1%,占用的基本农田也不足沿线基本农田总量的 0.1%,项目占地使沿线人均耕地减少的比率也较小。项目建设不会改变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2.1.3 生态环保措施(1)在路基施工、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将表层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搬运、集中堆放,在施工结束之后,可以作为用地范围内绿化用土,或作为临时施工用地土地的恢复和复垦。(2)对于通过耕地及经济作物区的路段,当路段填方在 27m 时宜采用设置挡土墙来减少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对于
7、低填路段(填方 1m 左右路段)采用设置护肩方式减少占有基本农田。(3)对于新建路段,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路堤填土高度;对于改建路段,在满足老路路面补强最小厚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填土高度和土方工程量,以减少工程对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占用。(4)临时施工用地选址要求:临时用地,如料场、拌合场、施工便道、施工营6-4地等,尽量选择在公路征地范围内,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置临时施工用地;施工场地(灰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预制场等)尽量选用荒坡和劣质的土地,远离村庄、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一般都要选在处于上述敏感目标下风向 300m 以外;远离河道,以减少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8、5)目前老路沿线农村路段绿化带较好,改建过程中建议从一侧拓宽,尽量保护现有绿化带内容。(6)施工时注意保护大桥下的自然植被,使杂草、灌木尽早恢复其自然景观,会更加有利于动物通行。2.2 声环境影响评价2.2.1 声环境质量现状和保护目标根据拟定的监测布点原则,选取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了常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敏感点大部分处于农村地区,主要噪声影响来自现有道路交通噪声,根据监测结果,靠近现有道路监测点均能满足 4a 类声环境质量标准,其他监测点满足 2 类声环境质量标准。2.2.2 声环境影响预测报告书预测,施工期昼间施工机械在距施工场地 40m 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 200m 外
9、可达到标准限值,但施工期往往多种机械共同作业时其达标距离要大于上述距离。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为:在离路线近距离内有集中村镇居民区的路段,强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停止施工作业;对需要安装通风隔声窗的房屋要求在施工期之前实施;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报告书预测:本项目两侧评价范围内涉及 4a 类区的敏感点,至营运中期,昼间预测值范围:62.171.4dB,夜间预测值范围:53.865.5dB。涉及 2 类区的敏感点,至营运中期,昼间预测值范围:55.169.7dB,夜间预测值范围:50.662.1dB。因此,拟改建公路对沿线敏感点噪声影响较大,需要采
10、取噪声防治措施。2.2.3 声环境环保措施施工期的主要噪声防治措施有: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前实施搬迁和隔声窗等措施;在存在距线位较近且受施工影响较重的敏感点的路段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夜6-5间2200次日 600施工,昼间施工时也要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同时封闭施工场界;关注施工期振动对敏感点的影响,相差路段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学校路段的施工期管理,避免夜间施工;合理安排物料运输线路和时间;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报告书提出的运营期各敏感点降噪措施为: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针对本项目在营运期对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的影响和各敏感点自身的特点,评价组共提出了通风隔声窗
11、为主的降噪措施,其中学校医院等重要敏感点辅以禁鸣和限速等管理措施降噪。上述措施实施后可保证各敏感点环境噪声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质量标准的要求。2.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2.3.1 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跨越的主要河流为阜蒙新河、西淝河支流等,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现状监测表明:项目跨越河流的水质现状良好,各项指标都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2.3.2 水环境影响预测(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拟建项目跨河桥梁对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和潜在的油污染;但由于基础施工采用围堰法,而且河流现状功能主要是农业用水,均无饮用功能,因此只要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桥梁施工
12、对这些水域水质的影响是可以缓解的。施工营地排放的生活污水如不妥善处理,将影响周围地表水环境。施工场地砂石材料的冲洗水如不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影响周边水体水质。在严格采取本报告提出的措施后,则项目施工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小。营运期:营运期路面、桥面径流对沿线河流的影响较小。(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属于线性工程,无隧道等可能破坏区域内地下水系的工程,在沿线不设收费站等附属设施,因此,本项目工程施工和营运均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2.3.3 水环境环保措施6-6施工期:桥梁施工尽可能选择在枯水期或平水期进行;施工营地或施工现场应尽量远离水体,若不得不设在水体附近,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
13、便污水)和施工废水(主要是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严禁直接排入水体。生活污水必须设化粪池收集处理,并鼓励当地农民尽量还田;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尽量循环使用,最终的排水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沿线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水体;施工机械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建材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将堆场、灰土拌和站等设在暴雨径流冲刷影响小的地方,并在其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营运期:切实加强桥梁工程安全检查、监控,确保水域路段的安全;装载煤、石灰、水泥、土方等易起尘的散货,必须加蓬覆盖后才能上路行驶,防止撒落的材料经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2.4 环境空气影响评
14、价2.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沿线居民点,同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沿线代表性敏感点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的环境空气中 TSP 和 NO2现状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4.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施工期: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施工车辆进出工地道路等产生的扬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通过对堆场、未铺装路面进行经常的洒水作业,合理选择灰土搅拌站的位置并采取严格的全封闭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营运期:项目沿线不设服务区等大
15、型辅助设施,因此项目建成营运后,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根据类比分析,汽车尾气排放的 CO、NO 2对大气污染贡献值较小,随着机动车尾气标准不断严格,项目建设对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2.4.3 大气环保措施为防治和缓解施工期大气污染,对新铺路面和施工便道、粉状建材堆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灰土和沥青搅拌站应合理选址,并采取全封闭场拌作业。6-72.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2.5.1 社会环境影响(1)项目永久占地引起的农业经济直接损失占沿线农业经济的比例非常小,对沿线县市的整体的农业经济影响不大,但项目建设将造成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对这些农民而言,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项
16、目需新增永久占地 2035 亩,拆迁房屋 129746m2。拆迁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受影响的群众有较大影响。(3)拟改建项目建设与沿途城镇发展规划均不存在冲突。(4)公路改建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沿线防洪、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影响,初步设计阶段还将进一步调查沿线河流、沟渠、防洪灌溉干渠等的技术指标,不会对沿线水利、防洪、农灌系统等不会造成大的影响。2.5.3 减缓措施项目永久占地和拆迁对受影响的群众影响较大,在采取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措施后,将大大减轻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和拆迁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在施工期及营运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沿线居民的声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出行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施工期应做好环境监理;严格执行本报告所提出的噪声、生态等各项防治减缓措施。3 结论综上所述,拟改建省道 308 线利辛至太和段一级公路工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沿线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基本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