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色分析 张嘉志 魏晓彤(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广东 广州 510030)摘要:自 2004 年广州“ 教育 e 时代”工程启动以来,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 强化统筹,注重 创新,以人为本地构建教育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努力促进 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本文回顾了 2004 年以来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并 对近几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区域发展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 区域 教育信息化 发展特色 一、2004 年以来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广州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 3000 多所,在校
2、学生总数 200 多万人,在职教职工总数 15 多万人。“十五”以来,广州教育信息化以优质教育带动均衡发展为举措,以“教育 e 时代”工程为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制度保障、着眼均衡、整体发展、创新应用、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以人为本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全市教育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螺旋式的发展态势。第一阶段: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阶段(20022004 年)该阶段,全面构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境,逐步普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不断推进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信息化。第二阶段:整体推进和整合应用阶段(20042009 年)该阶段,启动建设了“教育 e 时代”
3、工程,按照整体性和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并优化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形成开放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注 本文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 4767) 、广州市教育科学面上重点课题广州建设“教育 e 时代”工程问题研究 (课题编号09C015)的成果之一。2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力开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各环节的有机整合。第三阶段:大网络大平台大服务阶段(2009 年)该阶段,将大力推进教育科研网、卫星宽带网、移动教育网的“三网融合” ,不断完善我市基于信息平等的无障碍的教育网络与应
4、用环境,构建“资源、应用、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生态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广州“数字教育城” ,深入推进广州数字教育的创新发展。二、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特征1、实现理论创新,以系统理论、框架理论、扩散创新理论等为理论指导,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框架结构;2、实现整体发展,教育信息化各元素,如观念、机制、体制、网络、软件、资源、人员、应用、服务等,在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了发展,而且实现了配备装备、铺设网络、开发软件、建设资源、人才培训和推广应用等环节的融合。3、实现以人为本,以满足教育的应用需求为导向,进行全方位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广州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和特色分析(一)统筹为基,
5、区域教育信息化有序发展1、构建协调的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广州注重从宏观、整体、系统的视角去研究和思考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一是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宏观管理理论的探索,促进教育信息化决策、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二是强化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规划,并逐步理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电教、教研、招生、装备、科研等各部门的力量,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三是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系统规划与管理,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绩效。通过加强宏观思考和强化宏观调控,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应用引领、技术支撑、社会参与、城乡同步”的“全市一盘棋”的大教育信息化格局,并
6、初步建立了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论证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检查监督机制,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绩效。遵循“以人为本,规划控制、管理为先、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3广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 、 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22005) 、 广州“教育 e 时代”工程行动计划 、 广州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 关于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广州教育信息化建设。2、健全稳定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体制近几年,广州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的原则,切实保证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每年都安排教育信息化的专项资金
7、,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教育应用以及维护的资金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的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了教育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论证、立项审批、招标采购、组织实施、项目监理、竣工验收、成果管理、绩效评估、监督审计等制度,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绩效。表 1:市、区级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情况投入额(万元)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10130 11076 14964 125217735 4985 5363 45831300 3345 5895 3314市级财政投入其中:硬件软件其它 1095 2746 3706 462
8、444168 49404 52982 5797336549 40714 31913 358811109 1454 2662 3308区级财政投入其中:硬件软件其它 6510 7236 18407 18784小计 54298 60480 67946 70494合计 253218从广州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仍占绝对优势,比例约为80%,但从 2008 年后,它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软件比例正在提高,2010 年达35%,服务的比例增长较快。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区域教育信息化更为关注应用、整合资源、关注服务,更加注重规范建设与内涵提升。(二)均衡为重,促进公平成为发展主旋律广州农村区域
9、面积广,农村学校数占全市学校总数的近 50%,农村在校学生数达 60 多万。近几年,广州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突破口,统筹城乡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4逐步拉近城乡距离、促进教育公平。1、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近几年,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逐年上升,从建网络、配装备、送资源、抓培训、结对帮扶等各方面全力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并着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时输送到农村地区,让农村师生公平地共享区域优质的教育资源。表 2: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年份 2007 年 2008 年 20
