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十二五”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规划(终审稿)贵州省科学技术厅201106301目 录一、形势与需求 .2(一) “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问题 .2(二) “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二、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7(一)总体思路 .7(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一)总体目标 .9(二)具体目标 .9四、优先领域与重点任务 .11(一)加强能源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 .11(二)强化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集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12(三)加快人口健康科技发展,提升科技服务民生能力 .1
2、5(四)加快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提高公共安全的防灾减灾能力 .16(五)加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关键技术创新 .18(六)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19(七)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其他社会事业的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 .20五、保障措施 .21(一)突出重点,强化共享,积极推进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1(二)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社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1(三)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社会发展科技队伍建设 .21(四)转变思路,加大财政投入,稳定社会科技发展 .22(五)研究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社会科技事业发展 .22(六)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引技、引智和引资工作 .23六、重大科
3、技专项(重点项目) .23(一)准备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3(二)拟凝练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拟凝练组织实施的省重大科技专项 .262贵州省的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改善民生而推行的一项科技活动,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一 2020 年) 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需求(一)“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按照“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科技发展
4、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更加紧密,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较好的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任务,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为“十二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科技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作用增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国家、省级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示范科技攻关项目,探索出一批适合不同发育类型的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模式,分别在全省 55 个石
5、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进行推广应用,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发展生态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县的试点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2009 年与 2005 年相比,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约 1803%,石漠化(轻度以上)面积比例降低了约 1804%,农民人均收入提3高了 14553332%。二是科技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在磷化工、煤化工、铝工业、酿酒等行业的工业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对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作用凸显。在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磷精细化工、磷矿伴生资源及废弃物综合
6、利用三个领域突破了 40 项关键技术,建立和在建 32 套示范工程、中试线和生产线;申请国内专利 96 项(其中发明专利 83 项)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从磷肥生产过程中回收高纯氟的化工装置和湿法磷酸碘回收装置,开辟了工业提碘的新途径;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年产 1 亿块高强度耐水磷石膏标砖生产线,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及黄磷炉渣 30 万吨,提升了我国磷工业采选和磷化工的综合技术水平。茅台酒厂采用生物转化技术,将酒糟资源化利用,开发生 产昆虫蛋白产品和生物有机肥,并引导当地农民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茅台酒生产所需的有机原料,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六盘水市已初步形
7、成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矿井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炉煤气掺烧发电,余热余压发电、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煤矿瓦斯发电及浓缩罐装民用、煤矸石发电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是科技在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方面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等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到“十一五”末,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 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4422%,年均综合利用率比“十五”提高 56 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 1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 7%,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60%以上,城市生
8、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60%以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指标,为完成全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提供了技术4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废弃物在新型建筑材料产品中高附加值开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基础数据,为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利用提供了方向。四是科技支撑生物资源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中药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中药民族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研发成效明显。20062009 年申请专利六百余件,其中 95%以上是发明专利,有 3 项获中国专利奖;获中药新药证书 18 个,在研中药新药 120 个,其中 32 个已获临床批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 154 个,其中40 多个中药进入国家基本
9、药物目录 ,91 个纳入非处方管理。中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目前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26 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5 个,形成了覆盖中药生产全过程的科技支撑体系。培育了一批中草药专业生产基地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从 2004 年的 1145 万亩发展到 188 万亩,单品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品种有25 个,有 4 个品种通过了国家 GAP 认证,41 个品种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中药制造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艾迪注射液等中药民族药创新研发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有 150 家企业的 500 多条生产线通过
10、国家 GMP 认证,以中药为主的医药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已成为我省新的后续支柱产业。五是科技保障人口与健康得到加强,全省诊断、治疗、防病、保健和科研水平有新的提高。针对贵州 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所导致的新生儿致残、致死的比例高,建立了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通过自主创新和学习推广先进技术,全省医疗水平有较大提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地方病方面开展病因、诊断、防治技术的难题攻关,先后成功地实施了同种异体肝移植、亲体肝移植技术; 2 微米激光微创手术用于前列腺增生、膀胱癌等治疗。2009 年,成功救治省内首例重症人禽流感患者及甲5型 H1N1 流感患者,为贵州省乃至全国诊
