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及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以“企业 主体、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 术创新体系建 设,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经济委员会、甘肃省国资委、甘肃省总工会决定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一、基本宗旨和主要目标基本宗旨:以政府为引导、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的甘肃、为工业强省提供重要支撑。主要目标:通过应用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
2、持续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重点领域的企业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逐步培育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二、基本原则和总体部署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2合,优化资源配置,集成各方优势,营造有利环境,培育企业持续创新的内生机制。总体部署: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进行分类指导。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其开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 二次 创业 ”,推进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科技型中小企 业的孵化;对大中型骨干企业要支持其建立研发中心,增强其研发实力;对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
3、小企业要着重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壮大,实现新的发展;对实施了企业化转制的科研院所,加强其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支持、引导其发挥优势,在发展中做贡献。 三、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点内容一一一 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试点工作创新型企业是一种崭新的企业运行和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战略、制度、组织的创新,其显著特征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且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主要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创新人才,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能力,支持企业
4、加强管理创新和创新文化建设,引导企业走创新型发展的道路。“十一五” 期 间按照不同行 业、不同区域 选择 100 家左右符3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并制定创新型企业试点办法,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 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竞争和淘汰机制,对于试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二)引导支持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以研究开发共性关键技术为纽带,以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机构,形成各种层次的紧密型的产学研联盟,并给予优先支持;以各种科技园为载体,鼓励区内企业组成技术联盟,组织产学研
5、联合,开展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评估认定工作。 “十一五 ”期间,我省将逐步建立3050 个产学研联盟。(三)整合资源,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十一五” 期 间,省级 相关科技计划将引 导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科技研究开发任务,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机制,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根据甘肃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将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在近期可能获得突破的重点项4目给予立项支持。重点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承担的
6、我省重点行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四)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是其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源头, “十一五” 期间 ,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加快建立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省经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于具备条件的将推荐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省科技厅将重点在企业中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积极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要加快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速度, “十一五” 期间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重点实验室中工程类实验室建设,并向企业延伸。“十一五” 期 间,要
7、加 强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特色 产业基地建设,加大相关科技计划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完善有关管理办法,规范、新发展一批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在集聚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5展活力的增长群,是培育大型企业的摇篮。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引导其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
8、向发展。“十一五” 期 间,全省生 产力促进中心机构 总数发展到 20家左右,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从业人员达到 300 人左右;并实施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战略,初步构建起服务规范、特色鲜明、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全省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把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成为我省科技中介机构的核心。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范管理、制定标准、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估、认证工作。通过“ 十一五” 期间的建设,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到 4050 家,在孵企业达到 500 家。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企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充实技术力量。在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大力培育农业产
9、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公司+ 协 会+农民” 的农 技推广服务新体系。 继续深化推广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支持改革提升原有的农技推广机构,鼓励高校、农业研究机构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形成新的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6(六)激励广大职工为企业技术创新建功立业引导职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广泛开展职工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组织能工巧匠进行技术革新,发动职工参与技术市场建设,促进职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引导职工增强节约意识,发动职工改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四、主要保障措施(一)营造有
10、利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国务院关于实施的若干配套政策和促进企业 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制定我省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市(州)、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形成知识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政策,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二)加大引导性经费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根据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大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工程。充分发挥财政性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7元化、多渠道的科
11、技投入格局,为加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省科技厅整合资源,每年筹集 1000 万元资金建立“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试点、产学研联盟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建设。省经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也将在各自范围内筹集资金,用于工程实施。(三)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家成长和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大力提倡科技人才到企业就业或自行创业,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到企业创新创业,不断壮大技术创新队伍。深入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四)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
12、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大力发扬革故鼎新、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的自强自尊精神,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对全省人民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宣传教育,努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冒险、敢于竞争、严谨踏实的精神,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培育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推进自主创新。(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利用政府间科技合作渠道,引导和支持一批企业开展引进8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中,加大对大企业集团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的支持。(六)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统计评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行业(或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统计评估。加强考核激励,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宏观指导,整体推进技术创新工作。(七)建立组织保障体系省科技厅、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和省总工会建立厅(委)际“ 甘 肃省技 术创新引 导工程协调小组 ”,不定期进行会商,加强政策协调,协同行动,适时编印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简报,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进行阶段性检查考核,推动本工程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