10、09 年 2010 年投入额(万元) 19719 23469 25883 292922、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在“教育 e 时代”工程的推进中,广州实施了教育技术装备工程,通过新建、改造、合并、重组各种方式,高标准地配置中小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全市教育技术环境不断优化(见表 3表 6) 。表 3:全市中小学学生电脑配备情况生机比 2006 年 2008 年 2010 年全市 9.2:1 8.5:1 7.3:1表 4:全市中小学教师电脑配备情况师机比 2006 年 2008 年 2010 年全市 1.48:1 1.03:1 0.92:1表 5: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比例2007 年
11、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23303 台 24743 台 26559 台 30841 台全市75% 78% 85% 97.5%3、全面强化教育信息网络环境建设近几年来,根据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的需要,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不断地得到延伸和优化。20082009年,广州又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工程” ,使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从城区和部分农村学校延伸到农村边远学校,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的光纤总长度也延伸到超过20,000公里,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光纤城域网,同时,各类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也日趋完善(见表7) ,网络接入率逐年提高(见表8) 。表 7:全
12、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情况2004 年 2006 年 2008 年 2010 年全市 865 个 961 个 1121 个 1220 个552 % 59% 70% 76%表 8: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广州市教育科研网接入情况接通过学校数 2004 年 2006 年 2008 年 2010 年250 所 447 所 686 所 1198 所全市 19% 48% 53% 93%4、全面优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环境在网络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广州更注重基于教育科研网的内容建设,不断优化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环境。图 1 “教育 e 时代”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框架几年来,广州根据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
13、享省的资源、共建合作资源、采购通用资源、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目前,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总量达 65TB,市级应用系统 50 多个,内容基本覆盖教育的各个领域,并打造了“同步教学资源包” 、 “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 、 “3D 仿真虚拟机器人系统” 、 “精品课例库” 、 “网络教研系统” 、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 、 “名师辅导网” 、 “天河部落” 、 “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大批彰显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5、全面实施“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为使“资源下乡”行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广州市教育局在对农村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现状与未来需要作充分
14、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网络配送和光盘发放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形式,实施优质资源下乡。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看,最大的差距不是物质条件方面,而是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为使“资源下乡”行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光纤接入到农村学校和“资源下乡”的同时,广(市教育科研网)(市教育科研网)6州又开展了“送教下乡”行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为逐步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矛盾,让农村学校教师接受城区优秀
15、教师的熏陶,加快专业发展,广州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了网络协作联盟(见表 9) ,大力开展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信息化的结对帮扶活动。表 9:广州市城乡区域对口帮扶情况支援区 越秀 海珠 荔湾 天河 黄埔 番禺受援区 花都 增城 从化 白云 萝岗 南沙(三)改革为先,促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1、更新理念观念,科学规划全局广州教育信息化根据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充分运用“创新扩散”理论,以信息思维和信息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把教育信息化推进思路从原来简单的“将最新技术引入教育”转变到“关注教育系统特征、关注教育内在需求、关注应用者的发展、关注应用的外驱力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扩散思路上,以人为本地、科学地规划
16、区域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模型创新,形成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观念环境资源 人员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投资体制图 2 区域教育信息化系统2009 年,在广州“教育 e 时代”工程实施五年之际,面对教育改革以及全球信息化、信息广州建设、广佛肇一体化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顺应国内外7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广州又提出了构建“资源、应用、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开放式的、面向服务服务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州“数字教育城” ,努力使区域教育信息化向更高层次迈进。2、突破应用瓶颈,服务课程改革长期以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广州采用了三大基
17、本策略,从科研引领、示范带动、活动推广等三个层面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各领域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基本策略之一 科研引领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广州按照“科研引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以课题研究和项目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有应用推广价值的先进教学模式和应用典型案例。表 10:“十一五”期间广州中小学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研究课题数和“教育 e 时代”应用实验项目数教育技术相关课题数 “教育 e 时代”应用实验项目数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889 197 985 1145 47合计 32632009 年 11 月底,广州成功地协办
18、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启动仪式,同时,11 所项目学校率先启动了“项目学习”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启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未来教育模式研究与应用的新篇章。基本策略之二 示范带动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的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共 208 所,这些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整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实验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006 年,广州启动了“教育 e 时代”应用实验校的建设工作,并在规划与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实践与应用、队伍建设、成果与影响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标准体系
