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38797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07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07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07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07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7 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2007 年 质 检 工 作 的 指 导 思 想 是 : 坚 持 以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三 个代 表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统 领 ,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党的 十 六 大 、 十 六 届 六 中 全 会 和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 围 绕 依 法行 政 、 严 格 把 关 , 提 高 质 量 、 保 障 安 全 , 服 务 经 济 、 促 进 发 展 ,高 举 “以 质 取 胜 ”的 旗 帜 , 在 全 面 履 行 质 检 各 项 职 责 、 整 体 推 进质 检 事 业 发 展 的

2、同 时 , 抓 亮 点 , 攻 难 点 , 扩 大 结 合 点 , 进 一 步 提高 质 检 工 作 的 有 效 性 , 为 推 进 我 国 质 量 总 体 水 平 的 提 高 , 促 进 经济 结 构 调 整 和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发 展 做 出 新 贡 献 。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 2007 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须把握以下要点。一、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着力提高整体质量水平1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启动“百家企业争创世界名牌工程”,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中国名牌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引导、鼓励企业制定争创世界名牌的赶超

3、目标和措施。举办中国名牌博览会和中国名牌高层论坛。研究修订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机制。科学制定 2007 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培育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特色的名牌产品。加强中国名牌产品的后续管理和监督。建立中国名牌企业数据库,加强数据的宏观分析和研究。2继续深化质量兴市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质量兴市、品牌强市绩效标准。推动全国广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力争 2007 年底达到 1200 个市县,对口帮扶达到 25个市县。努力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实施。3加强质量综合管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质量区域

4、监管有效模式和管理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区域监管政策与配套方案。总结系统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成功经验和政策措施。广泛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努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表彰一批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大力推进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研究提出国家质量奖励条例。加强产品防伪监督管理。4 加 快 质 量 信 用 监 管 体 系 建 设 。 探 索 建 立 以 企 业 签 署 质 量诚 诺 申 明 为 形 式 、 以 民 法 为 保 障 的 企 业 质 量 诚 诺 自 律 制 度 。 以 融合 企 业 质 量 档 案 和 企 业 质 量 信 用 管 理 软 件 为 基

5、础 , 加 快 “金 质 工程 ”中 企 业 质 量 信 用 数 据 库 系 统 的 设 计 和 开 发 。 加 强 与 有 关 部 门间 数 据 交 流 。 理 顺 质 监 系 统 和 检 验 检 疫 系 统 分 工 合 作 机 制 和 质 检系 统 质 量 信 用 监 管 体 系 建 设 与 社 会 信 用 体 系 建 设 的 衔 接 机 制 。 突出 建 档 企 业 、 重 点 企 业 和 重 点 行 业 的 分 类 先 行 。 建 立 形 成 统 一 的质 量 信 用 信 息 平 台 。5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推进实施“百百万万”放心商品工程。初步建成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市县三级产

6、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电子监管网效果初步显现,基本满足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6进一步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完成缺陷产品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结合缺陷产品管理条例立法计划,完成相应重点配套工作。逐步建立起缺陷产品召回早期预警、早期监控和完备的应急处理机制。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评价研究。在做好缺陷汽车召回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儿童玩具和儿童用品、消费类电气产品、电动工具产品纳入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7 做 好 质 量 竞 争 力 指 数 研 究 、 测 评 与 公 布 。 进 一 步 做 好质 量 竞 争 力 指 数 测 评 。 积 极 推 进 地

7、 区 、 行 业 质 量 竞 争 力 指 数 测 评试 点 工 作 , 运 用 质 量 竞 争 力 指 数 测 评 的 方 法 , 进 行 多 种 形 式 与 多种 经 济 成 份 的 质 量 竞 争 力 比 较 与 分 析 。 在 质 量 月 期 间 , 会 同 国 家统 计 局 公 布 国 家 、 地 区 、 行 业 质 量 竞 争 力 指 数 。 完 成 企 业 质 量 竞争 力 指 数 的 研 究 , 组 织 开 展 企 业 质 量 竞 争 力 指 数 测 评 。 积 极 推 进服 务 质 量 指 数 的 研 究 , 有 效 促 进 服 务 领 域 规 范 化 发 展 。8 加 强 设

