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4 ,大小:210.50KB ,
资源ID:98831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98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doc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和一贯的学派或思想体系,不同的学派和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观点相差很大,所以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特征,但其主要特征有两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紧密地结合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却将理论和实践分离了开来。 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这三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流亡生活和与世隔绝,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西方政治组织和工人运动的结束。从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就以自己的特有语言来说话了,它与工人阶级的距离越来越远。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们 虽然 建立了各种名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但大都并不想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

2、 尽管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理论与实践是分离的,但这主要是说他们不亲身参加革命的组织和运动,并不是说他们不关注实践问题,否定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普遍对革命的前途和未来持有悲观态度,但他们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革命的希望。他们寄希望于在理论中求证出革命失败的真实原因,力图阐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新的手段和途径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 第二,研究重心的转移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马克思 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有机整体 。 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哲学却成了唯一重要的因素。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被或多或少地弃置一旁。 由于西方马克思主

3、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一种哲学,主要从事哲学的研究,所以他们的思考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脱离普通大众,对革命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小。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心转移还包括从研究物质因素向着研究精神因素、从研究经济基础向着研究特定上层建筑的转移。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基本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定性的物质概念,转而探讨精神因素所起的巨大甚至决定作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强调对特定上层建筑的研究,特别是强调对文化现象的研究。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认为 ,不是经济基础单向地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中的许多因素也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探讨了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意识形态。 总之, 西方马克

4、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世界观 和 方法论 ,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 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 卢卡奇 卢卡奇是公认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历史与阶级意识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被称为“共产主义的圣经”。 1总体性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第一篇文章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的是辩

5、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是总体性。 马克思主义就是用总体的观点来理解人类的社会生活,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总体来认识,全面地把握社会现实。正是总体 性的观点,而不是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的科学区别开来。 2物化 “物化”( Verdinglichung)是贯穿于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自马克思以来第一次通过物化概念来论述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和黑格尔一样,将物化、客体化和异化当成同义词。 卢卡奇 天才地 从 马 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中推导出 了 物化问题。 卢卡奇认为 , 物化就是“

6、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 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物化既发生于客观方面,也发生于主观方面。从客观方面来说,物化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市场世界。虽然人们逐渐地认识了它的规律,但人们却无法制服它,无法通过人们自身的活动改变它,它仍然通过自身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从主观方面来说,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也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同人本身相对立。作为一种商品,人的活动服从的客观的自然规律,和其他商品一样不依赖于主体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卢卡奇认为,物化的表 现就是劳动过程的合理化。一方面

7、,劳动过程越来越被分解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以致工人同作为整体的产品的联系被切断,他的工作也被简化为一种机械性重复的专门职能;另一方面,劳动的物化和劳动者意识的物化将作为主体的人客体化,变成了物。 物化导致了劳动工人的不幸命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除了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而工人要生存下去,还必须作为他的劳动力的所有者把自己想象为商品。将自己作为商品,也就是作为物,这种自我客体化就是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命运。 3主客体的辩证法 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界定为一种 方法,即辩证法,并且认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所在。卢卡奇所说的辩证法 并不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是所谓“主

8、体客体辩证法”。 这种主客体辩证法的根本点是: 辩证法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之中,其中心内容就是历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所创造的社会世界的相互作用。至于自然界,仅仅是作为被人的活动所改变的,包含在社会关系范围内的产物才是有意义的,在纯粹的自然界,不存在什么辩证法。 卢卡奇 强调,这种“主体客体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从黑格尔哲学中继承过来的最宝贵的遗产,是马克思主义 的核心的 内容。 4阶级意识 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同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相反,赋予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以极其巨大的作用。 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则要归因于生产过程中特殊的典型地位

9、。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主要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走向。 资产阶级虽然在最初形成了自己的阶级意识, 但 资产阶级由于受着自己的阶级地位的局限,必然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反之,与资产阶级相比,无产阶级的优势在于,它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来观察社会,并把它看作是相互联 系着的整体,并因而能够采取行动,改变现实。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是个别无产者的心理意识,不是无产者全体的心理意识,而是整个无产阶级对其他阶级历史地位的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的阶级意识,一方面,能够揭示社会的本质联系,另一方面,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内在地统一起来,它能自

