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mment WL1: 请添加研究方向的简介及主要导师简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Computer Software the Theory(081202) 培养方案一一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2、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5、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要求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掌握计算机软件的研制、开发所涉及的理论、算法和技术,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课题,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技
3、术或教学工作。(二)研究方向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主要研究软件测试、软件设计理论等领域,重点研究面向对象软件的开发和测试技术,包括:(1)类测试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FSM/EFSM) 、基于状态转移图和基于对象动态测试模型的类测试方法;(2)面向对象软件的回归测试策略研究;(3)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研究。针对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技术的特点,利用层次划分、边控制域等概念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基于UML模型、马尔可夫链模型的软件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方法;基于场景、相关约束条件等生成测试用例。导师有:高建华教授;徐晓钟副教授;吴海涛副教授。2、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研究内容:数
4、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库中间件技术等。陆黎明副教授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数据挖掘算法的改进、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数据库建模新技术等。导师有:高建华教授;陆黎明副教授。3、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仿生算法的一种,就是仿照自然界中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算法。自然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系统,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过程。遗传算法可以解决我们一般意义所理解的最优化问题。导师有:迟洪钦副教授,朱媛媛。4、 虚拟现实环境建模技术,即虚拟环境的建立,目的是获取实际三维环境的三维数据,并根据应用的需要,利用获取的三维数据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人机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虚拟现实系统中包括大量的感知
5、信息和模型,系统集成技术包括信息同步技术、模型标定技术、数据转换技术、识别和合成技术。导师有:郭善良副教授。(三)学制三年(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 学分)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2 学分)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学分)(2)学位基础课:(每门课程 3 学分)高等工程数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计算机系统
6、结构 Computer Architecture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程序设计方法学 Programming Methodology(3)学位专业课:(除专业外语外,每门课程 3 学分)计算机算法 Computer Algorithm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数据库技术 Database Technology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xpert System多媒体技术 Muiltmedia Technology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7、(2 学分)【注】专业外语为必选课程。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还需选择其他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2、选修课程:(1)公共选修课英语口语(2 学分)计算机基础(2 学分)(2)专业选修课 (每门课程 2 学分)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遗传算法 Genetics Algorithm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 Reliability and Safety of Software计算机安全 Computer Security数字图象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tion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
8、sing计算机网络性能与仿真 Network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Web Service 原理 Web Service Principle【注】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需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3)讨论班与论文选读 (是否开课由导师决定)3、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补修课程: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3学分)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3学分)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3 学分)【注】学生可根据导师安排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并按专业选修课计算学分。(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学位基础课和
9、学位专业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少数内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轮流报告。专业选修课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报告为主,逐步减少教师的讲授内容。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各研究方向,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和报告有关文献,Comment WL2: 添加盲审环节及对应的时间节点。开展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毕业论文题目,并围绕该题目进行研究,最后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闭卷/ 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必修课程原则上都要进行笔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也可以分优(90
10、 分-100 分) 、良( 80分-89 分) 、中(70 分-79 分) 、及格(60 分-69 分) 、不及格五等;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撰写论文,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1、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酝酿学位论文选题。2、第四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并经教研室有关专家论证。开题报告需包含:论题;论文的基本构思或大纲;论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已阅读过的和准备阅读的资料;疑点和难点等。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
11、性。3、第四学期末至第六学期初,研究生根据选题撰写学位论文。4、论文送审与答辩(1)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校内外各 1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评阅:如果参加盲检,论文还需各聘请 1名校内与校外专家评阅;否则,只需请 1名校内专家评阅(由学位点安排)。第六学期中期(3 月中旬-4 月初)经导师同意由研究生登陆指定网站查看自己是否参加盲审。(2)盲审结束后无异议则进入答辩阶段(每年的 5月下旬进行) 。(3)答辩委员会由 3-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 、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
12、辩决议书上签字。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校内外各 1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评阅:如果参加盲检,论文还需各聘请 1名校内与校外专家评阅;否则,只需请 1名校内专家评阅(由学位点安排)。第六学期中期(4 月初)由研究生登陆指定网站查看自己是否参加盲审。5、论文答辩盲审结束后无异议则进入答辩阶段(每年的 5月下旬进行)(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3)答辩委员会由 3-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 、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
