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第八册数学精品课教案教师姓名 陈秀芬 任教班级 401、402 精品教案:课题 位置与方向设计者 陈秀芬教材解读: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位置与方向是指辨别平面上两物体之间的位置与方向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经验。并通过前段的学习,已经能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2、,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根据“课标” 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上设计与学生相关的情境引入,确立解决感兴趣的问题成为本课的主要线索,让学生在“ 学中玩、玩中学 ”,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以学生为主体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
3、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猜猜我这手里拿的是什么?猜对就是你的。师: 我这只手里是什么?你说?师:果冻,不好意思。再猜我这手里是什么?你猜?师:是吗?是什么?师展开是一张纸,写着“帮助”。师:需要帮助的不是我,是这位游客。师:一位外国旅客来生:糖果。生:果冻。生:酒店。生:文化公园。生:国贸。生:文化公园。通过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设置了悬念。 到了我们小学,他想游览两个比较有名的地方,你猜一猜,他想去哪里?师:你猜,他想去哪里呢?师:我们听一听。
4、师播放课件师:哪里?师继续播放课件,师:你猜对的请举手。师:请你来告诉这位游客,酒店和国贸各在小学的哪个方向?师:还有另一种说法吗?师:两个同学都答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位置与方向。生:东南方向。生:一个在东偏南,还有一个在南偏东。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1、教学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角度)师:你能用数学的语言,多少度的形式告诉这位游客,银泉酒店和文化公园的具体位置吗? 师:拿出你的量角器来试一试。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你是怎么量的?师:我们在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首先要,全体读。课件显示:1、量角度时量角器的 0 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与横坐标或纵坐标重合)。2、量角器中心点要
5、和角的顶点重合。(坐标中心点重合。) 3、从 0 度数起。师:下面我们看看,酒店在小学(东)偏(南)( 400 )方向。 师:文化公园在小学的(南)偏(东)(200)的方向。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能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地方的角度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边说一边做。生:中心点对齐小学,0 刻度线对齐东西方向。再判断东偏南400。(生在纸上画出国贸的位置。)生:然后文化公园在古四小学的南偏东 200 方向。全体学生齐读。生边读,教师边解释。生:因为70+20 90。生:因为东南方向的夹角是 90 度,所以 70+20 度就是先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所在位置的角度,然后是距离,这样分开来处理,能让学生清楚地
6、认识这节课的两个条件分别是:角度和距离。使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层层递进形式 ,使学生学渐进地学,把重点分散,使学生学得轻松。师:这里明明是从 0到 70 度,他为什么说是20 度呢?师:(东偏南 70 度),也可以说成是(南偏东20 度),在生活中,一般是说夹角较小方位。2、教学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具体距离。师:我们告诉客人具体的位置时候,除了要告诉他方向,还需要一个条件,知道吗?师:假如一个格,一厘米代表的是 1000 米。请问,古四小学到银泉酒店的距离是多少?师:为什么是千米?师:公园离小学的距离是师在黑板上板书。(1)酒店在小学( )偏( )( )的方向,距离( )处。(2)公园在小学的
7、( )偏( )( )的方向,距离( )处。师:下面我们练习一下。小结:课件显示: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90 度。生:距离。生:3 千米生:因为这里有三个格,每格是 1 千米,所以是3 千米。生:1500 米。生齐答:方向、距离。三、运用新知,灵活应用1、填空 P18学生翻开书本 P18,完成第一题。教师巡视。课件显示。出示中国地图。师:量一量,说一说,地图上六个地方分别在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分组完成,第一小组完成请个别学生来说答案。生 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东 )( 250)的方向上,距离是( 400)米。生 2:书店在小明家( 东)偏通过第 1
8、 题练习,使到学生熟悉具体位置的说法,进行口头 表达力和观察力的训练。第 2 题游戏,是在巩固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培 训学生观沈阳,第二小组完成香港,第三小组完成海口,第四小组完成昆明,第五小组完成乌鲁木齐,第六小组完成西安。拿出量角器和尺子试一试。师: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观测点在哪里? 师:我们要在北京这里画一个坐标。师:下面各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昆明在北京西偏南 400,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请一个同学来,你来试试。师:第五组同学,我们一起来看。在投影上显示。师:第六组的来看看,同意的举手。3、游戏:抢捂准确位置(先是两生在黑板,然后同桌)(奖励:看男生长得
9、帅还是女生长得漂亮,师在小黑板画出两种人物,抢对的长五官)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来,请看规则:课件显示:游戏:(火影者寻宝)规则:以班中某位学生为观测点,根据老师的提示找礼物。师:想玩的举手。师拿着一个坐标物。 师:以黑板为北方,在这位同学的西偏北 100 约一米的地方有宝藏。师:改变地方,这位同学的东面,大约 5 米的地方有宝藏。师:在你的西南面,(南)( 300)的方向上,距离是(200)米。生 3:邮局在小明家(西 )偏(南)(350)的方向上,距离是(500)米。生 4:游泳馆在小明家(西)偏(北)(400)的方向上,距离是(600)米。生:北京。 每组派一个代表,在投影上显
10、示答案。每人都说说是怎么完成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生齐读:海口在北京南偏西100 的方向,距离2320 千米。生:不一样。请一名同学在投影上显示,确定:南偏西 400,距离 2030 千米。生齐读:乌鲁木齐北京西偏北150 的方向,距离430 千米生迅速找出宝藏。生也能迅速找出宝藏。蔡的灵活性和准备性这个游戏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培训学生 的空间位置的观念。或者是南偏西 100 方向约1.5 米左右有宝藏。游戏继续。 师:在你的西偏北大约 400 左右,5 米的地方有宝藏。师:在你的北偏西大约 200,大约 4 米的地方有宝藏。师:在你的东偏北250 左右 3 米的地方有宝藏。四、欣赏五、火影者与小
