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104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第 1 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1.2.2 物流与供应链研究综述 1.2.3 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 2 章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理论体系 2.1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 2.1.1 电子商务基本涵义 2.1.2 电子商务分类 2.1.3 电子商务特征 2.1.4 电子商务体系模型 2.2 物流、配送与 供应链相关理论 . 2.2.1 物流相关理论

2、 2.2.2 供应链相关理论 2.2.3 配送相关理论 2.2.4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 2.3 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理论 2.3.1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含义 2.3.2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作用 2.3.3B2C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2.3.4C2C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第 3 章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3.1 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3.1.1 发展现状分析 3.1.2 现存问题分析 3.1.3 问题原因分析 3.2 物流模式 3.2.1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3.2.2 借助传统配送渠道模式 3.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3.2.4 邮政物流模式 3.2.5 物流企业联盟模式 3.2.6 共

3、同物流配送模式 3.2.7 动态物流联盟模式 3.3 物流配送模式比较分析 第 4 章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设计 . 4.1 物流配送网络设计的步骤 4.2 物流配送网络的前期预测 4.2.1 预测步骤 4.2.2 预测组合算法 4.2.3 增长系数法 4.2.4 灰色预测法 4.2.5GM(1, l)有利于降低物流 成本,从而降低商品成木,增加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物流配送企业管理水平 我国配送业发展时间短,管理水平落后,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企业竞争力不足。物流配送企业在信息化配送网络建设和顾客关系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在信息化

4、实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战略推进计划和方案,经过与顾客的广泛交流,在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企业的需求和期望,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从而全面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高终端客户市场响应速度 物流配送体系由于其直接面对客户 ,对客户的反应、市场需求掌握着最直接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为网上超市的订货、配送、库存控制策略产生重大影响。物流配送水平的提高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有利于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 物 流配送是最接近于客户的一个环节,是企业与客户最重要的接触点之一。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的关系,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物流配送水平

5、的提高对留住现有客户、挖掘新客户和维系商家和客户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能否在接到订单的最短时间内将产品更快、更精准地发送到顾客手中,己成为企业经营成败 的关键影响因素。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有利于降低客户的风险,消除客户心中的疑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优势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就是为了简化订单的处理过程,从而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也是为了解决繁琐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对现代化物流过程的缓滞,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自 20

6、 世纪 90年代初期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开始应用以来,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 目前国际上关于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的 E.w.T.Ngai 和 F.K.T.wat 对一 993 一 1999 年之间的 9 种电子商务及信息系统类期刊的 275 篇电子商务文章进行归纳后 意到,当时人们关注的是与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有关的技术问题、应用问题、保障与技术支持等问题。 (2)中期研究 :明尼苏达大学 Carlson 管理学院的 RobrrtJ.Kauffman 及 AricA.Walden 对 1996 一 2001 年间的有关文献进

7、行归纳,把当时的研究重点分为存在互动关系的技术、 市场、产品、商务流程及相关的宏观经济理论五个部分,并进一步探讨了各部分应包含的内容 :技术部分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定价理论、网络外部性及技术标准等 ;市场部分包括拍卖理论、交易成本、市场结构优化等 ;产品部分包括定价理论、转化成本、规模经济等 ;商务流程包括接受度理论、成本收益、信息技术的价值等 ;宏观经济理论包括相关的货币经济学、税收理论、规制理论等。 (3)目前的研究 :E.Turban等在电子商务 :管理视角一书第三版 (2004 年 )中通过对 1999 一 2003 年间的 724 篇电子商务类的文章的分析,提出 :电子商务有三 个层面

8、,第一个是技术层面,包括移动商务、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支付、内容管理和网站开发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与环境层面,包括电子政务、网上教育、法律、道德及社会影响等 ;第三个是市场与经济层面,包括电子市场概况、 BtoC市场、 BtoB市场和 Ct。 C 市场模式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看,早期的电子商务研究是探讨电子商务的基础问题,以及如何将电子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tZ!。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电子网络技术应用于经营活动,因此,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己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子商务的技术层面,开始探讨 电子商务活动的规 范问题,所研究的范围更广,既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9、领域,也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管理 3,。目前的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一定的流程和商业模式如 BtoC、 Bt。 B和 CtoC,相应的,研究的内容也更加深入具体,开始探讨技术层面中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支付、内容管理和网站开发 4等具体内容,以完善和优化相关的流程 5和商业模式 1.2.2 物流与供应链研究综述 (l)国外研究综述物流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 1915 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 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译成汉语是“实体分配”或“货物配送”。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本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

10、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只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美国物流管理学会对物流(Logisti。 s)的定义是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6。 随着物流配送实践的发展,国 外物流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研究 领域主要集中在物流顾客管理、整体物流配送系统管理、物流配送网络优化、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中的影响和应用等方面,这些方面的 主要代表人物有 : 物流顾客管理方面 :LaLondeandZi

