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景观变化景观变化包括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变化。变化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变化有快有慢。比如: 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一夜间。 1978年的大兴安岭大火, 435万公顷。荷兰的围海造田、沙漠化、滥伐森林等。城市化景观现代农业景观 -1950传统农业景观 -18001950历史乡村景观 -11001800铁器时代末期景观 -约公元前 1000新石器及青铜时代景观 -原始自然景观 -景观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自然 人工5.1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5.1.1 景观变化曲线Forman & Godron 用 3个独立参数表征所有变化曲线: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
2、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a) 美国田纳西洲阿巴拉契亚硬木林在 1000年内预测的生物量变化( b) 英国剑桥附近罗金厄姆林地面积 400年来的变化 ( c) 夏威夷冒纳罗亚山上空 22年间大气中 CO2含量的变化5.1.2 稳定性、准稳定性和不稳定性1 ) LT-SRO和 LT-LRO稳定曲线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stability) 是相对的,景观参数的长期变化成水平状态,并且在其水平线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和周期具有统计特征的,我们认为是稳定的。2 )有人用准稳定性( metastability)来表达这种稳定状态因为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说它是动态的,是因为它还在变化,说它是平衡的,因为从较长的尺度来说,它又是不变的。3 )不稳定性指的是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不稳定性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到干扰后打破原有平衡后立刻建立新的平衡。即以新的平衡代替原有的平衡。二是旧的平衡被打破后,新的可预测的稳定状态并未出现。比如:干旱的草地一经耕垦,就会不稳定。5.1.3 关于稳定性的其他重要概念1 )持久性( persistence)指一个系统或它一些分量的持续存留时间。2) 抵抗力( resistance)指一个系统对某种干扰就地抵制的能力。3 )恢复力( resilience)指一个系统在受到干扰破坏后恢复其功能的能力。4 )
4、关于景观特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基本原则: 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性。 随生物量的增加准稳定性增加。 顶级群落的准稳定最大,中间演替阶段次之,先锋阶段最小。 从抵抗力来说,顶级群落大于先锋群落;从恢复力来说,先锋群落大于顶级群落。5 )按稳定性将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 具有物理系统稳定性的景观要素。 准稳定性低的景观要素 准稳定性高的景观要素 4.1.4 物种共存与斑块动态物种共存的两种机制:平衡观点和非平衡的观点1 )平衡观点:从 Gause的竞争排斥原理出发,以生态位分化作为物种共存的基本机制。这个观点包括两点内容: 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种,将产生种间竞争,一个种将被另一个种所排挤,最后又一个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