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化生物學融入生命教育之指引建議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賴伯琦2011/8/6演化生物學乃是研究生物 演化的科學,其生物乃是生命萬物之意,其學說理論為說明生命的諸多現象,而演化則是生命現象的演變與轉化 ,因此,可謂是生命轉化的學問。而人 ,也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也是生命諸多現象之一,也是自然演化歷程的重要階段與成員,演化生物學的科學如何融入生命教育?演化生物學,為自然科學的研究學門,是研究自然萬物(物質) ,無可避免,其探究的理路必然以物質為其研究方法;然而,演化生物學又不同於其它的自然科學,自然科學中只有生物學研究生命,因此,生命的表現不僅只是物質,還有生命繁殖與存活的原則與原理 生命的存續是
2、物種的自私行為。因此, 物質與自私是生命演化的兩大基礎,於人 ,亦若是!所以,若要將演化生物學融入生命教育,必不可忽略人的物質性與自私性。以下僅以人的生物特性提供進行生命教育的態度與觀點:1. 人的物質本性人,必來自父母,經由生物遺傳的過程所形成,為物質所組成的軀體,必有與物質相同不可抗拒的特性:自然世界中的因果律與物質律 。A. 因果律生物學所謂因果律是採取達爾文演化論的見解,以其自然法則全面性指陳生命世界(及社會)的因(原因) 必然產生的果(效應) 。意即凡事必有因 ,而諸事(其效應為果) 若是自己所為,必不會有其他超越自然的外力可介入協助處理事 ,同時依自然法則(包括機率)而產生後果(效
3、應) ,必是由造因者的我(原因) 承擔。因此,融入生命教育時應當讓學生明白所作所為,必有後果必需承擔,切莫心存僥倖 ,使學生能夠重視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進而為自己的生命負責。B. 物質律所謂物質律是指世間萬物由物質所形成,若由金成則為金,若以土構則為土,而金必不為土 。人的生命現象(軀體) ,也是由物質形成,必然有其自性與表現,而非有超越性因素所造成。因此,面對學生的生命現象時,必需瞭解其生命形成的物質性 ,許多行為模式乃是受到生理結構所影響,例如:生理機能的缺失(體能差異性) 、內分泌的失調的或變異(好勇鬥狠、性別認同傾向) 、腦神經結構的不足或病變(學習障礙、過動傾向) 、等等,
4、因此,需瞭解學生的生命(物質)組成, 接納 ,學生的現狀,進而透過適當的處理,例如:指引就醫、營造學習環境、調整輔導心態、等等, 協助學生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其生命的轉化。2. 人的自私本性生命的繁衍,原本就是自私的現象,因此,其自私性不僅彰顯於行為模式的演化,也存在繁衍的基本物質基因之中,因此,如何將生命自私本性融入生命教育中,可以有兩個進路:自我之利與大我之利 。A. 自我之利所謂自我之利,乃是生命繁衍的原始需求,但是,學生的自私行為經常是膚淺的,而未能自覺地瞭解生命的自私繁衍目的是長遠的生命完成,並非一時的享樂、安逸或利益。因此,進行生命教育時不必特別忽視學生的自私性 ,相反地,應該正視
5、學生的自私行為,進而轉化其態度,帶領學生瞭解:自私,是以自己的生命為對象,是讓自己的生命可以過更好、更有價值、更加豐富,讓生命得以維護、發揚,進而完成。所以,追求自我之利 ,應該以維護自己的生命為基礎:在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應注重保護自己 、 避免自己受傷 、 維護自己的權益 、 為自己的生命目標努力 、 追求自己長久喜樂的狀態 。B. 大我之利然而,生命的繁衍絕非一己之利可以達成,而是整體之利所維持,因此,從個人的自私可以推演出大我之利的重要性:家庭的和樂感與扶持感、社會的穩定性與公平性、文化的延續與發展、乃至地球的永續與維護,只有自我以外的生命可以與自己獲得相同的利益,自私的自我才可能得到保全。因此,進行生命教育時, 大我之利可以經由個人與大眾的關係來說明家庭穩定與社會公義的重要性,讓學生瞭解:親子教育的融入性親子間的瞭解、接納、溝通與互諒是維持家庭和樂穩定的必要條件法律規範的必要性限制個人的自由與行為是創造大眾的自由與安全道德行為的重要性以善的行為、合適的行為、公義的行為維持社會間的互信、互利與互助人與人相處的包容性瞭解與接納多元行為以減少歧視與霸凌的心態善待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尊重人以外的生命與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是人類存續的重要關鍵綜觀上述,從生命的物質性,瞭解生命存在的狀態,從生命的自私性,瞭解生命發展的契機,為生命的表裡,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