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课程辅导.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100696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课程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课程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课程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课程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课程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由来一、人类协调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模式及演替传统经济模式的特点1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认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仅局限于环境污染问题,并把环境问题只看成是技术问题。人们相信,只要投入资金,运用一定的技术,一定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特点:先污染,后治理。在生产链的终点或者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对其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对自然的危害。 途径:开发治理污染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炉及废弃物填埋场 。原则:“谁污染、谁治理” 效果:治标不治本 缺陷: 与生产过程相割裂

2、,只对已经生成的污染作被动式处理。 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依据当时的认识水平,对于污染造成的长期的、积累性的、协同性的、不可逆转的潜在影响可能估计不足。这样,即使满足了排放标准,也未必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而只是使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转移,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生产过程末端治理需要大量投资,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小。既额外浪费了资源,又难以获得经济回报,常常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未考虑产品的生态无害性,有些产品的使用过程往往比生产过程更加危害环境。 能源和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一些原本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变成“三废” 被处理或排放掉,使可资源化的污染物难以回收利用。

3、无法解决日益突出的资源短缺和资源枯竭的困境。 污染的控制措施大都停留在企业层次上,未能将环境因素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和制约因素。 根源:环境问题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模式 。在不触动经济模式的前提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问题的同时,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源源不断地产生,而且许多生态破坏的环境问题无论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无法恢复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含义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高,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由低增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或转折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和压力又由

4、高到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 如何看待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其含义是 :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很可能是从互竞互斥逐步走向互补互适。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定表现为从互竞互斥走向互补互适。环境恶化被控制在环境不可逆阈值内,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之间才表现为“倒U” 型曲线关系,若环境恶化超越环境不可逆阈值,这种“倒U ”型曲线关系就不存在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倒U型变化,似乎说明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但对发2展中国家来说,切不能轻易地根据 该假定而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清洁生产模式时间: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认识:酿成各种

5、环境问题的原因是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单靠科技手段进行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采取经济和管理手段,使外部性内在化。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进步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性 。特点:对污染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管理。途径: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摇篮到坟墓” 实现清洁化、无污染的生产和消费的污染预防战略。此外,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污染物进行浓度控制的同时进行总量控制。制定地区环境规划。原则: “防重于治” 、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效果:单纯的清洁生产具有一定局限性。它一般是针对单个企业、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尚未拓展到从宏观层次上考虑区域或

6、企业群落的集中控制 ,可能造成单个企业清洁生产成本的叠加 ,加大其管理和治理的总成本。 循环经济模式 时间:20世纪90年代末期,正方兴未艾 。背景: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全球的共识和在清洁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特点:效仿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种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和资源最优循环利用功能的工业和经济体系 。途径: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社会系统组织成一个具有物质多次利用和再生循环的网、链结构,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通过物质和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原则: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保持在自然的生产能力之内;对自然排放的垃圾

7、和废弃物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消纳能力之内 。效果:保持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二、循环经济产生的科学基础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向自然学习的结果,是人类师法自然而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它的科学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一)系统科学基础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都存在着自循环,而各个子系统之间又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经济子系统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也就是生态系统,反过来经济子系统的发展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起反作用 。循环经济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

8、消费时不再把自身置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以从生态系统中取得自然资源来支撑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各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取得动态平衡,以实现人、自然与科学技术相和谐,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二)生态经济学基础 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宏观构成中,一般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四个有机的组分。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生态系统会将这三者的互相作用纳入到一个整体的循环之中,即生产者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产生的废弃物又会通过分解者(即通常所称的“环境自净能力”)完整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系

9、统。人类的社会经济运行同样离不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在人类社会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已经无法完成三者之间的有机匹配与合理衔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越来越强,分解者越来越弱,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无法实现“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必须由人类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的核心原则,扭曲了宏观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从本质上要求恢复和重建“自然经济社会” 的合理规则和运行路线。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要像生态系统中一样,建立起经济系统中的循环组分。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应当包括四类行为者:资源开采者、处理者(制造商)、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并且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匹配合理

10、,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建立四类行为者之间反馈式、网络状的相互联系,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封闭式流程。 在这个模式中,没有了废物的概念,每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质都得到了循环往复的利用,使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入系统的物质流,使所有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三、循环经济产生是一次经济范式的革命范式(paradigm) ,这个概念是有由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S 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研