8、 备 监 理 工 作 。 完 成 设 备 工 程 监 理 管 理 条 例 的 立 法 调 研 和 征 求 意 见 工 作 。 修 订 和 完 善 与 设 备 工 程 监 理 管理 条 例 相 配 套 的 有 关 部 门 规 章 。 继 续 开 展 设 备 监 理 单 位 甲 级 、乙 级 资 格 证 书 核 发 工 作 。 加 强 对 设 备 监 理 从 业 人 员 的 教 育 培 训 工作 。二 、 深 入 开 展 食 品 生 产 加 工 业 整 治 , 全 面 加 强 食 品 质 量 安 全 监管9 完 善 食 品 质 量 安 全 市 场 准 入 制 度 。 完 善 市 场 准 入 审 查

9、 细则 , 提 高 各 类 食 品 审 查 细 则 的 可 操 作 性 。 组 织 实 施 全 国 传 统 特 色食 品 市 场 准 入 工 作 , 将 具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食 品 、 地 方 风 味 食 品 、 传统 工 艺 和 地 方 特 色 原 料 加 工 的 食 品 纳 入 市 场 准 入 管 理 。 全 面 加 强食 品 生 产 加 工 小 企 业 小 作 坊 监 管 工 作 。 积 极 借 鉴 其 他 国 家 食 品 分区 域 销 售 、 分 区 域 管 理 、 分 区 域 加 贴 标 志 的 经 验 和 做 法 。 研 究 建立 食 品 标 签 监 管 制 度 和 完 善

10、 食 品 市 场 准 入 的 强 制 检 验 制 度 。 实 现食 品 许 可 网 上 审 批 。10. 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督。全面实施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动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进一步加强化妆品许可证管理。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原料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惩处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在企业宣贯、企业审查、发证检验、审查员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生产许可工作制度,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重点解决区域性、行业性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在食品中加入非食品原料的问题。根据企业保证产品质量

11、安全的能力,实施分类监管,重点扶持一批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龙头企业。11完善食品安全快速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大力推广应用食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实现全国 31 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日常安全卫生监管信息基本纳入预警信息采集系统,41 个国家级食品质检中心日常检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区、重点产品、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扩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范围。重点针对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中无法覆盖的项目,开展风险监控工作。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办公手段,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快速反应的能力和水平。12加大食品召回工作力度。对存在致病菌、化学性污染、使用非食用原料生

12、产加工的高风险性食品,加大实施召回工作的力度。建立鼓励机制,实施食品召回分类管理制度,鼓励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召回问题食品。制订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食品召回工作。从肉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着手,探索建立高风险食品溯源制度,实现从生产加工源头的溯源管理,降低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危害。13建立高风险食品溯源管理制度。从肉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着手,探索建立高风险食品溯源制度,实现产品产地、原料来源、主要配方、添加剂成分、出厂检验等食品安全卫生信息的可溯源管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快速反应,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14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度

13、、信息采集制度、应急检验制度、专项抽查制度、专家评估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研究制订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制订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手册。组织实施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15突破小企业小作坊监管难点。强化分类监管,从高风险食品入手坚决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对植物油、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前 10 大食品行业高风险产品组织大规模专项抽查。对存在致病菌、化学性污染、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的高风险性食品,坚决实施召回制度。继续坚持“引导、规范、监管、便民”的原则,在全国全面推进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提升工程。根据总局制定的小型食品生产

14、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引导和促进小企业小作坊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探索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地方发证区域限售制度。16完善督导制度和加强技术支撑。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制度和培训规划。加强对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社会信息员的聘任、使用和管理工作,加强对三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监管能力,促进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培训纲要,实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素质提升工程。有重点、有计划地对各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检查指导。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科研工作,带动全系统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和监管工作水平。三、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提高

15、从源头抓质量的水平17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完善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统一领导,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的分类监管,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下移。进一步建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管到位的层级负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制体系,加快制定出台产品质量监督条例,进一步强化对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继续做好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南动态管理和调整修订工作。18完善生产许可工作。以贯彻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主线,全面推进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继续做好生产许可证发证目录的完

16、善和报批工作。认真组织做好省级生产许可工作,进一步研究下放部分量大面广产品的生产许可审批权。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组织进行分行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规范有关规定,加强对生产许可工作的监管。实现生产许可证网上审批。继续做好有关收费标准报批工作。19改革国家监督抽查制度。选择日用消费品、食品、建材、农资、重要原材料、基础元器件等产品开展可比性跟踪国家监督抽查,突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提高监督抽查结果的可比性。对抽查中发现的存在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集中整治,开展专项抽查。对抽

