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学的审美性与功利性文学的本质属性是审美,这一点在文论界几成共识。人们对文学活动的审美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康德系统而深入的论述了审美的非功利性质,非功利性作为审美的基本原则被人们所普遍认同或知晓,审美的本质性表现。但是,康德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是形而上的、思辨性的。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又都认为审美性就是要摆脱与社会现实生活和事物“内容”的联系,仅仅关照事物的表象或形式。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被摒除在审美范畴之外,只有那种人类普遍性的情感、直觉、人性才被认为是具有审美性的。文学语言、表现技巧等等能够体现出艺术性的外在形式才是非功利性的,即审美性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这种认识:文学的审美性就是艺术性,艺术性就是形式表现性,形式表现性就是文学非功利性的实质内涵。这种观点的形成与形式主义不无关联,也受到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就文论十分注重文学的功利性,强调“文以载道”。从五四一直到当代,这种传统一路延续下来。过度重视文学的功利作用,忽略了文学的艺术表现特性和引发情感的本质性功能,忽略了社会发展转型带来的人们欣赏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