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应对一、突发事件的报告标准二、诺如病毒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流程四、调查报告的撰写五、信息安全六、传染病督导考核标准七、消毒效果监测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 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 各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等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标准 1、鼠疫:发现 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 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 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
2、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 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 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 ;或 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 /戊肝: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 /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3 天内,同一学校、
3、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 2 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 1 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 5 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 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
4、、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高发地区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 1 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 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 1 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 : 1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 1 个月内,发现 5 例(高发地区 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 3 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 1 个月内发现 5 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 1 个月内发现 2 例
5、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18、流感: 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 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 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 19、流行性腮腺炎: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 1 例及以上。 21、手足口病: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 /居委会发生 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5例以上,但不足 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 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 /居委会发生 3例及以上,但不足 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 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