13、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Comment WL3: 课程大纲具体到二级标题:即章、节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5、学位授予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七)教学大纲 高等工程数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矩阵分析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掌握矩阵分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了解矩阵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熟悉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及其应用,了解各态历经性与谱分解。(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部分 矩阵分析第一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1.1 线性空间的概念1.2 基变
14、换与坐标变换1.3 子空间与维数定理1.4 线性空间的同构1.5 线性变换的概念1.6 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1.7 不变子空间第二章 内积空间2.1 内积空间的概念2.2 正交基及子空间的正交关系2.3 内积空间的同构2.4 正交变换2.5 点到子空间的距离与最小二乘法2.6 复内积空间2.7 正规矩阵2.8 二次型第三章 矩阵的标准形与若干分解形式3.1 矩阵的相似对角形3.2 矩阵的约当标准形3.3 哈密顿-开莱定理及矩阵的最小多项式3.4 多项式矩阵与史密斯标准形3.5 多项式矩阵的互质性与既约性3.6 有理分式矩阵的标准形及其仿分式分解3.7 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3.8 舒尔定理及矩阵的分
15、解3.9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第四章 阵函数及其应用4.1 向量范数4.2 矩阵范数4.3 向量和矩阵的极限4.4 矩阵幂级数4.5 矩阵函数4.6 矩阵的微分与积分4.7 常用矩阵函数的性质4.8 矩阵函数在微分方程组中的应用4.9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第五章 特征值的估计与广义逆矩阵5.1 特征值的界的估计5.2 圆盘定理5.3 谱半径的估计5.4 广义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解5.5 广义逆矩阵 A+第六章 勒贝格积分简介6.1 集合及其基数6.2 测度理论6.3 可测函数6.4 勒贝格积分第二部分 随机过程第一章 概率论补充知识1.1 概率空间1.2 随机变量1.3 特征函数1.4 多元
16、正态分布1.5 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1.6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1.7 条件数学期望第二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2.1 随机过程的定义2.2 随机过程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2.3 复随机过程2.4 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类型2.5 Wiener 过程2.6 Poisson 过程第三章 二阶矩过程的均方微积分3.1 随机变量序列的均方极限3.2 随机过程的均方连续3.3 随机过程的均方导数3.4 随机过程的均方积分3.5 均方随机微分过程3.6 正态过程的均方微积分第四章 平稳过程4.1 平稳过程的定义4.2 平稳过程相关函数的性质4.3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4.4 线性过程中的平稳过程4.5 平稳过程的谱
17、分解4.6 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第五章 马尔可夫过程5.1 马尔可夫过程的定义5.2 马氏链的转移概率5.3 马氏链的状态分类5.4 转移概率的极限与平稳分布5.5 连续时间马氏过程的转移概率5.6 马氏过程的遍历性和平稳分布5.7 应用举例第六章 更新过程与马尔可夫更新过程6.1 更新过程的定义6.2 更新方程与极限定理6.3 剩余寿命与现时寿命6.4 延迟与终止过程6.5 马尔可夫更新过程的定义6.6 状态分类与极限概率6.7 马尔可夫更新方程6.8 再生过程与报酬过程6.9 广义半马氏过程简介第七章 非平稳随机过程7.1 随机过程的高阶统计量的定义和性质7.2 非平稳过程的 Wigner
18、-Ville 时频谱分析7.3 循环平稳过程7.4 二阶循环平稳过程的循环相关函数与循环谱7.5 高阶循环平稳过程的循环累积量与循环谱(三)主要参考资料矩阵分析引论 ,罗家洪,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年。随机过程 ,毛用才,胡奇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年。工程随机过程 ,彭秀艳,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年。应用随机过程 ,钱敏平,龚光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随机信号分析 ,朱华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年。(四)任课教师:迟洪钦(五)总时数:72 学时(六)考核方式:考试 计算机系统结构(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9、、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流水线结构;RISC 和 CISC;多机系统的内联网络;多处理系统;多计算机系统;并行处理、并行计算的算法;非 Von Neumann 计算结构等方面。课程在包含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也包含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新发展情况。为研究生进一步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打下理论基础。(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1.1 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1.2 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学1.3 性能参数第二章 Von Neumann 计算机结构2.1 控制部件2.2 指令集设计2.3 算术逻辑部件2.4 存储系统设计交叉存储、关联存储、Cache
20、 存储、虚拟存储2.5 中断管理第三章 流水线3.1 问题的提出3.2 指令流水线3.3 算术流水线3.4 流水线控制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3.5 流水线的发展第四章 RISC 和 CISC4.1 基本概念4.2 RISC 和 SISC 的比较4.3 实例第五章 内连网络5.1 网络的拓扑结构5.2 静态结构5.3 动态结构5.4 内连网络设计要素第六章 多处理和多计算机系统6.1 多处理系统6.2 多计算机系统6.3 它们的比较6.4 多处理机多计算机系统第七章 并行程序设计和并行算法7.1 并行程序设计模型7.2 多处理机上的并行程序设计7.3 多计算机上的并行程序设计7.4 并行计算和并行算
21、法结构7.5 数据并行性算法7.6 实例7.7 DNS-域名系统第八章 数据流和脉动阵列计算机结构8.1 概论8.2 数据流计算机结构8.3 脉动阵列计算机结构8.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未来8.5 神经网络计算机8.6 多值逻辑8.7 模糊逻辑(三)主要参考资料Conputer ArchitectureSingle and Parallel Systems ,Mehdi R. Zargham,Prentice Hall,1996 年。计算机系统结构 ,李学干、苏东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年。计算机系统结构 ,郑纬民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年。(四)任课教师:赵梗明(五)总时数
22、:72 学时(六)考核方式:考试计算机网络(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的必修课,它可以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网络新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有计算机组织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引论1.1 网络的发展过程1.2 网络的分类1.3 若干术语与概念1.4 国内外网络的发展现状第二章 物理层2.1 基本概念2.2 信道极限客量2.3 传输媒体2.4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3.1 基本概念3.2 停止等待协议3.3 连续 ARQ 协议3.4 面向比特的控制规程3.5 面向字节的
23、控制规程第四章 信息共享技术4.1 概念4.2 多道接入技术-轮询4.3 随机接入技术:ALOHA4.4 随机接入技术 CSMA 和 CSMA/CD第五章 局域网5.1 概述5.2 局域网参考核型5.3 ISO 802.3 :CSMA/CD45.4 ISO 802.4 : Token Bus5.5 ISO 802.5 :Token Ring5.6 局域网的新发展5.7 局域网的控制第六章 网络层6.1 网络层的提供的服务6.2 路由选择6.3 流量控制6.4 X.25 建议书第七章 网络互连7.1 概述7.2 OSI 的网络层标组7.3 Internet 的互连网协议 IP7.4 几种常用的互连网选路协议第八章 运输层8.1 OSI 运输层协议8.2 TCP/IP 体系中的运输层:TCPUDP第九章 高层协议9.1 会活层9.2 表示层9.3 应用层9.4 TCP/IP 体系的应用层第十章 网络新技术和安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