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考核说明试卷号: 课程名称: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专科)启用时间: 2012 春 主持教师: 李惠民 编写日期: 201110 2一、有关说明1. 考核对象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2. 启用时间从 2012年春季开始使用。3. 考核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线索的了解和把握程度。考核学生对历代典章制度的认识并能否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政治局势中进行辨析和探索,使学生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基
2、本的了解和认识。4. 考核依据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文字教材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陈高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的。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的 80%。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课程综合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折合后的综合成绩须达到 60分(及格)及以上,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二、考核方式与要求(一)形成性考核1. 考核目的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
3、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电大及教学点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2.考核手段根据不同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具体任务要求通过河北电大在线课程平台发布。学生使用纸质笔答,以便保留存档。3.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采用计分作业和实习考察报告构成。4. 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形考任务共 4次,其中,每次形考作业占 25%。35.考核要求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序 次 形 式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1 阶段性测验 第 3周 第 8周末 2
4、5 2 阶段性测验 第 6周 第 11周末 25 3 实习考察报告 第 9周 第 14周末 25 4 综合测验 第 12周 第 17周末 25(二)终结性考试1. 考试目的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2. 命题原则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第二,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 111章,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第三,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 90% 以上的章节。第四,试题难易适中,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 30%,适中占 50%,较难占 20%。3. 考试
5、手段终结性考试采用笔试。4.考试方式终结性考试采用开卷方式。5. 考试时限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是 90分钟。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四、 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 60%,一般掌握的内容约占 20%,一般了解的内容约占 20%。第一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上)夏商一、一般了解:氏族与氏族社会;原始民主制及解体;原始习惯法;崇拜图腾;尧舜时期的法律;“酋邦社会” ;氏族公社的权力机构;夏朝军队的职责、士兵及军需的来源;夏商王朝分封制的基本状况;夏代的
6、法律制度;夏朝的立法意识;夏代法律总称“禹刑” ;“五刑” ;夏朝的刑事政策和适用刑罚的基本原则;商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代的宗族4组织;商代职官;商代的军事制度;军队的组成;军队建制及士兵来源;商代的罪名、刑名。二、一般掌握:中国法律的产生;夏、商的政治制度及特点;王位继承由“让贤”到“传子”的变化;神权、采法权、王权及其紧密结合;商汤的行政总的原则;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商代的地方行政;商代基层社会组织;商代的法律制度;汤刑;商代的刑罚制度。三、 重点掌握: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原因;夏商王朝王权的基本特征;夏商社会的基本构成与行政体制的关系。第二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下)西周春秋一
7、、一般了解:成康之治;“尊尊” ;“亲亲” ;西周卿事寮和太史寮;“宗周” ;“命” 、 “诰” 、“誓” ; 三公;西周的地方行政;西周的军事制度;周代司法机构;周代诉讼机关的特点。二、一般掌握: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周朝的德治思想;周代分封制的核心;周朝的宗法制;西周的辅政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周代社会的阶级结构的重大影响;西周的司法制度;“周礼” ;西周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三、重点掌握:西周的“制礼作乐”内涵及其应用情况;西周王权的基本特征;西周封建制产生的历史背景、西周与夏商分封的本质差别及其历史意义;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西周“明德慎法”的立法思想第三章 君主专制主义政治
8、制度的形成(上)战国一、一般了解:战国时期的基本政治形势;战国“七雄” ;“合纵连横” ;职官制度;“书社” ;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法经 ;司法机关的变化。二、一般掌握: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封建制度有重大区别;各大国变法的目的、内容;战国时期地方机构的设置和发展;授田制和赋役制度;战国时期立法和司法的指导原则。三、重点掌握:战国时期各大国变法和政治政革的基本内容;战国时期王权的特点;商鞅变法的5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战国时期立法和司法的指导原则出现的重大变化。第四章 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中)秦一、一般了解:秦皇朝军事制度的基本内容;秦皇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秦皇朝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
9、“五德终始”说;秦朝基层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的兵役制度;秦皇朝的法律形式;秦刑律中的罪名。二、一般掌握:秦皇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秦朝法律的指导思想;秦皇朝的人事管理制度。三、重点掌握:皇帝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三公九卿的中央行政制的主要内容;秦朝与西周的政治制度之比较。第五章 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下)两汉一、一般了解:两汉宗室、外戚和宦官制度的主要内容;两汉军事制度的主要内容;汉代皇权实现的方式;皇位继承制度;“事归台阁” ; 封国制与郡县制;两汉时期的兵役制度;汉皇朝的法律形式;“经义决狱” ; 汉代刑罚适用的原则;两汉的诉讼制度;“辟除” 、“任子” 。两汉人用官