11、治重症人禽流感和甲型H1N1 流感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基础研究方面,对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阐明地氟病的分子发生机理和开发临床药物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结核病耐药机制领域的研究中识别出 4 种以前从未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系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被美国、日本和欧洲基因库同时收录。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具有较强扩展性和地方特性的贵州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体系架构建设。六是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得到加强。科技支撑煤炭生产安全,在对贵州煤矿瓦斯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中,通过整合资源、产学研结合、
12、集中力量、加强集成攻关、实现我省煤矿瓦斯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初步解决了煤炭生产安全中的关键问题。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方案 ,并提交省政府审议通过。重大专项“贵州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关键技术与应急服务体系研究” 、 “贵州省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TWR-01 型天气雷达增雨防雹局地作业预警指挥系统研制和应用” 、“气象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 、 “贵州水稻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及其应对技术”等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服务体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增大,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在地震预警监测上,基本查明贵州省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贵州
13、省地震的地质背景控制因素,初步掌握水库地震诱因和发震机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七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都匀、毕节、清镇、白云四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上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填补了我省没有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空白。社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6一是围绕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十一五”新建3 个工程技术中心。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社会发展工程技术中心有 15个,重点实验室 4 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5 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 ,各类研发平台 26 个。在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等领域初步构建了“研究开发产业化”创新链,社会
14、发展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据对 20062009 年实施的 295 项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统计,已完成的 62 项中获国家级奖 6 项,省部级奖12 项;申请专利 91 项,其中发明专利 81 项,专利授权 28 项,其中发明专利 25 项,发明专利分别占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 890%和893%;制定各类技术标准 17 个;新品种 40 个,新技术 115 项,新工艺 17 项,新设备 5 项,中试线 7 条,新建生产线 10 条,新建各种试验示范基地 72 个。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784 篇,其中,国际期刊 45 篇,国内核心期刊 349 篇;学位论文 186
15、 篇,出版专著 8 部。通过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的实施,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相对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发展科技队伍。20062009 年共培训各类人员约 37983 人次。参加项目人员中,专业技术职务由初级晋升中级的有 191 人,由中级晋升副高的有 167 人,由副高晋升正高的有 71 人;培养博士 31 人,硕士 373 人。社会发展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中的分布逐步趋于合理,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明显增长在科技经费方面, “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科技共立项 476 个,投入总经费 296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省级财政投入为引导、自筹资金为主、银行贷款为辅、政府其他拨款相补充的多元
16、投入体系。其中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经费总资助金额为 60702 万元,占总投入的 2053%,平均每个项目仅资助 1275 万元,科技投入资助金额7偏低。存在问题 社会发展科技涉及的面广,原有的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力量相对不足,科研资源又较为分散,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投入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先进适用技术巨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二)“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有利的战略机遇期。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央和省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都明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
17、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并把科技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要求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 33件作为主要指标列入国家规划,说明对科技工作特别是自主创新的重视。在社会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一系列约束性指标,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黔中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加大了对贵州省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极大重视,都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社会发展科技
18、工作也面临着贵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薄弱等不利因素,做好“十二五”期间的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8(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发展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供科技支撑;为改善发展环境和生存环境、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社会发展科技平台建设和基地建设;大力加强社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会发展科技的创新能力。(二)基本原则坚持把大力增强社会发展科技创新
19、能力作为战略基点 着力提升社会发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并举原则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来统领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是工业强省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优先发展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坚持科技成果转化优先,自主创新与先进技术推广并重的原则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涉及面广,要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等科技成果在
20、全行业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农村,要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强化现代农村社区技术集成应用,把重心放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上,使科技更贴近群众,更多更好为人民服务。9坚持社会发展科技惠及民生的宗旨 围绕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和推广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构建形成服务于民生的科技工作体系,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特别在农村要组织实施科技惠民工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突出重点,加强综合集成 坚持“聚焦国家目标,加强系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统筹集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和突破口,遵循社会
21、发展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突出重点,突破一批社会发展科技关键技术,形成若干技术链,在若干领域建立技术优势。积极构建较完整的区域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 积极建设企业主体、政府主导、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锻炼人才,特别是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优化环境,完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和从事社会发展事业的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一 2020年) 和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到 2015 年,我省的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生物技术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应用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凝聚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一批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建成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