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博士后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 年 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 划纲要精神,根据我国博士后事 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进一步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划。一、取得的成 绩和面临的形势博士后制度是我国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 十一五”期间,我国博士后事业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
2、,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促进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各地区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把企业建成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平台;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筛选、补充师资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来源。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十一五”期间,我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博士后工作设站规模和覆盖面,提高了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标准和基2金资助强度,健全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制度,新增了特别资
3、助和国内外博士后学术技术交流项目,博士后制度不断完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不断加强。截止 2010 年底,全国共 415 个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146 个,比“十五”期末增加 783 个,增幅达到 57.45%,设站单位包括了全部“985”高校和绝大部分 “211”高校、各主要科研院所。共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158 个,比“十五”期末增加 840 个,增幅达到 63.72%。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80661 人,比“十五”期末增加 43180 人,增幅达到 115.21%。五年来,中央 财政累计投入博士后事 业 17.36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4
4、.90 倍。“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博士后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情况、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博士后研究项目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结合不够紧密;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能力不够强、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比例还偏低、作用还不够突出,博士后的人才引进作用还不够明显;博士后研究人员国际交流不够广泛、国际化水平不高;博士后考核评估机制与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和改进等。二、指 导 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博士后工作要按照国家中长期
5、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3道,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博士后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推进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革完善制度,着力提高质量,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多元投入,健全服务体系,造就创新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博士后人才队伍,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建
6、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1.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在稳步扩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规模,增加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的基础上,把质量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提高质量。2.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坚持在培养中用好人才,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加强博士后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结合,使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3.坚持流动站和工作站发展相协调。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基础研究、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博士后科研流4动站和工作站的协调发展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引导优秀
7、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企业技术创新做贡献。4.坚持完善制度和强化服务相促进。改革和完善博士后制度,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完善博士后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服务,以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博士后制度发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三)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博士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革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稳步扩大博士后的覆盖面和规模;完善博士后服务保障体系,将博士后研究人员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大吸引留学人员和外籍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
8、工作力度,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比例和贡献率,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1.进一步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人数每年递增 10%,到 2015 年,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 员达到 1.7 万人,比 2010 年提高 60%左右。2.进一步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的覆盖面。到 2015 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加 600 个左右,比 2010 年提高 28%。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比例达到 10%。53.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师资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来源。到 2015 年,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引进教师和科研人员时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人员的比
9、例达到 30%。4.稳步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规模。到 2015 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加 700 个左右,比 2010 年提高 32%。企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占当年全国总招收人数的 30%。5.加大财政投入。国家对博士后日常经费投入比例占当年进入流动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并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倾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 期间,国家财政对博士后事业的投入比“ 十一五” 有较大提高。专栏 1:“十二五”时期主要指标指标2010 年基数2015 年目标属性博士后研究人员年招收人数(万人) 1 1.7 预期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个) 2146 2746 预期性博士后
10、科研工作站数(个) 2158 2858 预期性企业博士后占当年全国总招收数的比例(%) 16 30 预期性博士后在科研团队中比例(%) 4 10 预期性博士后在重点单位人才引进中的比例(%) 12 30 预期性三、政策措施(一)改革完善制度6根据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情况和培养目的多样化趋势,进一步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增强制度的灵活性与吸引力。健全完善国家、地方(部门)和设站单位分级管理体制,形成责权明晰、分工科学、协调高效、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博士后工作制度创新,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博士后管理创新试点,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博士后创新
11、实践基地。坚持以用为本,健全充分发挥博士后作用的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博士后评估工作,形成科学、高效的评估制度;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客观、科学、高效、公正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考核办法;严厉惩处各种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专栏 2: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地方(部门)和设站单位的分级管理体制。国家主要负责总体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设站审批、评估、表彰、培训等工作项目。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负责研究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本地区博士后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设站单位负责博士后招收与管理的具体事项
12、。有关部门可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负责本部门博士后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目前,已在全国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将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 辖市 继续推进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7(二)优化布局结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开展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工作,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倾斜,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倾斜。逐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队伍中的比例和作用,逐步
13、形成有条件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师资和科研人员主要来源的用人机制。支持设站单位稳步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规模,形成通过博士后制度选人、用人的机制。(三)着力提高质量发挥合作导师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培养、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合作导师在博士后培养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合作导师可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延长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结合,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平台招收博士后规模,推进科技创新。逐步理顺科研团队的构成结构,确立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团队中的中坚作用,使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国家级科技平台科研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层
14、次。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考核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考核工作。加强以创新性科研成果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博士后8研究人员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做退站处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退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户口、档案等迁转,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滞站问题。(四)加强流动站、工作站建设发挥设站单位在博士后培养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合同管理,明确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各方的权利义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权责不清而造成的矛盾或冲突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干扰和消极影响。坚持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工作站的实
15、质性联合,通过科研项目促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工作站之间的联合,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科研、产品开发能力和研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深化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主体的企业核心研发团队。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评估工作,建立科学、高效、规范、专业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定期评估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对评估不合格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具备继续开展博士后工作条件的,坚决予以撤销。9专栏 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定期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博士后工作质量,推动博
16、士后事业健康发展。评估工作分为新设站评估和综合评估: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在设站满3 年时开展新设站评估,评估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 2 个等级;对设站 3 年以上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每 5 年开展一次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4 个等级。(五)大力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坚持扩大企业博士后招收规模,适度提高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比例,优化博士后人才队伍结构。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更多经费,支持企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引导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改进对企业博士后的考核评价机制,更加注重获得专利、发明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按规定对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
17、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奖励。加大中央企业博士后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中央企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博士后工作。通过加强高新区、开发区、创业园博士后工作,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博士后工作等多种途径,统筹为规模较小、有创新需要的科技企业提供博士后工作服务。10(六)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博士后服务窗口建设,健全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建设博士后交流服务系统,形成功能齐全、高效便捷的博士后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博士后研究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博士后研究人员各种社会保障。投入一定经费,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比较集中、博士后公寓严重不足的城市分批集中建造一些博士后公寓,缓解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流动期间住房不足问题,使博士后研究人员真正做到安心科研、有序流动。四、重点项目(一)博士后经费投入支持计划中央财政对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学基金的投入逐年增加,支持各单位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比例和贡献率。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和部门加大对博士后工作投入力度,激励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博士后培养事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博士后学科分布结构和经费投入结构, 调整各学科领域博士后人数和经费投入比例,加强国家对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博士后培养的经费支持力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