11、nszer(1976), SterlingandLambert(1987),主要研究了影响物流服务的因素 7,尽管各自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持不同的理解,但一致认为良好的物流顾客服务将会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JanneHuiskonen,肠 moPirttila(1995)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物流顾客服务水平对顾客满意起着重要作用,提出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商品特性等因素影响着物流顾客服务水准和顾客满意度,并将质量因素分类法运用到物流顾客服务战略计划制定中。 ElliotRabinovichjosephPBailey(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建立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模型

12、,指出影响服务水平高低的因素包括服务价格、交易水平等。 整体物流配送系统管理方面 :oonaldJ.Boersox, DavidJCloss(1998)则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 他对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包括了顾客服务、供应链关系、信息、预测、存货、运输、包装、物流配送系统设计、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衡量以及全球物流 Kaslingam 撰写的切 gistiesandTransportation:Desi 助 andplanning(1997) , HongKongTradeandDevelopmentcouneil 组 织 编 写 的 EnhaneingSuppl

13、yChainEffieiency:TransPortationand 切 gisties (2002)Fuller(2001)等学者的研究报告 RoadsandRoadTransportinthe 劫 gistiesChain等,重点研究了物流与交通运输系统方面的内容 。 N prindeZis, C T. ranoudis(2005)设计了基于网络的物流管理系统,用来协调和分配任务、沟通信息及解决配送中车辆路径选择问题。 ( 3)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应用方面 : GaryRMoynihan, Pravin5.Raj,Jayu.sterling, WilliamGNichols(1995)运用启

14、发式模拟技术设计了物流 决策支持系统,从战略层面上计划和控制物流及配送活动。 yn一 wattiau, J.从 oka(19%)首次运用专家系统技术对物流信息系统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参考意见。 StephenM.Rutner, BrianJ.oibson, susanR.williams(2003)将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结合起来,指出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对电子商务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 (2)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对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80 年代, 1979 年 6 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在日本参加第三届 国际物流会议,把物流的概念引进到了中国大陆。经过二十年

15、的发展,我国物流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一批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运输服务、管理系统甚至完整的解决方案的。 1981 年,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物流浅谈”一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之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此时的物流表述为“ Logistics”,国内物流配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国内较早全面系统研究物流管理的是王之泰 (1995)编著的现代物流学。他对物流的发展、概念、仓储、运输、配送、装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认

16、为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和物流一体化的产物,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出来的。 配送方面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物流配送经验的研究上,刘磁生(2000)等考察团对日韩物流配送特点进行调查,指出发展我国物流配送之路。在借鉴国外物流配送发展和研究经验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在物流配送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朱旭 (2001)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运作进行了初探,指出在以供应 链为核心的平台上实现物流配送实体与虚体并存的运作模式,国内物流配送虚拟运行研究方面初露头脚。崔介何 (2003)针对我国配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发展我国物流配送的对策,学术界出现对物流配送发展再思考的思潮,为物流配送的健康快

17、速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顾客关系管理作为识别、发展和保留价值顾客,使企业赢利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近来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目前顾客关系管理在金融业、保险业、制药业、证券业、制造业等行业都己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对于顾客关系管理在配送企业的应用,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 。 林自葵,张军等 (2001)从顾客关系管理对配送企业的重要性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邹建平 (2001)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一文中从顾客开发、顾客购买和顾客服务三方面入手,将顾客关系管理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当中,但只是进行了候发欣,张旭梅等 (2004)根据第三方配送企业的特点,从顾客关系管理

18、的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的角度,对第三方配送企业的顾客关系管理策略、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一些初步讨论。 候发欣,张旭梅等 (2004)根据第三方配送企业的特点,从顾客关系管理的管理理念和软 件系统的角度,对第三方配送企业的顾客关系管理策略、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1.2.3 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综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张铎 1999 年在国内率先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重视物流与配送问题, 2000 年在国内率先提出著名的 B 邓电子商务网站群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主持开发建设了国内多个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2001 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基于 Internet 的综合物流代理模

19、式 2002 年在国内率先提出现代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的整体架构。 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学者也将研究焦点聚集在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有机结 合上,主要代表人物有 :梅绍祖 (1998)张铎,王婷婷 (1999),张蜀东 (2000),张铎(2001),他们将 Internet、电子商务与物流 (配送 )联系在一起,分析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目标、途径等。邹辉霞 (2001)在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原因基础上,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送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设想,这是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配送体系设想。田剑,王兴伯 (2002)对电

20、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存的几种配送模式, 并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现实情况,指出我国应选择的配送模式。杜亮 (2005)从配送中心的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方案进行了设计。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时间,唐孝飞等 (2002)对物流配送决策支持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设计,并从技术层面上说明系统实现架构。 牛东来在物流信息系统方面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比较全面的论述,其中也包含了运输与配送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张鸿雁 (2004),曾益等 (2004),周涛等 (2004),周涛 (2005)等人从技术层

