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0797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射阳县解放路小学 李晓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肯定。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合适、合度、合宜的要求,在课 堂教学中体现合理化原则,保证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效果。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合理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手段的先进性、内容的丰富性、呈现的直观性,成为教育在技术层面的一次革命。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已经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充分探讨,为广大

2、实际工作者充分体会。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如果不能体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不能体现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则会适得其反,起不到积极作用。实践中,现 代教育手段运用不当的现象屡屡发生。课堂教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对现代教育手段运用的合理化原则作一些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往往表现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模式化和非模式化、定量化和非定量化的有机结合。这 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愿望等综合因素,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尽管语文学科负载这样那样的功能要求,尽管专家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表述,但就其实质而言,语文课就是语言课。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与老师、文本、作者的对话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汉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向性,内涵自由度很大,任何课文的文本都是有未定性,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它本身就是一个“召唤结 构” ,具有很多空白点。这种“召唤结构” 和不确定性,

4、要求语文教学更多地运用“咀嚼”、 “感悟” 、“品味”、 “领悟”等鉴赏手段,让学生去领略文中的“微言大义”,逐步积累,逐步提高。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合理化原则。一、精心选择,确保呈现的内容要合适不同的教学内容,因其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差异,对其呈现、展示的方式也会有不同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运用什么媒体、如何运用等等,都要精心安排,科学设计,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与教师操作水平的契合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契合度。就教学内容而言,语文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化。因为认识水平、生

5、活积累的限制,小学生对许多课文中的社会性内容难以理解,而不理解这些内容又妨碍对文章语言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这些难点内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迅速予以突破。如蝙蝠的雷达一文,对于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多个动画,这些动画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并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如,对小学蝌蚪找妈妈一文,绝大多数学生因为缺乏生活体验,对蝌蚪由无腿到两条腿的变化难以理解。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鲤鱼、乌龟的过程中,相机播放多媒体的课件,提示

6、学生注意它的变化: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在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再播放多媒体将小蝌蚪与长大后的青蛙比较。使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形体的变化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2、难以表述的情境有形化。对一些意境比较丰富的课文,如古诗或一些情境片断描写,教师既要善于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也要善于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加深理解。一位教师在执教李白的望天门山和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这两首诗时,首先运用 PPT 制作课件。 课件封面以淡黄的古典窗格和隐约的腊梅背景形式呈现,配 备美妙的古典音乐,显得古色古香,产生很好的视听觉效果,带领学生 进入一个古代诗情画意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探

7、索课件。同时,又在网上找到李白、白居易卡通形象动画资料。孩子酷爱动画,喜欢卡通形象, 对李白、白居易的印象深刻,卡通 FLASH 领读,小学生自觉主动的跟读诗文。3、难以贴近的内容现实化。虽然教材力求贴近孩子生活,走进孩子心灵。但有些材料的选择还是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 农村风光就离他们太遥远了;对于小城市的孩子来说,农村家畜、田野里的动植物的真实情况他们就太不熟悉了。当文本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时,就必须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展示来模拟现实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又如在教学火烧圆明园一课时,由于时代久远,要激起孩子们对八国联军的憎恨,对祖国的爱戴,也就只能依靠视频图像或电影资料。除此之外

8、,诸如字词的推敲,文章的诵读等内容,都应当更多地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避免过滥运用多媒体而限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其想象力及情感的体验。二、科学设计,确保呈现的容量要合度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关注,引导学生对创造美的文字和抒发感情的渴望,让学生从枯燥理解和教学模式的重复中解脱出来,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让语文学习活起来,使单纯的字词句篇的学习变成综合性的研究型学习。但是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必须充分考虑量的适当。运用太少,达不到效果;运用太多,又会喧宾夺主。具体地说,体现“ 合度”,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有效控制:1、课堂内的量度控制。课堂教学是四十

9、分钟的艺术,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 挫。教 师运用 现代教育手段,要灵活适度,把握得当。宜精宜少而不宜多。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手段与目的常常异位。一位教师讲话题作文时,一开始便播放一个精彩的动画课件,可后面的内容和这一课件毫无联系,甚至一句引入的话也没有,成了为运用而运用。一位教师教桂林山水时,又是播放桂林风光片,又是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断,师生交流不足八分钟,用机器代替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等等,将教学科学性提升到极端,忽视教育的人文性,其结果必将是使学生成为缺乏情感、意志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机器人 ”。而很多有 经验的老师会在教学中尽量减少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机会,留下更多的时间和

10、空间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交流,与作者对话。如在教学鹅一课时,一位老师只采用了一个视频片断:播放了京剧里净角出场时的步调、步态。由于“京剧”“净角”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太遥 远了,用这个视频就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体会到鹅的步调的高傲。而鹅的外形高傲、吃相高傲则让学生从读、思中感悟。2、运用时的频度控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以此为准则,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自然也不能例外。教师要精心控制好频度,自然地驾驭好课堂节奏。由于多媒体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