11、丸子争霸赛:课件显示生活中的位置与方向。课件出示:日本大地震:震中:在北纬 38.322度,东经 142.369 度,日本本州岛台港东 130 公里处。现在地球与地轴倾斜度为 49.5 度,日本板块向北美方向移动了 3.6 米。在定向运动活动中,也必须用到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规则:男、女生各出一人,到黑板上看图并听老师读题,找出正确答案迅速用手捂住,先捂住答案者为胜,在脸上长一处五官,为自己能长得漂亮点努力哟。师:南偏东 300。男女生快速地指向正确的位置。赢的一方可以为脸上长一处五官。教师先示范玩法,接着学生玩。全班以小组形式继续玩这个游戏。设计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巩
12、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活动。六、全课总结。师:对于位置与方向,你知道些什么呢?师:用在生活中哪个方面呢?师:你对这节课有什么想法?师总结:确定位置一生:知道位置与方向对我们很有用。生:指路。 生:更加丰富。有玩的,又可以学生到东西的。课末,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有利于学生对于今节课学习内容的整理、归纳。定要告诉别人:方向和距离。还要注意你是站在哪个观测点。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角度(方向) 观测点距离教学反思: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
13、学的情感体验。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
14、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
15、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精品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设计者 陈秀芬教材解读: 以公路为背景,画出了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作提示性介绍。例 1 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
16、题。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学生说出 40+56 和 56+40 这两个算式,一般不会有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促进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接着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发现的这个规律命名,由此引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2、发展灵活的思维。教学重点: 解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课时分配: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17、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二、新课教学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1结合例 1 的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点。 提问:“上面的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接着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说出:137357 和要求学生根据提供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计算?”(如果学生说仍用原来的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出:357137494(千米)
18、,教师板书:137357357137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37加 357 与 357 加 137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2、再出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提出:能不能只从这一个例子就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教师指出: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结论,我们必须多考察几组不同的算式。教师板书出下面的算式:18171718124235235124再提问:“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里应填什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几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几点: (1)这三个等式中,357137 的结果相等
19、。然后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 137 和357 两个数相加。)不同点是什么?(等号左边是 137 加 357,等号右边是 357 加137。)观察一下这几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算一算,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地说明用字母表示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后提出:如果用字母 a 和 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
20、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和概括的能力第二单元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两个加数。)(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提出: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大家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一规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接着教师提问:“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完成课堂作业本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ba使学生明确以前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加法交换律的。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新课刚结束就配以填空、判断、验算多种形式的联系,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确建立,同时也及时地巩固了新知。简明扼要的、纲领式的板书反映本课主要内容,体现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性、系统性在整个板书中充分体现。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181717181242352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