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文化分析模式劳顿的宏观文化分析课程模式斯基尔贝克的微观文化分析课程模式文化分析课程模式的综合分析第一节 劳顿的宏观文化分析模式 一、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 (一)逻辑起点的转换 儿童中心论 知识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 (二)理论基础 课程要致力于最普遍意义上知识的传播 课程编制应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利用哲学确立课程永恒的价值标准;利用社会学规范课程的事实判断标准;利用心理学为课程编制提供方法论基础。 儿童是课程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教师如果不能传授儿童某方面的东西,不能关注儿童,教师便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但是如果课程编制完全以儿童需要和兴趣为依据,并将此作为课程编制的唯一理论基础使不足取的。 知识中心论可以被课程编制所借鉴,因为无论教育是什么,课程都必须重视知识的传授,都必须确保所有重要的知识不被忽略。但仅仅以知识中心论作为课程编制的基础又失之偏颇,应该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结构中。 社会现实适应论的课程观是表面化的,肤浅的,以此作为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容易导致课程方案在知识的价值判断、个人需要,以及外部世界动荡多变的客观现实方面缺乏充分的考虑。 二、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