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03560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科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科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科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科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 2225 题。(1992 年全国高考试题)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受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

2、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 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 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 子, 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调解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22.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

3、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核装置是基本相同的。B.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传输信息的。23.示意图中传输路线上用号码标出了十个位置。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微子无线通信过程中,应是传导距离最长的一段。B.从开始,“身怀绝技”的中微子便开始出现了。C.通过两处的,是达到几千亿伏特能量的质子。D.在处产生的介子,到或时变成了 子;到和处, 子又重新传递信息。24.在大水箱内,接替中微子束传输信

4、息的依次是(2 分)A. 子光子中微子B.中子 子光子C. 子光子D.原子核中子 子光子25、A.调解器是用来还原信息的装置。B.中微子通信的始端和终端都利用了核物理原理及其技术。C.经过磁场之后的中微子才成为束状并具有定向性。D.中微子通信利用了基本粒子的某些特性,是一种采用高薪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答案:22.B(2 分)23.A(3 分)24.C(2 分)25.C(3 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325 题(8 分)(1993 年全国高考试题)据美国 K 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

5、、“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23.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2 分)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

6、“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24.文末说的“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2 分)A.化学的 B.生理的 C.生物的 D.物理的25.下列与 K 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4 分)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答案:23.(2 分)B 24.(2 分)C 25.(4 分)CDF 评分标准:答对一项得 1 分,答错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只选三

7、项且全对无误得 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6 题。(1993 年全国高考试题)1990 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 2.6 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1987 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 0.635 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

8、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 12 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23.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2 分)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24.文中“两者

9、之间的联系”指的是(3 分)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B.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25.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3 分)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的结果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26.根据文中所述,在生物

10、进化系统树上,四角龙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图中 ABCD 哪一处?(2 分)答案:23.(2 分)B 24.(3 分)A 25.(3 分)C 26.(2 分)B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023 题。(1995 年全国高考试题)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 5 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 37 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 26 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 21 厘米和 10.5 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 21 厘米的电波在宇宙

11、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 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 37 个讯号,其中有 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 37 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 37 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20.文中的“三

12、次和两次”是指(2 分)A.向宇宙中的 37 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21.“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 分)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22.两位学者说,37 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3 分)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 200400 天在庞大

13、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A.B.C.D.23.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 分)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答案:20.(2 分)C 21.(3 分)B 22.(3 分)D 23.(2 分)C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0-23 题。(1996 年全国高考试题)加拿大某公司建造了一座示范厂,用酒精而不是用硫磺造纸浆。该公司董事长佩蒂说:“这是未来之路。用酒精制造纸浆意味着出现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技术。“如果在小规模工厂里取得成功的这项技术也能在正式规模的工厂里生产出较便宜的纸浆,它将对

14、纸价产生影响。这项技术还能消除造纸工业常有的臭鸡蛋味-硫化氢的气味。该公司使用的这种工艺叫 ALCELL(即酒精 ALCOHOL 和纤维素 CELLULOSE 的合成词),它使用酒精和水代替硫磺把木材分解成纸浆。这种工艺是加拿大在 1972 年发明的,以前从来没有实现商品化,但是这家公司希望它能使造纸工业发生彻底变革。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 10 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有ALCELL 工艺,只要耗资 3.5 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量较小。“他又说:“那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 350 吨而不是 1000 吨纸浆。“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

15、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这种工艺取得成功,它将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纸浆。20.第一段中提到“示范厂“,第二段中提到“小规模工厂“、“正式规模的工厂“,第四段中提到“小型厂“,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小型厂“就是“小规模工厂“,它不是“正式规模的工厂“。B.“示范厂“属于“小规模工厂“,“小型厂“属于“正式规模的工厂“。C.“示范厂“属于“小型厂“,也属于“小规模工厂“。D.“小型厂“不是“正式规模的工厂“,“示范厂“也不是“小规模工厂“。21.第四段中,佩蒂说“一天生产 350 吨而不是 1000 吨纸