17、查中发现的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的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抽查力度和频次,达到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提高一个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目的。修订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国家监督抽查工作的有关程序、要求,研究制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增强全国监督抽查的统一性。20 完 善 和 规 范 产 品 质 量 国 家 免 检 工 作 。 进 一 步 严 格 条 件 、强 化 监 管 、 确 保 质 量 和 权 威 性 , 提 高 公 开 透 明 度 , 充 分 发 挥 扶 优扶 强 作 用 。 全 面 总 结 免 检 制 度 实 施 成 效 , 研 究 实 施 免 检 制 度 创 新措 施

18、 。 修 订 产 品 免 于 质 量 监 督 检 查 管 理 办 法 , 研 究 制 定 产品 质 量 免 检 实 施 通 则 及 各 类 产 品 的 实 施 细 则 。 合 理 确 定 免检 目 录 , 科 学 设 定 免 检 条 件 , 完 善 产 品 免 检 申 请 表 , 统 一 规范 免 检 工 作 文 书 。21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落实对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的各项措施,强化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对检验机构监管的职责。继续组织做好检验机构能力提升项目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科研项目。做好 2007 年新增机动车安检机构规划设置方案,加快开展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

19、。四、深入开展打假治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22 突 出 抓 好 重 点 打 假 工 作 。 以 确 保 食 品 质 量 安 全 为 重 点 ,实 施 食 品 质 量 安 全 专 项 整 治 “百 千 万 工 程 ”, 突 出 抓 好 食 品 生 产加 工 小 企 业 和 小 作 坊 整 治 , 严 厉 打 击 制 售 假 冒 伪 劣 食 品 违 法 行 为 ,以 推 动 形 成 区 域 经 济 优 势 为 重 点 , 选 定 10 个 左 右 的 食 品 质 量 安全 区 域 性 问 题 较 严 重 的 地 ( 市 、 县 ) 为 总 局 挂 牌 督 办 点 , 集 中 整治 区 域 性 质 量

20、 问 题 。 以 建 立 公 平 竞 争 市 场 环 境 为 重 点 , 开 展 农 资 、建 材 、 汽 车 配 件 、 “地 条 钢 ”、 “黑 心 棉 ”、 食 品 、 化 妆 品 、 特种 设 备 、 加 油 机 计 量 、 生 活 用 品 、 节 能 产 品 、 保 护 知 识 产 权 等 专项 执 法 打 假 和 整 治 , 突 出 抓 好 区 域 性 、 行 业 性 质 量 治 理 。 以 不 断开 创 执 法 新 领 域 为 重 点 , 研 究 实 施 在 服 务 领 域 开 展 质 量 技 术 监 督行 政 执 法 工 作 , 促 进 现 代 服 务 业 的 发 展 。23.

21、 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通过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坚持与名优企业联手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建立相关制度,逐步形成政府部门依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维权和社会监督的打假保名优协作网。24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方法。按照“打击、疏导、帮扶、规范”方针,总结推广连云港、临沂经验,在区域整治的同时,引导开展争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创新、推广和应用假劣产品快速辨别方法和技术。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攻关,尤其是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质量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攻关,研究新的违禁原料检测辨别技术方法。推进技术保障和执法检测设备的前移,组织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深入执法现场,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

22、进12365 举报投诉系统建设,依托 12365 消费者申诉举报消息,及时发现案源,及时发布产品质量警示。25建立健全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打假治劣长效机制、打假联动工作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加强对执法打假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科学指导。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坚持公布“黑名单”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快执法督查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完善系统内、省际间案件通报协查、案件移送等制度。26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指导。坚持综合执法,进一步加强对执法打假工作的统一协调。加强执法指导,细化执法行为规范标准,严密执法程序,狠抓

23、办案质量,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研究建立执法绩效考评体系,明确考核评议标准,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奖励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出台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执法稽查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制约执法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改善执法装备,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实现执法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五、推进实施标准战略,实现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发展27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发布食品安全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计划并实施。加快标准的修订,完成一批急需的食品标准。安排一批食品安全标准的前期研究。加强对食品标准化基础知识的培训和重要标准的宣贯工作。建立健全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修订一批急需的安全规程和技术要求。着力抓好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把和谐社区、和谐村镇、服务标准化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选择一批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步伐,在抓好已下达的 13884 项国标制修订任务的同时,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