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彝海结盟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文本全文)原载:民族研究(京)1996年02期,第27-32页果洪升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冕宁县,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 聂荣臻政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向彝族同胞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与民族政策,红军官兵认真执行各项政策,赢得了彝族各阶层同胞的依赖和尊重。5月22 日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在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帮助彝民组建“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赠送武器。担任沽鸡支队队长的果基约达派彝民护送红军顺利通过彝区。红军为抢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对于粉碎蒋介石迫使红军重蹈石达开失败覆辙的图谋,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与封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光辉篇章。彝海结盟对红军长征的成功具有战略性的历史意义;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彝海结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时期,1922年7 月召开的“二大”决议案和宣言中就提出了以各民族一律平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