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课程代码:8598.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003749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课程代码:859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课程代码:859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课程代码:859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课程代码:859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课程代码:859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基础 /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课程代码:02115 / 04726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信息管理学基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电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围绕这一过程系统地介绍了本专业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思想、基础技术、基本方法和技能。作为概论,本课程着重介绍了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分布、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信息机构、信息政策与法规等内容。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阐述信息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的同时,引入大量应用案例。本课程注重体现专业时代感,介绍了信息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内容包括:网络信息交流、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网络信息的评价与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网络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服务于网络用户、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并介绍了一些信息管理在网络及数字环境下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信息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了解信息管理学的产生、沿革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现象、信息关联及信息环境,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定量规律,掌握和灵活运用人类信息

3、活动各环节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技术方法,能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并有效保证满足这些信息需求,认识、掌握和运用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建设高效、完善的信息系统,服务经济建设。具体内容如下:(1)掌握数据、信息、知识、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分类,掌握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发展阶段。(2)掌握信息交流的概念、分类、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3)掌握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理解信息按空间、作者、时间等分布的基本规律,掌握信息分布的基本定量规律,掌握半衰期、普赖斯曲线、普赖

4、斯指数等基本概念。(4)掌握信息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掌握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方法。(5)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掌握著录、标引等基本概念,了解通用标记语言,掌握文献信息的分类组织法和主题组织法,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组织方式。(6)掌握信息检索的概念、类型、特性;了解信息检索的沿革与发展,了解信息检索语言的职能及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掌握联机信息检索及网络信息检索。(7)理解信息服务的内容、原则,掌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理解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掌握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掌

5、握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2(8)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主要类型,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熟悉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掌握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思路,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掌握数种重要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9)理解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经营思想,掌握和运用信息机构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了解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信息管理学基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电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学习此课程应预先学习信息技术导论和管理学等,这些先期课程有助于考生更准确和更快速地理解本课程中涉及的管理类和信息技术类的基

6、本知识,深化对信息管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信息识记:(1)信息链中数据的含义;(2)信息链中信息的含义;(3)信息链中知识的含义。理解:(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2)信息的特征和性质;(3)信息的分类;(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应用: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二)信息

7、化与信息社会识记:(1)社会信息化的含义;(2)经济信息化的含义。理解:(1)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2)社会信息化的层次;(3)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4)我国经济信息化的情况。应用: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三)信息管理识记:信息管理的含义。理解:(1)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对信息管理的研究;(3)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4)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应用: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管理。第二章 信息交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

8、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3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识记:信息交流的含义。理解:(1)信息交流的分类;(2)信息交流的特征;(3)信息交流行为;(4)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二)信息交流模型识记:信息交流模型的含义。理解:(1)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2)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3)施拉姆模型;(4)维克利的 S-C-R 模式。(三)信息交流机制识记:(1)信息流的含义;(2)社会信息流的含义;(3)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的含义。理解:(1)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的栈;(2)直接交流和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3)信息传递模式(多向

9、主动传递、单向主动传递、多向被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 ;(4)四种信息传递模式之间的关系;(5)信息交流中的交换过程;(6)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7)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8)信息变异的障碍(信息失真、信息附加) ;(9)信息无序的障碍;(10)信息传递的保真与冗余。应用:能够分析出实例所用的信息交流机制。(四)网络信息交流理解:(1)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及特点;(2)Web2.0 环境下的信息交流;( 3)移动信息交流。应用: 网络信息交流与传统信息交流的比较。第三章 信息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了解马太效应的数学模拟,

10、理解信息按空间、作者、时间等分布的基本规律,掌握信息分布的基本定量规律,掌握半衰期、普赖斯曲线、普赖斯指数等基本概念。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理解:(1)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马太效应的影响、马太效应的数学模拟) ;(2)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 ;(3)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 ;(4)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指数增长率、逐渐过时律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5)文献信息老化的原因;(6)网络信息分布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规律;(7)传统的信息分布规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第四章 信息获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类

11、信息源及其特点,掌握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能有效进行信息评价和选择,掌握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熟悉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方法。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信息源、信息的评价与选择识记:(1)信息源的含义;(2)有价值的信息的含义。理解:(1)信息源的分类及特征;(2)信息评价的原因;(3)信息评价的方法;(4)如何评价信息是否具有价值(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信息准确度的比较评价、信息的经济4性评价) 。 (5)网络信息源的特点;(6)网络信息评价的主要指标。应用:能根据特定的信息检索任务,对各类可利用的信息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信息获取策略优化提供依据。(二)信息获取理解:(1)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

12、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耗费率) ;(2)采全率和采准率之间的关系;(3)信息搜集的原则(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计划性) ;(4)信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采购、调查、交换、索取、检索) ;(5)网络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学科信息门户、RSS 信息获取) 。第五章 信息组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掌握著录、标引等基本概念,了解通用标记语言,掌握文献信息的分类组织法和主题组织法,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组织方式。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识记:(1)信息组织的含义;(2)信息

13、外部特征的含义;(3)信息内部特征的含义。理解:(1)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2)信息组织的类型;(3)信息组织的特征;(4)网络信息源相对于文献信息源来说所具有的特点;(5)实施信息组织的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现代化原则) ;(6)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语言学、逻辑学、知识分类、信息组织的最终成果、自组织理论) 。(二)信息的描述与揭示识记:(1)元数据的含义;(2)信息著录的含义;(3)标目的含义;(4)文献著录标准化的含义; (5)信息标引的含义;(6)标引语言的含义。理解:(1)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揭示的原因;(2)信息描述的作用;(3)信息标引的两个环节;(4)标引