10、觉地把自己的行动作为决定性的因素投射到社会历史过程中。 在 卢卡奇 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有不同于别的阶级的阶级意识的特殊功能。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是战斗的旗帜,它本身就是目标和武器,它本身就是 一种改造社会制度的力量 。当最后的 经济危机击中资本主义时, 革命的命运(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是人类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只有无产阶级的意识才能指出摆脱资本主义危机的出路。 二、柯尔施 柯尔施最著名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Marxism and Philosophy, 1923) ,除此之外,柯尔施还撰写了资本论导论( Introduction to

11、 Capital, 1932)、我为什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Why I am a Marxist, 1935)、再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则 ( Leading Principles of Marxism: a Restatement, 1937)、卡尔 马克思( Karl Marx, 1938)、今日马克思主义十论( Ten Theses on Marxism Today, 1950)等著作 。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 柯尔施最有创造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使他成为与卢卡奇并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柯尔施宣称,该书旨在理解自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时代的必然产物创立以来,它所经历的每一个变化、发展和修

12、正。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一书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在 19 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社会实践上已经失去了革命性, 在思想性上 已经抛弃了黑格尔哲学和辩证的方法, 不能在思想上把握观念与现实或哲学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 资产阶级思想家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 。 柯尔施 在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中把 马克思主义 当作 黑格尔的继承者 。认为黑格尔哲学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进步观念 , 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衰落,资产阶级丧失了进步性,不再是一个普遍的阶级。进步性从资产阶级那里转移到了无产阶级身上。马克思继承并改造了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进步 观念。马克思主义

13、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不只具有理论的目的,也有实践的和革命的目的,并不说明它就不是哲学。 第二国际 庸俗化的 、修正的 马克思主义者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即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决定性意义 ,从而 使马克思主义陷入了危机 。 而他自己的使命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从这个危机中拯救出来,恢复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 2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阶段 三、 葛兰西 葛兰西的 代表作: 狱中札记( Quaderni del carcere)由埃伊诺迪出版社出版。除了狱中札记之外,后人还编辑出版了葛兰西入

14、狱之前的著作 、 葛兰西政治著作选( Selections from Political Writings, 1977, 1978)两卷本、葛兰西狱前著作选( Gramscis Pre-Prison Writings, 1994)等。 葛兰西的“狱中札记” 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包含在他的狱中札记中。葛兰西的狱中札记涉及到了许多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 1实践哲学 葛兰西强调马克思主义不单纯是一种理论,更重要的是一种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既是科学又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本身 , 因而他常常将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实践哲学”。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已经成

15、为现代文化的一个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丰富了一定的文化思潮,因此研究实践哲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的工作。 实践哲学担负着两项任务: 既在理论上反对、批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又在实践上启蒙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心智,赋予他们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思想武器。第二项任务是实践哲学的根本任务。 2国家与市民社会 葛 兰西 认为, 和市民社会同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 市民社会是指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领域, 而 政治社会是指国家和政府政治活动领域 。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和市民社会共同维护着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所面对的不仅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国家,而且还面对着市

16、民社会。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中的市民社会(即意识形态 -文化方面)起着比政治社会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市民社会取得相对发达形式的 现代西方 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里,政治的强制性开始弱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开始突出,革命重心从暴力夺取政权向争夺文化 领导权转移,西方革命的核心是争夺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 3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主要是指一种非暴力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手段,它是通过被统治阶级的积极同意取得的。 资产阶级具有领导权地位的文化渗透着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而后者日益成为“普遍价值”,侵蚀着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念。工人阶级日益将自己的利益等同于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是反抗

17、而是维护现存的社会,从心理意识上“自愿地”服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因而, 工人阶级需要发展自己的文化,以无产阶级的新文化颠覆、取代资产阶级的旧文化,将被压迫者和知识 分子吸引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中来。无产阶级要获得权力,首先必须获得文化的领导权。 葛兰西特别关注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命知识分子的政治功能则在于揭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骗局 , 突破其话语霸权 , 建立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 为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斗争策略 是 “ 运动战 ” 和 “ 阵地战 ” 。 政治上的运动战就是对国家机器的直接进攻;而 “ 阵地战 ” 是在市民社会里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长期的进攻。这两种策略是相互