11、课时,教师极易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地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不让学生打开思维。这种定向的、模式化的僵化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直接的恶果是学生丧失自主,泯灭学生个性,无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本来是一堂很流畅的课,却不顾课堂的动态实际,按计划强行播放课件;也有的教师,一堂课播放课件的总体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安排过于琐碎,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连贯性,都是不可取的。3、拓展中的程度控制。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质兼美,形象生 动,具有较强 的艺术品味。实践

12、中,教师中往往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和训练深度。既可以培养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素材与信息,通过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范围,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构建起大语文的教学环境;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和再现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场景相关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走入生活语文,从而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过程,使 课程建设“ 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 ”、“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可以说,这 种拓展是必须的,但也应该是适量的。如果内容过多,无疑会加重学生负担。笔者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在下课前利用多媒体

13、播放了刘欢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但并没有把歌曲全部放完,而是在“心若在,梦就在 ”时逐渐淡出,留下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空间。三、巧妙安排,确保呈现的时机要合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应在适当时候加以运用,出现过早或过迟都会导致辅助功能下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时机着重突出三点:1、依据教学过程安排时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其实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四个环节有机统一、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小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不太熟悉,形成学习障碍。因此,在一节 新课的开始,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提高他

14、们感知教材的效率,增加感知强度。如教学长城一文,一上课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看文前彩图,还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长城的自然风光,学生一下子被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对长城的美景叹为观止,课文中记述的情景立时在他们的脑海中“活” 起来,感知效果十分明 显,很快进入了情境。在学习课文,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积累后,教师也可以巧妙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学完观潮后,再看钱塘潮来时的录像,能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加深感受。2、依据思维特点捕捉时机。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要素。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补充、丰富感性认识。但

15、 语文教 师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注意、看懂、听清和记住当前的信息,防止抑制他们的想象,甚至取消其思维活动。必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确定思维启发点,捕捉现代教育手段的最佳作用时机,引导学生独到、深刻、灵活地去思考,符合逻辑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做到视听与思考结合、语言训练与形象呈现结合,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一是创设激起学生思维的情景,利用情景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小女孩在除夕夜的街上,每划一次火柴,都梦见一件美好事物,反衬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学中,每次梦见的情景,都让学生细细体会,与之相配的投影片要及时出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这样写的

16、用意,从而一步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二是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愤悱” 状态下,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努力促进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电教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如一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为了让学生理解“抢在敌人前 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一句的意思,用投影片打出两个句子。句一:“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 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句二:“时间还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只有二百四十里。 ”并分析“只” 、“还”在句中的强调作用,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句义。三是运用电教媒体作提示,进行发散思

17、维训练。在教完狼和小羊一文后,一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我狼扑向小羊后的情景,打出四幅投影片,展示四种情景,并略加提示,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说出了十多种结局,实现了思维的多元化。3、依据训练要求创造时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即语言信息的整理和储存。指导学生记忆尤其是课文、语段的背 诵,具有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造的形、声、色等信息,变换形式多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从而将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如重点段落、精彩语句等)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并能灵活提取出来,达到了积累、内化的目的,语文能力

18、也在这样的积累、内化中不断提高。例如,一位教师根据 葡萄沟一课中要求背诵的段落(第二段)的描述,选用了有关录像。课上先放映录像,让学生跟着节奏朗读课文。适当的分析导读后,又变换方式,分两次播放。由于形象的画现,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调动记忆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当堂就背诵了课文的这一段落。在培养语文能力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拓展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空间,使其由 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听、说、 读、写以及理解、表达、鉴赏、评价等能力。一是 课后给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戏剧、电视剧录像,使他们扩大阅读面,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运用电教媒体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进行优秀作用鉴赏,组织

19、学生习作评改等。三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朗读、复述、口头作文、演讲等录下来,事后再播放给他们看(听),让他们研究自己的语言,从语音、语调、 语速、 语 气、音质等方面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从语音、语调、语速、语气、音 质 等方面找出毛病加以改进。有时还可以将一些片断在班级中播放,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作一些评点,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训练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课程、课文特点,真正地把现代媒体作为辅导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按照合理化原则,用在当用处,止于当止时,保证其达到应有的效果

20、。参考文献:1程丽.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68).2郭增平,朱纯义.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J .教育探索, 2007(8).3胥鸿志,对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辩证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4查贺琴.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环境中的影响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 (8).5张军民,王骁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J.2010(11).6张英武,朱改英.论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李晓芹,女,1970 年 3 月生,汉族,江苏射阳人,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射阳县解放路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电话:051582322616,13805115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