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线粒体n 能量转换细胞器 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将质子浓度梯度转换为ATP,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n 半自主性细胞器 自身含有DNA,功能活动和装配受核基因和自身基因的共同控制。线粒体的发现及生理活动的认识过程:n 1897年Benda发现了线粒体n 1912年,Kingsbury认为线粒体是氧化作用的部位。n 1913年,Engelhardt 证明了磷酸化与氧的消耗是耦联在一起的,即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是偶联。n 1943-1950年,Kennedy 和Lehninger 证明了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氧化均发生在线粒体; 次年, Lehninger又发现氧化磷酸化需要电子传递。n 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用电镜对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细致观察,将其生理活动同结构联系起来,并证明了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是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的。 第一节线粒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一、形态大小n 线粒体一般呈条形或椭圆形,有内伸的“嵴”,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蛇形、分支状等。 n 大小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一般横切面直径0.51.0m,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