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2讲授内容v研究上古声母系统的材料和方法v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v上古汉语声母的特点v思考与练习3一、研究上古声母系统的材料和方法(一)古籍中的异文 同一本古书的字句在不同的版本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字形式,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书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字形式。4例如: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擅弓下:“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 战国策秦策三:“(伍子胥)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5(二)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这是汉儒在训诂上采用的一种训释方法,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训释另个字的意义。 6例如: 易经:“乾,健也”、“坤,顺也。” 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古,教也;序者,射也。” 释名宫室:“房,傍也,室之两旁也。” 再如: “负,背也”、“法,逼也”、“望,茫也”、“田,陈也”。7(三)“读若”、“读如”、“读为” 或“读与同” 这是汉代人给先秦古书作注时采用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给另一个字注音。8例如: 尚书大传中“播国率相行事”句中的“播”字,郑玄注:“播读如藩”。 9(四)谐声字 谐声字,也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