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论文题 目: 以马克思视角看经济全球化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学 号: 2以马克思视角看经济全球化摘要: “全球化 ”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全球化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发展前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利与弊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文: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2、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巨大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主要
3、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起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地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也没有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具体的回答,但是在马克思相关的著作中却集中体现了他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明确,是欧洲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并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从当时的社会条件出发,对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做
4、出了科学的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特征的分析3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创建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2“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5、因此,经济全球化可以看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生产社会化发展逐渐打破来自国家、地域等各种限制的局面,进而使生产成为全球性的了;生产关系也主动或被动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它不断突破国家、地域的限制而形成全球性的联系。经济全球化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理解。当这种联系发生在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阶段时,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全球化。这种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
6、括两个层面,即:人类经济社会生活逐渐打破地域、种族、社会制度、文化意识领域的障碍而进行交往的进程;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生活逐渐形成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性的有机整体。马克思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处阶段的细致研究,把经济全球化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概括为以下方面。 (1)全球性的世界市场体系 马克思在研究世界历史时探讨了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强调,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资本越发展,资本流通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马克思又结合资本的本质对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进行解释:资本能够创造更多的剩余劳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
7、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这一过程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壮大和不断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使生产和消费都是世界性的。这样为了节省成本和劳动力,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分工在全球范围进行,整个生产过程虽然地点不同,但是所采用的生产标准、设计标准、销售标准都是相同的,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节省了劳动。 (2)全球性的利益相关 4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指出:“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各国为在世界市场上分一杯羹都在不断加快发展经
8、济的脚步,主动参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不依靠面对面的沟通成为可能,即使在世界各地,消息也能迅速准确的传达过去;经济全球化把各个国家和个人全部联系起来,使他们相互影响,没有哪个国家或者个人可以独善其身。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马克思客观地评价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即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给一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1)经济全化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势力,开创了世界历史。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
9、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这就是指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势力,开创世界历史的进程。而资产阶级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占有了更广泛的市场,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同时,这些受统治地区也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为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打下基础。 (2)经济全球化激发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资产阶级不断的推进生产力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以前所经历的时代相比,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
10、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推进生产力的改革。他们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因为他们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要求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和社会分工,以节省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国际分工的深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大了世界市场。这更有利于实现产品的扩大再生产和再投资,增强了资本的实力,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还促进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于劳动力需要,越来5越多的农村人
11、口走进城市,他们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工业和商业,使城市建设迅速发展起来,规模也越来越大。 2.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最终导致两极分化。 各国由于经济、军事实力上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推广过程极具不平衡性。在资产阶级掀起了狂热的殖民潮时,他们对殖民地的财富进行疯狂的搜刮,这些罪恶的行径给殖民地区人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疮伤,也深远的影响殖民地以后的发展。不仅如此,相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不但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而且把这一剥削扩展到全世界,通过技术,贸易上的绝对优势,进行不平等交易,使资产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少数资产阶级手中,造成国内的贫富差距,在国际上也形成了发达国
12、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因此,马克思控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5 (2)经济全球化具有周期性的危机,影响全球的稳定。马克思在分析经济全球化时,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这是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由于其内部矛盾,即社会化的大工业和资本的私人所有制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从繁荣走向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而这一危机过后,资本主义通过调整将迎来另一个繁荣时期。这样周而复始,给社会历史的发展带来一次次冲击,在这周期性的危机中,受害者总是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产能过剩引起的,它又是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的
13、,所以也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经济危机才有了出现的现实基础。这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各国为了转嫁危机,甚至发起战争,一战二战的暴发就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正是由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新航开辟后,全球的贸易联系与发展也就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形成,而这正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于物质,在物质下从分发挥能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新和发展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优越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利用优
14、越的经济条件发展自己和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观点6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要孤立的看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也说明了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和问题。经济全球化处在了不断的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各个国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促使了各国经济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哲学的发展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变化,也就是说要从矛盾的两
15、个方面全面的看问题,而不能片面的看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经济全球化在为中国经济带来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强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扩展了中国的海外市场,发展了经济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我们不能只片面的看待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的机遇,也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来临的同时,给中国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第三,
16、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是: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 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世界经济
17、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可避免,不可逆转,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都应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7由于我国劳动力低廉,一直都是世界跨国公司的首要选择制造厂地,使其只处于生产环节,而只能赚取廉价的利润。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获取更高的利益,就必须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21 世纪是科学技术领导的世纪,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谁就能形成优势产业结构,并主导世界经济市场的份额。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化的趋势下,我们要
18、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避免闭门造车。如果封闭自身,使自己孤立于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程,那么就将使得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缺少活力,无法健康发展,从而形成畸形体质,那么一旦受到冲击,将会形成大规模的崩溃 ,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并与其共同合作研发以加强自身科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而且要与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以对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控制,提高在国际经济上的话语权,但是在不断的合作中要明确自身主权,占据主要领导地位,不可成为他国的附庸,即使在合作中竞争。结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可避免,不可逆转,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都应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1995,P3883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年 7 月第 1 版,P39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P27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9 月第 1 版,P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