11、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内方式。库恩认为,常规科学发展时期,都存在一种科学研究的范式,它是特定时代特定科学共同体所支持的共有信念,它提供给科学家一种研究问题的思路,这种范式包括符号、模型、范例在内。范式与科学革命常规的科学发展是受范式限制的,范式指导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解决难题,消除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旧范式不能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多,就陷入危机之中。由于科学家总是趋于保留旧范式,冲突会不断出现,科学革命则开始酝酿。科学革命就是一种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困难的,因为它是科学家世界观的根本改变,是特定科学共同体信念的转变。人类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经济范式人类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经济范式:一种是传统工

12、业化的范式,即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4向线性开放式的经济范式;另一种是新型工业化的范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范式。循环经济的产生就是因为在旧有的传统工业化框架内,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无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所不可避免发生的经济发展范式的革命。 循环经济范式的革命意义1。生态伦理观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命中心伦理”和“ 生态中心伦理”。2. 生态阈值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3. 自然资本的作用被重新认识。4从浅生态论向深生态论转变。可持续发展方程: SD = R(U RERENR)/P式中: SD可持续发展指数、R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总量、P人口总数、E R自然

13、资源依赖型产业比例、E NR 非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比例、 UR 产业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方程式的含义:一个国家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总量R越大,它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越高;人口P越多,它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越低;资源利用效率U R越高,它的可持续发展指数 越高;非自然资源依赖型经济成分E NR越高,它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越高。循环经济尽可能降低经济生产中不可再生资源投入量,从而保证较高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总量R,提高非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 ENR的 比例,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U R, 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指数SD 提高。小结循环经济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整体性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

14、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可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与方式 一、循环经济运行原则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不同层次、不同生产过程的资源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原则基础上的,简称“3R” 原则。(一)减量化(Reduce)原则该原则属于投入端控制原则,旨在减少进入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来达到预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换言之,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生产源头就充分考虑节约资源、提高生产单位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物的产生,而不是把力量放在产生废物后的治理上。 该原则体现在生产

15、中,要求制造商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工艺等方法来减少单位产品的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对消费过程而言,减量化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由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转变,追求对环境友好的物质品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5R”生活方式Reduce 节约各种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 环保选购,绿色消费;Reuse 全方位使用,重复利用;Recycl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 拯救生灵,万物共存。(二)再使用(Reuse )原则该原则属于过程性控制原则。目的是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来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它要求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次以及多种方式地使用各种物品,避免物

16、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可以使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 (三)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是输出端控制原则。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资源化有两种,一5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

17、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材料使用量最多只有25。 二、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层面上:1企业层面(小循环):这一层次的循环经济也叫杜邦公司的模式,是单个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微观循环经济体系。主要是用循环经济思想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

18、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保证中间产品的无毒、无害;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性因素、采用无废、少废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物料循环、完善管理等。三是清洁的产品。指节约原来和能源,少用不用昂贵、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做原料的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的产品、合理包装的产品、具有合理使用功能(节能、节水、降低噪声)和合理使用寿命的产品、报废后易降解的产品。 清洁生产的目的:一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

19、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耗竭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工具:清洁生产审计组织对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在实施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的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环境管理体系按照IS014001的定义,环境管理体系(EMS)是“为制定、环境形势恶化之前制订有效的对策,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所谋求的环境目标和指标。IS014000是国际标

20、准化组织制订的国际通用标准,该国际标准规定了各国通用的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 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求提高总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标志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

21、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环境管理会计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定量化,以提高企业积极性。2区域层面(中循环):根据生态系统循环、共生的原理,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实现综合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工业生态园区和生态产业链:工业生态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也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多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是指一个区域范围内,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

22、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衔接关系的企业联盟。 3社会层面(大循环) :通过废旧物质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主要是指以3R为取向的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它是与以3R6为取向的生产方式衔接的。只有顺利进行这个衔接,循环经济才能形成。荀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说过: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关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的思考。三、循环经济的特点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线生态工业链、循环经济发展载体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内在要求物质资源减量化 、循环经济

23、的根本目标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循环经济实现途径 转变人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实践一、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1。面向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发达国家正在争相开发循环型技术,建立循环型技术与产业体系。抓住循环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大力发展无公害技术和产业,诸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