10、员的方式。二、一般掌握:两汉刺史制度的主要内容、效能及其作用;两汉的立法活动的基本情况;“左官律”和“阿党之法” ;两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两汉法律的基本内容。东汉时期加强监察制度的措施。两汉的监察制度;察举制、征召制和射策。三、重点掌握:两汉政治状况和政治制度的特点;西汉皇帝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两汉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两汉官吏的选拔和管理制度。第六章 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上)魏晋南北朝一、一般了解: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及特点;魏晋南北朝的决策系统和决策机构;“凤凰池” ;门下省;郎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魏晋南北朝的封国制度;言宫谏议机构及其职
11、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课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致仕与休假制度。二、一般掌握:6三省六部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魏晋南北朝的乡里制度;府兵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管理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法规的制定及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判和诉讼制度;官吏监察机构及其职能。三、重点掌握:魏晋南北朝中枢决策体制的主要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体制的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七章 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中)隋唐一、一般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皇帝、后宫、宦官、外戚、行政区划、监督等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内容;“手诏” ; 符节制度;翰林学士;枢密使
12、;唐代的使职差遣制度;都护府与羁縻府州;团结兵;行伍辟署和纳赀;“四善” 、 “二十七最” ; 隋唐五代的致仕与休假制度。二、一般掌握:隋唐的宗室制度;隋唐五代时期中枢决策系统;隋唐五代时期决策程序与方式;隋、唐建立的乡里和户籍制度;节度使;开皇律和大业律 ;唐律及五刑、八议、十恶;唐代的审判制度;隋唐的监察机构及其职权;隋唐的教育制度及发展。三、重点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皇帝、后宫、宦官、外戚、行政区划、监督等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内容;隋唐五代时期行政体制的主要内容;隋唐五代时期兵役制度的演变过程;掌握隋唐五代时期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和官吏任用制度的基本内容。第八章
13、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下)宋辽金元一、一般了解:宋、辽、金、元的皇帝制度;宋朝的“集议”制度;“二府三司” ;屯驻和更戍;宋朝入仕之途径;进士及第及“天子门生” ;散官;磨勘;辽朝的人事制度基本情况;金朝的军事制度;元朝的监察制度;元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二、一般掌握:宋朝元丰改制前后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宋朝地方行政体制的状况及基本特征;宋朝的科举制度;宋朝监察制度及特点;宋朝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金朝的一省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重点掌握:宋朝初年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变化及其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元朝的行省7制及其对于后世行政区划的影响。第九章 君主专制
14、主义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强化明朝一、一般了解:独裁皇权的确立;明朝特务政治的基本内容;宫殿、陵寝制度的完备化;封藩与削藩;宦官制度;里甲、关津制度;土司与羁縻卫所制度;明朝的军事制度;明律的制定与大诰的颁行;明朝的司法机构及其特点;明朝的诉讼及审判制度;明朝监察机构的设置及职能;明朝官员的任用和考课制度;明代致仕制度。二、一般掌握:廷议与封驳制度;明朝政治制度变化与君权强化的关系;宦官专权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影响;科举取士制度在明朝的新变化;明朝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三、重点掌握:内阁制度的建立及其职权的演变;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明朝中央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变化及其对清朝的影响。第十章 君主专制
15、主义政治制度的极端化和瓦解清朝一、一般了解:清朝的皇帝制度;皇位继承与皇储制度;“秘密建储” ;“垂帘听政” ;清朝强化皇权的制度措施;朋党论 ;清朝中枢决策系统的变动与特点;“军机处”及其作用;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与层级;里甲制和牌甲制;军府制度下实施的三种不同的地方行政制度;清朝军事机构的基本情况;清朝军事体制的运行方式及特点;清朝的立法概况及法律形式;大清律 ;清朝的诉讼制度及审判制度;“秋审” 、 “朝审” 、 “热审” ;清朝的监察体制;清朝的学校与科举制度;清朝任用的官吏议叙、 “荫袭” 、 “特简” ;“京察” 、 “大计” 。二、一般掌握: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清朝后
16、期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变化;清朝行政法规的建设情况;如何看待清朝的中枢决策体制?清朝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清朝后期中央行政机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三、重点掌握:清朝前期政治制度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最后形态的表现;清朝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与明朝相比出现的新变化;清朝司法机构设置及职能。第十一章 近代共和制政治制度中华民国一、一般了解: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责任内阁制;五权分立;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变动;边疆地区8的行政管理;中华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文官甄别法草案规定的甄别内容。二、一般掌握:中华民国时期军事统帅权和军队编制
17、的基本情况;中华民国时期人事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性质;中华民国宪法的内容与特点;中央行政制度及其变动;检察制度与律师制度。三、重点掌握:中华民国在推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础上出现的体制上变化;中华民国时期国家元首制度的内容及特点;中华民国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华民国时期司法制度及其主要特点。9附录二: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序 次 形 式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备注1 阶段性测验 第 3周 第 8周末 252 阶段性测验 第 6周 第 11周末 253 实习考察报告 第 9周 第 14周末 254 综合测验 第 12周 第 17周末 25形成性考核任务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40%10附录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考核说明审核表试卷号: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制度史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科)主持教师: 李惠民 学科部系: 文史系 审定日期:_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