16、浆“,他要说明的是(3 分) ()A.纸厂规模的缩小 B.纸张成本的降低C.生产流程的简化 D.纸浆产量的减少2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造纸工业通常会产生难闻的臭鸡蛋味-硫化氢的气味,这是因为在制造纸浆的过程中使用了硫磺。B.运用 ALCELL 工艺制造纸浆,使用酒精和水而不使用硫磺,因而避免了难闻的臭鸡蛋味-硫化氢的气味的产生。C.ALCELL 工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使用酒精和水而不是使用硫磺把木材分解成纸浆,所以不会产生难闻的硫化氢的气味。D.造纸工业通常以硫磺而不是以酒精和水为主要原料来制造纸浆,因而很难避免难闻的硫化氢的气味的产生。23.对于 ALCE

17、LL 工艺,佩蒂和邓肯森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对他俩看法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佩蒂认为该工艺能降低造纸成本,是一种无污染的技术,邓肯森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B.佩蒂认为该工艺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造纸成本,但邓肯森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C.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新纸浆厂,但佩蒂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D.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对造纸原料要求低,利于环境保护,佩蒂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答案:20.(2 分)B 21.(3 分)A 22.(2 分)D 23.(3 分)A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0-23 题。(1997 年全国高考试题)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

18、即颅脑与肠脑。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

19、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20.根据文意,肠脑之所以称为“脑”,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它是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而独立活动的神经系统。B.它的物质构成中含有神经细胞及对其起显著作用的物质。C.它具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D.它起源于管形动物的脑神经系统并从中分化出来。21.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

20、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2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A.应激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B.情绪的变化是肠脑和颅脑发生联系的重要渠道。C.进食和消化的需要是肠神经系统形成的基础条件。D.重要的肠神经系统因不能进入头颅而成为独立系统。23.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A.美国某些科学家否定

21、了每人只有颅脑的观点。B.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C.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胃疾病的产生补充了新的见解。D.美国某些科学家对人类某些器官的发生过程提出新观点。答案:20.(2 分)C 21.(3 分)C 22.(2 分)D 23.(3 分)B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326 题。(1998 年全国高考试题)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 1983 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

22、。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 1000 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

23、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 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24、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美国的那种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

24、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2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

25、新问题。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答案:23D 24 C 25 B 26 C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720 题。(1999 年全国高考试题)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

26、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HP。HP 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 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类似冬眠的现象吗?人类也可能冬眠吗?答案是肯定的。人在睡眠时也有体温降低、心跳放慢的现象,这在性质上与冬眠相似。

27、而身体硕大的熊的冬眠,为实现人类的冬眠提供了可能。如果以 HP 为线索,也许能重新认识熊的冬眠。一旦控制熊冬眠的遗传基因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不是不可能了。这样,人类就能把自身的代谢控制到最低极限,从而有利于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未来的宇宙旅行等。17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18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

28、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B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19文中认为“HP 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冬眠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BHP 是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HP 不能在非冬眠动物体内找到,而它的出现周期又跟冬眠动物的冬眠周期相同。D在发现 HP 之前,人们一

29、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冬眠,但是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有重要的启示。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答案:17、B 18、A 19、D 20、B九、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7-20 题。(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一个细菌经过

30、20 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

31、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

32、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17.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C用人工的方

33、法将生物胚胎融合而产生的后代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18.下列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多利”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B“多利”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利”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1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

34、力20.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繁衍方式改造的结果。B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有性繁殖是受精细胞经过分裂而长成胚胎,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而长成胚胎。C“多利”是科学家用它父母的体细胞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组装”出的克隆体,因此克隆羊“多利”没有亲生父母。D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这种技术表明利用动物的体细胞也能发展成完整的生命个体。答案: 17C 18C 19B 20D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2000 年全国高考试题)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

35、17 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 “小室”)加热到大约 100 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

36、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鼻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快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如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

37、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 1 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这篇科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代科学家使光速降低的基本方法,以及降低光速的用途。全文语言精练,没有过多的使考生难以理解的科技术语和理论阐述,内容也相对集中,且颇具趣味,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和解题要求。 这篇短文共有 4 道试题,重点考查“对

38、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三项内容。下面逐题加以说明。17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 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 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C 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 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答案 A 分析本题 A 项是正确项。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共出现两次,这两个“影响”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由于原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承接前一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来说的,因此这里“影响”一词应该是指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的降低。同时,因为本文一开始就说科学家所做的工作是“降低光速”,所以文中画线处“加强这种影响”应该是指加强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不应该指加强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