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杜甫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20-35岁:读书、壮游48-59岁:漂泊西南44-48岁:陷贼与为官35-44岁:长安求职“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望 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