24、的技术瓶颈。 2发展绿色运营的管理理念所谓绿色运营管理就是将循环经济的思想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加以实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目前绿色运营主要从产品设计、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展开。它涵盖工业、农业、交通、商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需要各种新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方法作为支持,更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就企业运作层面上的相关管理与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物流、生命周期评估等等。传统运营与绿色运营的区别:传统企业运营管理一个重要的经营理念是一切为了生产和销售新产品,强调更新换代,从而造成产品使用的短效性(即低使用)。因此传统企业的中心概念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之上,是一种生产型经济。

25、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营理念恰恰相反,不是最大限度的生产、最大限度的销售以及推销使用寿命很短的产品,而是优化物品的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生产者不再是向生产者推行产品,而是推销服务,企业的中心概念建立在使用价值之上,是一种职能型经济。 3.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宗旨,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追求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生存和发展。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既包括单个企业和企业间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

26、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看,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 ,以及为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而进行的逆向物流等。 绿色物流的关键技术包含物流过程环保控制、相关节能技术和逆向物流(静脉物流)管理。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般在绿色设计过程中就考虑了产品材料和结构设计,采用面向拆卸等相关设计方法。产品生命周期评估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系统从原料采集、加工制作、运销、使用复用、再生循环,直至最终处置和废弃等环节组成的生命链。体现产品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物质转化全过程。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为了实现生产与环境相融的目标,光抓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是不够的,而应当从

27、产品抓起。考察产7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简称LCA) ,即把工业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估具体落实到每个产品。对于产品造成的环境影响从其整个生命周期来评估,从而得到全过程全系统的物流情况和环境影响,由此评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优劣。将环境管理从行业、企业的宏观层次渗透到产品的微观层次。 生命周期评估的三个典型步骤 :数据收集。收集经济系统的数据,以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固体废物产生以及经济活动各阶段产生的其他环境排放进行量化。 影响分析 。描述和评价所识别到的环境负荷影响,包括对生态与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对生活环境改变方面

28、的影响。 改善分析 。系统地评估降低环境负担的需求和机会,而改进的措施应该涉及到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如改变产品、工艺及活动的设计,改变原材料的使用,改变工业加工过程,改变消费者使用方式及改变废物管理方式等。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能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纵观发达国家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首先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让政府各项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产者和消费者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思路逐步清晰、内涵不断扩大、重点有所调整的过程

29、。经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出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标准和系列优惠政策,约束和激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工业“三废 ”利用;从 1993年起开始倡导清洁生产 ;从1999年开始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在企业层次,开展清洁生产,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 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搞得好的发展中国家。1993年我国利用世行项目在酿造、造纸、化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国家有关部门重点支持了一批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先后在20多个省(区、市),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1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

30、在行业层次,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在园区中,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国家环保总局现在已经批准了14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生态农业园区:经济学史研究表明,公元900多年我国唐代珠江三角洲就形成了生态农业的“桑基鱼塘” 模式。从 20世纪90年代起,农业部在全国批准了两批各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经过积极探索,已经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总结出了上百种生态农业模式。 在地区层次,开展生态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试点。 根据我国生态县、生

31、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生态省(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省(市)就是在一个省(市)域范围内,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遵循三大规律(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生态规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面较小,质量不高。2。 普遍存在对技术的重视远高于对制度的重视的现象 。3。基本操作模式是以政府作为推进主体,市场化渠道不畅通 。4。目前

32、存在政策法律缺失,执行不力的情况。 (三)走循环经济之路中国别无选择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有16个省(区、市)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省(区、市) 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 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规定8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人均森林占有面积 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

33、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 、42%、18%和7.3%。与此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 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赖进口。2004年18月,石油净进口量高达76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中国早在2002年铁矿石进口超过亿吨,2003年成为世界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2004年进口量突破2亿吨,年增长达40%。如2004我国GDP增长 9.5%,可是能源消耗却上升17%。总之,

34、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经济基础总体上薄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这种基础上,要实现一个世界上13亿人口大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用50年或更长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走常规的发展道路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必须用新的发展模式,必须要超常规地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新的模式,为我国经济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可能。(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根据2005年7月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

35、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力争到2010年,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产出的GDP比2003年提高25左右;每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 、30%

36、,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控制在4.5亿吨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是 :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是: 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

37、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 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9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本章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循环经济,它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何区别,它产生的革命意义是什么?循环经济的原则和运行方式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走循环经济之路是中国在21世纪的必然选择?什么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何关系?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什么是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什么关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会议纪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