18、依托的。 在发达国家 , “ 阵地战 ” 是要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前 在市民社会里发动一场 “ 精神革命 ” , 就是 要 通过无产阶级政 党及其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这种新世界观的传播,一步一步地克服市民社会机构内无产阶级从属资产阶级的信仰的状态,从而逐渐瓦解与攻克资产阶级在市民社会里形成的 “ 堑壕 ” 与 “ 碉堡 ” ,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持续时间最长、包含人物最多、影响最大的流派。法兰克福学派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分析和批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阐释未来社会的构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特征

19、第一,他们号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现代马克思主义传人自居 ,试图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现代化”。但他们既不赞同以苏联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各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再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甚至经常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例如,他们批判并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等。 第二,虽然他们和经典马克思主义一样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批判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与后者大异其趣。他们认为,马克思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所批判的是自由资本主义,而现在资本主义进入了发达资本主义时期,马克思原来的批判内容已经不适用于当代,需 要提出一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20、的批判。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是“批判”,马克思把他的许多著作的标题定为“批判”,绝不是偶然的。他们所继承的马克思主义,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第三,他们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等人的影响,强调对社会的整体或总体的理解。但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他们更多地注意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心理方面的批判研究。为此,他们吸取了许多现代西方学者的思想内容,如韦伯的社会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第四,他们继承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许多思想,属于一种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并不赞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先验主义、绝对精神本体论、同一哲学,但他们接受了德国古典

21、唯心主义关于理性和辩证法的学说,用这些思想来阐释社会的发展,理解和批判现实社会。 第五,尽管他们属于学院派的理论家,在现实生活中仅进行理论研究,远离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国际工人运动,但他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们将自己的理论看作是一种带有实践意向的解放学说,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指导新的社会的建立。 第六,他们的理论研究都不仅限于批判和理解当前社会,而是通过批判当 前社会展现一种更符合理性的、更自由的、更民主的和更正义的未来社会。但在他们的心中,这个理想社会并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甚至也不是马克思所展望的共产主义社会。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霍克海默的主要著作有

22、:权威与家庭( Authority and the Family, 1936)、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Traditional and Critical Theory, 1937)、工具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Instrumental Reason, 1967)、启蒙辩证法(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1947;与阿多诺合著)、理性之蚀( Eclipse of Reason, 1947)和黎明与黄昏( Dawn & Decline, 1978)等。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思想上最为接近,共同表达了

23、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些核心学说。 1启蒙精神批判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那里,启蒙精神不是专指发生在 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所推崇的那种启蒙精神,而是指推动整个人类走向文明的根本精神。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精神批判中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了野蛮状态,其原因究竟何在。 启蒙精神批判揭示了 启蒙的内在矛盾 。 启蒙 本来是走向文明,把人类从野蛮状态和被宰制状态中解放出来,其 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代替幻想 。 然而,启蒙并没有达成它的目标,非但没有把人从野蛮和宰制状态下解放出来,反而重新使人进入新

24、的野蛮和宰制之中;非但没有祛除神话,启蒙本身反而成了新的神话;非但没有用知识代替幻想,反而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揭示的 启蒙的内 在矛盾 构成了其启蒙 辩证法 思想的基本内容。 2工具理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起初对理性的理解和界定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的强烈影响,认为理性是高于知性并能够把握 现实的本质从而批判和超越现实的能力。 以霍克海默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 把理性看成不仅是任何一个进步的社会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人类解放的社会的基础。霍克海默等人并不同意德国古典哲学封闭的、僵化的理性观,而是继承了韦伯的理性发展观,认为理性经历了一个分裂的发展过程,从而展开了对现

25、代理性即工具理性( instrumental reason)的批判。 在韦伯看来,本来理性包含着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种要素,前者是指信念和理想的合理性,实现这一信念和理想的手段也是符合价值的,而后者则是指一种基于目的的合理性,即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选择能够达到该目的的合理性的手段。现代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工具理性的追求,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外部世界的控制上,导致了理性的片面发展。理性主义的片面发展虽然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物质文明,但相对地忽略了人们的价值需求 。 具理性行为把功利的目的视为惟一目的,势必会漠视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价值,从而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的常规化和僵固化 ,使社会生活丧

