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I目 录一、发展基础 .1(一)基本情况 .1(二)面临的形势 .6(三)主要问题 .7二、总体思路、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 .9(一)总体思路 .9(二)发展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总体部署 .13(一)坚持“两个着力”,确立工作方向 .14(二)突出“五个重点”,明确工作任务 .15(三)实施“五项工程”,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 发展 .17四、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 .21(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形成 .21(二)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 .26(三)支撑能源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30(四)促进民生科技进步 .31(五)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2、33五、保障措施 .34II(一)加强组织领导 .34(二)加大科技投入 .35(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36(四)扩大开放合作 .37(五)构筑创新的社会环境 .381贵州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 十二五 ”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和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全省科技工作 紧紧围绕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攻坚克难,不断夯
3、实科技基础,集成科技资源,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建设创新型社会,较好地完成了“ 十一五” 科学技术与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突破,为“ 十二五” 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 础。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 年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 36.78,比 2005 年提高了 9.6 个百分点,科技进步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全省现已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4、个。国家大科学工程世界上最大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开工建设。科技人力资源不断2增加,科技活动人员达 5.63 万人,其中 R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重大专项, 推动了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进了产业(技术)联盟的建立,提高了合作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提升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2010 年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 41.61,比“ 十五” 末增加 13.73 个百分点。20082010 年,5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 20.33,2010 年为 853.94 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5、 20.30%。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和行业布局呈现集聚态势,中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依托的生产方式,已开始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调整和提升显现良好态势。二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成效显著。“十一五” 期间 ,育成并通过全国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 248 个,制订各类技术标准 63 项,水稻、玉米、油菜自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相应种植面积的 25%、70%和 80%,每年推广的自育良种及配套种植技术面积达 517 万亩,为保障全省的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特派员模式
6、不断深化、完善和普及,在蔬菜、马铃薯、水果、茶叶、中药材、花卉等领域引进、示范、推广普及了一批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和支撑了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社会民生科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实施国家、省级喀斯特生态环境建设及治理示范等科技攻关项目,探索出一批适宜不同发育类型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在全省 55 个县(区、市)开展的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在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新生儿出生缺陷综合干预、食品卫生等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推动了全省诊断、治疗、预防、保
7、健水平的提高;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业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完成全省节能减排工作6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工作,都匀、毕节、清镇、白云四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上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 势和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紧迫性更加凸显,给科技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与有利条件: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努
8、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黔中 经济区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 发展区域,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提出“ 要把科技 进步与创新作为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经济发 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经济社会更好更快 发展对科技的内在需求,国家、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重视,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我国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规模扩大,我省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 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发
9、展空间。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化、全球化日益加快,为我省更多更好地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十一五” 时期科技发 展环境的明显改善,科技创新的积累和工作经验为科技事业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二五”7我省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挑战与不利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基础条件薄弱,科技投入偏低,导 致我省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的能力不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剧了我省技术、人才和资金向发达地区流失。科技体制改革的瓶颈, 导致宏观统筹能力不足。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
10、型转变,给科技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尽管我省科技事 业取得了 较大发展,但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科技工作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省份、支撑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1.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进步水平低。科技创新基础差,科技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模仿跟踪多,在关键领域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突破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万名就业人员知识产权拥有量 0.44 项,居全国第 22 位。优势重点学科领域与科技发展不相对应,科研机构实力不强,科研机构领域结构不合理,政府属科研机构中工程与技术领域类仅占科研机构的 26.7%,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少,科技资源整合集成不够。科技领军人物缺乏,科技人才团队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聚集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总量少,中小型企业发展基础差,企业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不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