19、。基本策略之三 活动推广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广州采用“项目带动、活动推广”的工作模式,不断把应用引向深入。一是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几年来,广州先后通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工程、农村教育8技术装备工程、 “教育 e 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工程、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教育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工程、广佛教育网络互联和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教育资源下乡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二是通过广州“教育 e 时代”应用实验校交流研讨活动、穗港两地“一课两讲”活动、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
20、研讨活动、广佛两地网络教研活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实验研究活动、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创新应用。3、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师生发展广州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两大基本策略,通过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来促进师生的发展。基本策略之一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广州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以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是全方位地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自“教育 e 时代”工程启动以来,广州以“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模式,全方位地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市
21、级、区级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的覆盖率为 100%,培训内容涉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及其资源应用培训、教育管理信息应用培训、“教育 e 时代”应用培训、“教育 e 时代”应用实验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培训、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培训、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专题培训等,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表 11:近年全市教师公开发表(获奖)的教育技术类论文数量比较教师公开发表(获奖)教育技术类论文数年份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2007-2008 年 637 383 704 111420092010 年 6 月 795 770 1387 2429表 12:近年全市教师开发的教
22、学软件(课件)获奖数比较教师开发的教学软件(课件)获奖数量年份国家级 省级 市级2007-2008 年 167 200 93820092010 年 6 月 709 654 1201表 13:近年全市教师出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类专著(教材)的数量比较年份 出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类(教材)数量92007-2008 年 9720092010 年 6 月 452二是教师信息化从“单一培训”到“研培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主体意识觉醒。为有效解决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问题,近几年,广州加强了对教师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培训的绩效研究,从教育科研入手构建了“科研、教研、培训一体化”模式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的“五级培训体
23、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培训、校长培训、技术骨干培训、学科骨干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并以面授学习、远程协助学习、混合学习、情境工作坊等多种新型培训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有效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学科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高。三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群体专业发展并进。广州通过搭建基于广州教育科研网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系统,为教师提供平等对话、教学研究、协作交流、自主创作、个性展现的多元化研究性学习交流平台,引导教师从个体独立开发课件的行为向教师群体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行为转变,从个体研究行为向共同探索行为转变,从区域内各学校的封闭
24、竞争向以区域为基础的校际协助联盟转变。基本策略之二 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广州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一是以“学会学习”为核心,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结构。广州早在 2006年就全面普及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且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地方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建构起学生信息素养的内部结构,还注重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内部结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信息文化等整合起来,建构起学生信息素养的外部结构。二是以“参与创造”为宗旨,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 e 时代”通过建
25、设“学生频道”、“学生多媒体创作天地”、“青少年科普谷”、“3D 虚拟机器人系统”等应用系统,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平台,使学生在这平台上通过广泛参与提高素养、获得发展(见表 14表 17)。表 14:20092010 年 6 月全市学生参加电脑作品竞赛获奖数量学生参加电脑作品竞赛获奖数量学校类别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小学 424 470 1156 3517普通中学 40 60 411 146210中等职业学校 8 6 25 22表 15:20092010 年 6 月全市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奖数量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奖数量学校类别国家级 省级 市级小学 542 548 641普通中学 27
26、 38 107表 16:20092010 年 6 月全市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获奖数量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获奖数量学校类别国家级 省级 市级小学 501 500 522普通中学 3 10 74三是注重学生信息道德与规范的养成。“教育 e 时代”充分认识到网络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积极地变“堵”为“导” 。通过“广州清正校园网” 、 “网上禁毒馆” 、 “班主任网” 、“学校安全管理网”等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营造一个适合中小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现代信息网络环境。4、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深入发展广州
27、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一直在不断实验和积极探索,努力寻找适应本地需要、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些“教育 e 时代”工程的品牌,如“同步教学资源”包以其紧贴教学内在需求的特点,深受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的欢迎,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教育考试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以技术的创新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以其“共同创新、知识分享”的特色,成为深受师生喜爱的“教育 e 时代”工程的一个应用项目;“名师辅导网”以名师特有的风采,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网络教研系统” 、 “天河部落”等以“平等、开放、协作、研究”的特点,开辟了网络教研的新途径;“3D 仿真虚拟机器人系统”以其基于网络的优势,使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活动在网络上得到发展,并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四)服务为上,支持服务功能进一步显现1、强化网络管理,优化应用服务本着“建、管、用”齐头并进的原则,广州做到“三着力” ,即着力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着力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着力提高网络应用水平。一是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