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 力 推 进 区 域 供 水 统 筹 城 乡 供 水 事 业 发 展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城市供水是“经济命脉、城市血液、社会生命线” ,是反映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既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省城市供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城市供水设施的生产能力已基本满足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但是,随着我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供水基础设施的不足逐渐显现,水质型缺水的特征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城镇供水水源地保护难度大。我省大
2、部分地区河湖水质较差,已不适宜作为城镇供水水源。二是一些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质环境灾害。三是原有的城乡供水各自为政,不能适应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乡镇水厂一镇一厂,甚至一村一厂,企业规模小,管理基础差,技术薄弱,生产设施陈旧,成本高,水质不达标,水压不足,管网漏失率普遍较高,政府和群众都不满意,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和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以及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供水保障,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在江苏省建设厅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全省区域供水规划的制定和实
3、施工作。一、江苏区域供水规划实施进展情况1、全省区域供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自 2000 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规划、 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和苏北2地区区域供水规划的编制工作,三大规划分别于 2001 年、2003 年和 2006年经省政府组织论证并批准实施。2、区域供水规划实施进展迅速。到 2008 年底,在省、市各级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完成了所有规划乡镇的联网供水,同步开展进村入户管网建设和改造,95以上的行政村已经受益;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有 289 个规划乡镇已经实施了区域供水工程;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于 2006 年批
4、准实施后,也已经有 143 个规划乡镇实施了区域供水工程。特别是南通、泰州等地通过市区水厂直接供水到所辖县(市、区),解决了供水水源问题,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当地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供水保障。二、实施区域供水工作的经验各地在区域供水实施工作中,在组织领导、资金筹措和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不少适合本地实际的经验。1、领导重视,推进区域供水的实施。省政府每年下达区域供水年度建设计划,召开地下水禁采和区域供水工作会议,安排对年度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的督察,督促各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地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 和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将区域供水作为民心工程,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实施项目,组
5、成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推进了区域供水设施建设。2、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城乡供水基础设施。江苏省建设厅成立了区域供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市市政设计院为依托,会同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组织省有关部门和各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规划。合理确定水源地及取水口、水厂布局和输配水管网建设,主要以长江、太湖和南水北调干渠等主要水体为永久性城乡供水水源地,由区域性水厂直接供水至城乡工业和居民用户,保证了城乡供水水质安全;对沿江的取水口进行整合,提高了长江岸线资源利用。33、坚持市场化运作,解决区域供水建设资金。各地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按照“谁 投资、谁
6、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吸纳包括外资和社会资本在内的各种资金,以合资、参股、控股以及 BOT 等多种方式参与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组建了供水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法人实体,负责区域供水设施的筹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仅 无锡市就先后投入资金 8 亿多元,供水面积达 1650 平方公里,原锡山市 33 个乡镇全部喝上了太湖水。4、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城乡联网供水。省政府在批准区域供水规划时,将其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省建设厅与省物价局共同出台了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有利于推进区域供水的水价政策,推进城乡供
7、水设施的建设;为贯彻省人大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连续 3 年每年安排 1500 万元用于苏锡常区域供水规划中跨行政区划工程的实施引导工作;自 2006 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 1.5 亿元用于苏中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以奖代补” 的引导资金。5、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供水设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工程质量有问题,就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各地建设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抓紧做好项目的立项、可
8、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的审批等前期工作;二是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认真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通过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向政府交优良工程,向社会交放心工程,向群众交满意工程。6、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区域供水的运行模式。区域供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各地依靠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结合本地的4特点和实际,实事求是地确定区域供水运行模式。南通市坚持“制供分开,各自建网,属地管理,分段计价”的原则,先后投 资 8.7 亿元,完成向通州、如 东、海门、如皋、海安引江区域供水管线 203 公里。引江区域供水水厂由市自来水公司建设,按
9、物价部门核定的出厂水计量收费。输水干管为统一规划,共管属地建设,工程投资按水量比例分摊,专管各自建设。共用管道统一管理调度,专管各自管理。运行管理费按水量比例分摊,分段计价。西北片(如皋市、海安县)引江区域供水工程采用 BOT 方式建设,经营年限 25 年,实行同网同价。扩大了供水范围,提高了供水普及率;江阴市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 场化模式,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建设经营乡镇管网和增压站,由受益乡镇共同投资、市自来水公司技术入股参与管理,共同经营;常熟市采取“联网、 联供、联营、联管”的运行管理方式,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区域供水的增压站及到各镇的管道建设,并将水输送到各镇,总表计量按统一价格
10、批发给乡镇,各镇再向用户售水;靖江市按照“供水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价格一体化”,推进区域供水规划的实施。三、取得的成效城乡联网供水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社会、经济成效日益显现。1、良好的供水水质,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质量纠纷大大减少,成本相应下降,创汇能力同步增加。如常熟东张镇台太兴净菜产品,过去采用深井水作为生产用水,水质不能保证,常有退货和赔偿,区域供水后,不仅保证顺利出口日本,而且拓展了欧美市场。2、城乡联网供水彻底改变了广大农村居民长期依靠深井水或塘水的饮水习惯, 饮用水水质安全得到保障。老百姓称赞这是政府送来的“长寿水” ,如以肠道传染病
11、为例,常熟市在每 10 万人中,区域供水前的五年,每年平均发病人数为 162.59 人,区域供水后的五年,年均发病人数为 27.54 人,下降了近 6 倍。53、苏锡常地区城乡联网供水,为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 2003 年底前超采区全面封井的禁采决定创造了条件。据对该地区地下水位监测结果表明,实施城乡联网供水、封填深井工作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上升或稳定状态,地面沉降速率得到了控制。京沪铁路、沪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得到保证。4、城乡联网供水,也为城市供水企业拓展了市场、得到了发展。如江阴市的乡镇供水总量占供水总量的 60%以上,已超过城市用水量,所有实现城乡统筹供水的供水企业供水量年
12、均增长都在 10%左右,区域供水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区域供水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5、城乡联网供水,有利于乡镇污水的集中处理建设。一方面,城乡联网供水降低了乡镇和农村供水成本,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费留出了水价的空间,为 建设和运行管理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污水处理费的集中收取;另一方面,根据区域供水规划,我们组织开展了流域性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规划,为下一步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序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导。实践证明,实施区域供水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解决了小城镇在发展中基础设施的不足,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优质的饮用水,也解决了城市供水能力过剩的问题,是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客观需要,也是充分发挥设施投资效益的根本途径。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部、省政府和省建设厅的部署,进一步加大推进区域供水工作力度,力争用 5 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省域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管网之间联通,实现互联互备;同时加强对供水调度系统的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