14、的类型;(5)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相关标准(MARC 标准、都柏林核心集、VRA 核心类目格式) ;(6)通用标记语言及相关标准(通用置标语言标准 SGML、超文本置标语言 HTML、3.可扩展的置标语言 XML) 。(三)信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识记:(1)知识的含义;(2)知识组织的含义;(3)数据仓库的含义;(4)数据挖掘技术。理解:(1)文献型信息的组织方法及特点(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引用组织法、文献型信息的宏观组织) ;(2)分类法和主题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于发展;(3)网络信息的组织特点;(4)网络信息的组织方法(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超媒体方式);(5)知识组织(信息组

15、织的发展方向)的特征、技术与方法。应用:能够分析出实例中所运用的信息组织方法及特点。第六章 信息检索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检索的沿革与发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类型和特性,了解信息检索语言的职能及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掌握联机信息检索及网络信息检索。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5(一)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识记:(1)信息检索的含义;(2)信息检索语言的含义;(3)信息检索策略的含义。理解:(1)信息检索的类型与特征;(2)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3)目前信息检索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4)信息检索的模型的三要素、基本原理和类型;(5)信息检索语言的职能;(6)常用的信

16、息检索策略;(7)信息检索策略的研究重点;(8)信息检索效率的评价;(9)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应用:根据检索命题制定优化的检索策略。(二)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识记:搜索引擎的含义。理解:(1)手工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2)机械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3)联机信息检索的技术原理和服务方式;(4)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模式、工具和发展趋势;(5)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应用:结合不同领域的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的应用现状及其功能特性。第七章 信息服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服务的内容及信息服务的原则,掌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了解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掌握信息

17、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识记:信息服务的含义。理解:(1)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2)信息服务的类型;(3)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4)信息服务的原则。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服务方式中的信息服务提供方、信息用户,以及这种信息服务方式的特征。(二)现代信息服务的主要环节理解:(1)信息服务的价值产生与定位;(2)信息服务设计的三个方面;(3)信息服务的营销手段。(三)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和行为研究识记:(1)信息用户的含义;(2)信息需求的含义;(3)用户信息行为的含义;(4)信息需求行为的含义。理解:(1)信息

18、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意义;(2)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任务;(3)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4)用户信息需求的种类和特征;(5)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规律;(6)信息需要和信息需求行为的互逆性;(7)信息用户和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8)用户及其需求的调研方法。(四)网络信息服务与网络用户理解:(1)网络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2)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3)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规律和特点。第八章 信息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6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主要类型,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关注信息系统的开发

19、方法,熟悉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思路,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掌握数种重要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识记:(1)系统的定义;(2)信息系统的定义;(3)信息系统的功能。理解:(1)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2)诺兰模型中描述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3)信息系统的发展;(4)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5)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分析网格计算、云计算、物联网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影响。(二)信息系统的开发理解:(1)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与运行环境;(2)在研制和开发信息系统时需要秉承的思想;(3)2)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3

20、)从系统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相关活动;(4)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三)信息系统的管理识记:信息系统管理的定义。理解:(1)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2)信息系统的人员组织和管理;(3)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4)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评价。(四)信息系统的安全识记:信息系统安全的定义。理解:(1)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两种主要威胁;(2)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3)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技术;(4)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第九章 信息机构的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明确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掌握和运用信息机构的管理方法、管理工

21、具,关注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1)信息机构的含义;(2)信息机构的分类;(3)信息机构的职能理解:(1)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2)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3)信息机构的管理方法;(4)信息机构在制定营销计划时需要考虑的策略;(5)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性质与其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之间的关系;(6)营利信息机构的市场价格策略;(7)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8)网络信息机构的发展现状。应用:(2)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信息商品的定价问题;(2)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公司、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生存下来并走向繁荣的原因。第十章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22、理解并掌握国家信息政策的基本要素,掌握我国信息法律法规文件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了解国家信息法制建设,明确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熟悉信息政策的评价。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7(一)信息政策识记:(1)信息政策的含义和内容;(2)国家信息政策基本要素。理解:(1)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2)国家信息政策的经济问题、法律问题;(3)国内外信息政策的发展现状;(4)信息政策的评价。(二)信息法律识记:(1)信息法律的含义;(2)信息法律立法的三种模式。理解:(1)我国信息法律法规的类型、特点;(2)信息法律体系;(3)信息法律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冲突;(4)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关系;(5)信息政策与法律制定

23、需要遵循的原则;(6)网络环境下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能够分析出给定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 、 “理解” 、 “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

24、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教材指定教材:马费成, 宋恩梅编著.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教辅资料:马费成, 宋恩梅编著. 信息管理学基础案例与实验教程.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

25、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认真阅读配套的教辅材料上的案例资料和完成每个案例资料后面的“问题与思考”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案例和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上的对应内容,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8四、对社会助

26、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专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7、要使考生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

27、层次中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4 学分,建议总课时 72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章 次 内 容 学 时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6第二章 信息交流 8第三章 信息分布 8第四章 信息获取 8第五章 信息组织 8第六章 信息检索 8第七章 信息服务 8第八章 信息系统 10第九章 信息机构的管理 4第十章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4合 计 72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30, “理解”为 50, “应用”为 2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

28、易、较难、难比例为 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5,次重点占 25,一般占 10。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6、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六、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按信息的性质划分,信息可分为() 。A 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B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C 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D 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9(二)多项选择题1、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有()A 文本方式B 数据库方式C 主题树方式D 超媒体方式E 目录方式(三)名词解释题1、信息管理(广义) (四)简答题1、信息交流的障碍有哪些?造成信息交流障碍的原因。(五)论述题1、论述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