21、面上探讨了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实现技术,周涛(2005)在网络的基础上将 3G 技术应用到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介绍了 3G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模型、系统结构和运行原理,从技术和内容上丰富了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总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业的要求,如电子商务对物流一体化的要求,电子商务对商品配送的要求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点 ;物流企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可选择的物流方案,如电子商务中物流体系的建立模式、电子商务中物流服务内容的设计、电子商务的物流作业流程及物流管理等

22、等 ;改进电子商务中物流的措施。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界定面对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配送研究范围,定义明晰是全文思路逻辑顺畅的前提。然后根据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状况,研究物流配送模式,因为合适的物流模式是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完善的基本环节,首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物流配送网络。进而对物流配送网络其服 务支撑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研究,最后对物流配送网络进行评价。研究内容构架如图 1 一 1所示 :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 第一部分导论部分,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研究领域的国

23、内外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 第二部分理论体系部分,包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对我国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现存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方案。 第四部分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网络进行设计,包括网络前期预测、配送站 点的数目、配送中心的选址、车辆调度和配送路径以及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 第五部分建立配送网络评价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相应权重,以及模糊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对研究创新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对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3.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

24、用如下研究方法对面向终端客户的电户商务物流体系构架进行研究 ; (l)文献评述法 :通过对相关研究者的理论、思想进行综合考察,发现当前研究的热点、范围以及不足,寻找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归纳演绎法 :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 总结归纳各种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理论建议和实践建议,以提高本文研究内容和过程的逻辑性。 (3)比较研究法 :对相关文献的归类、比较,对国内外典型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时间以及成功经验的比较分析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表现。 (4)定性与定量结合 :在进行理论归纳的定性分析基础上,本文将借鉴相关运筹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和评价体系,将定量研究与

25、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 2 章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物流理论体系 2.1.1 电子商务基本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也是最早提出电子商务的托马斯 .马龙教授把电子商务分为 狭义的电子商务 (Ele。 tronicCommeree)和广义的电子商务 (Eleetroni。 Business)。广义的电子商务 (EleCtroni。 BusineSSEB)是指人们应用各种电子手段来从事商务活动的方式,它包括商务准备、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设备管理、销售渠道假设、物流环节、金融保险、内部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环节。狭义的电子商务 (El。 ctroni。 CofnlnerceEC)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

26、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综合服务活动。 关于电子商务,世界上尚无一个统一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定义,不同的国际组织,不同的国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表述。本文研究的是狭义概念中的电子商务(EleCtroni。 Collunerce),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及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2.1.2 电子商务分类 (1)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领域范围分类: 企业对

27、消费 者的电子商务 (BtoC)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BtOB) 企业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BtoG) 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CtoG) 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CtoC) 面向终端客户的电子商务主要指 B2C 和 C2C (2)按开展电子交易的信息网络范围分类 可分为本地电子商务、远程国内电子商务和全球电子商务。 本地电子商务 远程国内电子商 全球电子商务 2.1.3 电子商务特征 (l)虚拟性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的虚拟化、交易过程的虚拟化两个方面。企业经营的虚拟化表现在采用电子 商务的方式可以实现无厂房经营。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企业与其合作伙伴间信息系统的联网

28、。 (2)跨越时空性 电子商务跨越时空的特性主要是指网络商务的开展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商务企业的网上服务可以 24 小时进行。 (3)高效性 首先,高效性表现为因特网技术使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并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从而使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银行汇兑、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其次,高效性表现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和流通,可以减少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第三, 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市场信息的收集、商品的发布、展示、宣传、挑选以及咨询、谈判、结算等活动均可以在网上进行,这意味着商业运转的流程和周期大大缩短,商业活动的效率大大

29、提高。 (4)整体协调性 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银行、配送中心、通讯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协作。 (5)全 球化 传统商务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然而,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从概念和实现形式来看却是地地道道的全球 市场。 2.1.4 电子商务体系模型 电子商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以及宏观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 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银行、商店、政

30、府机构和个人等。 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交易事务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具体的商务活动的内容,例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 电子商 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宏观环境方面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完善的网络体系、完善的金融支付体系、制定标准和建设法律环境、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实物商品配送服务体系。如图 2 一 1 所示 : 2.2 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相关理论 2.2.1 物流相关理论 (l)物流的定义 国

31、内对物流的较新且较为权威的定义是 2001 年 8 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按照该标准的解释,“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活动”(Logisti。 Aetivity)是“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物流管理” (LogisticSManagement)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物流的分类 根据物流所涉及社会主体范围不同,将物流划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根据物流所涉及的空间不同,可将物流划分为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根据物流与企业所属关系的不同 ,可将物流划分为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根据物流集成化程度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集成化物流和非集成化物流 5。 (3)现代物流的作用 缩短物流时间, 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 创造空间价值。 2.2.2 供应链相关理论”。 (1)供应链定义 到上世纪 90 年代,早期的物流管理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阶段。彭志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