26、失多元价值的创造性 。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了价值理性,人们成了纯粹的经济机器和享乐动物。 因此, 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完全是一种“工具理性和价值非理性”,是一种“形式理性和实质非理性”。正是理性的分裂和片面发展,造成了西方文明的深刻危机,致使非理性主义乘虚而入。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工具理性是启蒙的产物,是启蒙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文化 上,工具理性 表现在 实证主义化了 科学形式之中。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实质,就是夸大了科学的作用,掩盖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批判维度。 在现代社会中, 科学本身已经丧失了 自知之明,而只是一种工具 , 成为维护现实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工具理

27、性成了生产的宗旨和标准 。 在经济活动中,理性面对的不是一个个的人,而是根据社会职业分类而来的角色。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角色,都是经济运转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人不是主体,反而变成了资产者获得利益的工具。 在政治层面上,工具理性成了统治的合理性。对统治者来说,人变成了物质工具 ; 运用工具理性来组织自己的权力机构,运用工具理性来行使自己对大众的宰制,一切以科学的效率为基准。因此,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政治统治的合理性。技术统治的表面现象掩盖了 阶级统治,使大众在不知不觉中服从了统治,认同于新的宰制,一体化于发达工业社会,从而丧失了反抗的心理准备。 3大众文化批判 一般而言,大众文化是与精英文化

28、相对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了现代大众文化。现代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不再是通俗化,而是商业化和产业化 。 现代科学技术为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提供了可能,使大众文化成为文化工业。 这种情况下文化工业产生出来的产品没有 创造性,只不过是标准化、程式化的东西。 文化的工业化使文化成了商品,成了人们的消费物。文化工业消除了人们的想象 力,使人们把将大众文化表现的东西与现实世界混同起来。因此,文化工业不过是对大众的欺骗。 在文化工业中,文化产品 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功地实现了对大众的“精神催眠”,达到了社会控制的效果。 二、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著述丰富,主要著作

29、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1962)、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1963)、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s Ideology, 1968)、认识与兴趣(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1971)、合法化危机( Legitimation Crisis, 1975)、交往与社会进化(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1976)、交往

30、行动理论(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1981)、道德意识与交往行动(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1983)、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1985)、后形而上学思想( Postmetaphysical Thinking, 1988)、包容他者( The Inclusion of the Other, 1996)、后民族结构( The Postnational Constellation, 1998)、分裂的西

31、方( The Divided West, 2006)、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 ( Between Naturalism and Religion, 2008)、欧洲:动摇不定的规划( Europe. The Faltering Project, 2009)等。 (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涉及领域十分广泛, 且以其巨大的包容性、综合性闻名于世 。 但是,他的理论的最终目标还是相当清楚的,那就是寻求人类的解放。从总体上来说,哈贝马斯的整个理论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既是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的最终目标,也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主旨。哈贝马斯的所有理论探索如民主政治的批判与 建构、重

32、建历史唯物主义、交往行为理论、现代性学说、话语伦理学,以及宗教思想等,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展开的 。 1公共领域与民主 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的主旨是通过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在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中,挖掘资产阶级民主的潜力,重建规范的民主理想。 在哈贝马斯看来,民主只有在公众舆论的条件下才能充分表达出来。 公共领域 是构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 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 公共领域的特征主要包括: 第一,公共领域是

33、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第二,在公共领域中形成公众意见,即公众舆论( public opinion);第三,公众意见通过对话协商而形成;第四,公共领域是开放的,即具有公开性( publicity);第五,公共领域由公众构成。 公共领域的主体 是 作为公众舆论之中坚力量的公众,它由与公共权力机关相对的私人组成。 公众( le public)首先作为一个阅读群体而存在,在 17 世纪是指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接受者、消费者和批评者的读者 、观众和听众,这是资产阶级公众的雏形;到了 18 世纪,新兴的市民阶层构成资产阶级公众的核心。私人形成公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具有一种社会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的前提是

34、“人之单纯作为人”的平等,而非交往者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成员之间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第二,公众的讨论应当限制在一般的问题上,所谓一般问题即大家共同关心的与公共权力或机关有关的问题上,而非纯粹的个人问题;第三,公众团体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产生 的前提主要有两个:首先,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国家和社会的分离是公共领域得以成立的基础 ,这个分离主要是指社会再生产和政治权力分离开来;它一方面使公共权力从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建立了新型的公共权力机关,另一方面使生产从公共权威的职能范围中解放出来,形成了“社会”。所以正是由于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出现了与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相对立的私人领域。私人领

35、域包括狭义上的市民社会(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和家庭及其私生活。在私人领域当中就包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这个公共领域就是由私人所组成的领域。其次,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层是构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主体 公众 的核心和中坚力量。 到了 18 世纪,资产阶级公 共领域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正式确立 。但是由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主义 的 出现消解了国家和社会的界线,破坏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础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理想的政治公共领域 的条件和特征 : 其一,公共领域的前提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公共领域是在不受公共权力干预的市民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于国

36、家和社会的分离来说,市民社会的形成是其前提条件。 其二,公共领域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构成。公众是构成公共领域的主体,它来自于市民阶层。公众平等地参与公共领域,就具有公共性质的一般问题展 开讨论和批判。 其三,公共领域应坚持公共性原则。 其四,公共领域通过公众舆论表现自己。哈贝马斯反对把公共领域的理想类型仅仅当作一种虚无飘渺的乌托邦,因为理想的意义正是在于它超越现实、高于现实,从而对现实起一种规范和导向的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至少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马克思的理论传统中,有滑入历史客观主义的危险。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缺乏明确的规范基础。 第

37、三,马克思主义低估了文化上层建筑的作用。 哈贝马斯把马克思主义大体上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 把对 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说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哈贝马斯看 认为 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很好地解释社会进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重新解释社会进化( social evolution) 。 哈贝马斯的社会进化理论 注重 由文化、道德、法律、制度和宗教等所表现出来的规范结构的发展。 他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社会进化的逻辑:一是社会同一性问题,二是合法化问题。 社会同一性和合法化共同表现了哈贝马斯 对现实进行 文化 分析的取向 。 3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 在 哈贝马斯看来,由于缺失了其原有的规范基础,晚期资本

38、主义更易于陷 入合法化的危机。通过揭 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可以寻找到 克服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途径。 哈贝马斯的合法性( legitimacy)概念受到韦伯的影响,哈贝马斯是从韦伯合法性概念来研究合法性问题的。 他把合法性与政治制度联系起来, 对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进行了 论证。 他认为, 合法性就是承认一个政治制度的尊严性。 一种政治是否稳定, 在于人们对它的合法性信念 。 按照哈贝马斯的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属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遭遇到了合法化危机。 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阶级利益的冲突。虽然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也 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积极地避

39、免危机,但并没有消除危机,而是转移了危机。 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使得晚期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逐步 失去民心 ,对现存秩序合法性 信念 的 消失, 会导致 人民 对这种制度的不同形式的 反抗。 不过,哈贝马斯认为 ,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化危机 并不会 最终会导致社会革命 和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对现有的社会制度的改造和完善依赖于 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实践。 4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的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最核心的范畴是 (合) 理性概念。 通过分析合理性概念 ,哈伯马斯 提出了他的交往理性学说。 哈贝马斯 认为 合理性 有 两种不同的理性类型:认知 -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工具理性以成功为

40、目的,而交往理性则以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为目的。 交往理性是每一个 主体的能力资质,这主要表现为: 为了达到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主体必须采用可论证的话语;而可论证的话语必须满足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等有效性要求。 总的来说, 满足了可论证话语的有效性要求,也就实现了交往理性。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无意识学说。 无意识( Unconscious)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出发点、理论基石和研究对象。无意识系统主 要包括本能的冲动、被压抑的经验和各种欲望、情感、意向等,这些本能的欲望并列存在着,它们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并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寻求各种时机

41、,渗透到意识领域,从而寻求满足 。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活动,如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过失、精神病人的症状等心理现象只有通过无意识才能得到完满的解释。 第二,力比多学说。 力比多即人的本能,特别是指性本能。 性本能作为一种本能、一种力量,其包括的范围十分 广 泛 ,它不限于生殖活动,而是涉及一切有性意味的活动,它不仅是生理的,也是精神的;不仅是成人的,也是儿童的;不仅 包括正常人,也包括变态的活动。弗洛伊德 后期 又把性本能从作为一种动力“力比多”概念泛化为一种包罗一切的生的本能,并认为它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 第三,人格学说。 人格由“本我”( Id)、“自我”( Ego)和“超我”( Superego)三个部分构成。 “本我”就是无意识,就是“里比多”的原始、本能的永恒冲动,它遵循“快乐的原则”,强烈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就是意识或自我意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