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37 南 平 市 数 字 信 息 产 业 发 展 规 划(20172025 年 )工 信 部 赛 迪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研 究 院中 国 电 子 信 息 产 业 发 展 研 究 院 ( )南 平 市 经 济 和 信 息 化 委 员 会2017 年 11 月电子信息研究所互 联 网 研 究 所 338 339 前 言数字信息产业是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信息为主导要素,向用户提供信息技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产业形态,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数字信息产业,对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
2、化、智能化为主要趋势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正澎湃发生,给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入的改变,逐 渐形成数字信息产业这一具有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爆发力和快速成长性的产业形态。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数字信息产业的战略意义,大力倡导和支持其发展。我国和福建省已先后发布多份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信息产业,是南平市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对南平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激活发展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规划旨在为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提供
3、指导。规划期为 2017 年至 2025 年。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340 (一)发展基础1数字信息产业初现雏形近年来,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保持稳步增长。2016 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 148 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58 亿元。产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已建立 1 个国家级、3 个省级、3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三金电子等 37 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 企业” 。延平、建阳、顺昌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和延平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初步形成;武夷智谷 软件园建设 快速推进,已吸引浪潮集团、南威软件、东华软件、航天科技、千方科技、恒峰信
4、息等企业入驻;南平市物联网产业促进会宣布成立,物联网产业园正抓紧筹建。2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深入数字信息技术在工业、商贸、民生、政务等方面推广应用,促进了各行业领域的创新升级。2015 年,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 0.7、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 70。精细化工、机械、生物医药、电子等主要行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显著提高。截至 2016 年,全市列入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115 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达 1283 家,已建立大武夷智慧平台、“南平 e 购”微信商城、“513 购”等电 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交易达到 323 亿元;电子商务园区、县级运营中心、镇服务站、
5、村服务店分别达到 11 个、10 个、54 个、 508 个,网店达 11877 个。智慧政务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电子健康档案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学籍信息化管理及网络图书馆、远程教育 341 等功能。3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南平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智慧数据承载网建设加速,关键网络能力提升明显,出口带宽能力加快扩大,全市出口光缆路由已达 11 条,出口带宽总容量达到 6T。网络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实现,高速光宽带网络已覆盖所有城区、商业楼宇、景区、乡镇所在地和主要行政村,城区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 100Mbps,乡镇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 20Mb
6、ps 以上。4G 通信网络建设取得实效,全市主要区域实现4G 网络广覆盖。有线电视 NGB 改造及数字 电视整转全面实施,全市双向数据业务覆盖率达 90%,城区及各县市城区实现 100%双向业务开通能力,全市数字电视用户数达 65 万户。(二)发展条件与优势1布局条件:新城新区建设提速,产城融合空间大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和建阳撤市建区,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武夷新区全面加快建设,各类发展要素加快集聚;延平新城产业启动区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邵武、光泽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产业 园区和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加快统筹推进,创新城市空间规划与空间资源供给,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有利于探索规划数字信息产
7、业发展新方式,实现“ 产城互动、融合发 展” ,培育产业集聚新格局。2产业条件: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行业应用需求旺“十二五”期间,南平市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 化,现代农业和“5+3 ”等二、三次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千亿五百亿产值行动计划加速实 342 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700 亿元。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2016 年新增国家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 7 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 年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56 家。南平市“十三五 ”规划 纲要及现代绿色农业 、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重要产业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8、产业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需求旺盛,为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行业应用土壤。3交通条件: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开放合作能力足南平市建成、在建和列入国家中长期路网规划的铁路总里程突破 1000 公里,建成、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1000 多公里,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首位,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武夷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武夷山新机场选址正式获批。闽江航道(南平段)整治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 ”发展规划。水路、陆路、空路和铁路组成的“四位一体 ”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即将形成,与其他城市及外省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带动区域间资本、技术、人力、信息等要素的交叉辐射和优化配置,有
9、助于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南平市的影响,为南平紧跟市场需求、加强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和跨区域合作奠定重要基础。4. 生态优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招商引智基础佳南平是闽江的源头,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生态县 4 个、省级生态县 5 个,森林覆盖率达 77.3%,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全省 343 前列。武夷山市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9 个县(市)均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4 个县(市)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优越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南平市吸
10、引产业投资和人才聚集,也为南平市发展面向智慧旅游、电子商务、智慧健康养老、现代绿色农业等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了施展空间。5. 后发优势:产业创新变革加速,特色发展机遇好国内外经济发展正加速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导要素的经济活动转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涌现和发展,使数字信息产业领域的产品形态、服务形态和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模式等发生重大变革,带来难得的后发赶超机遇。南平市应准确把握数字信息产业新趋势,加快布局新兴领域和高附加值领域,加快探索高技术含量、生态化、特色化的数字信息产业发展道路,进而助力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三)面临问题和挑战1. 产业链不完善,不利于
11、产业做大做强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起步较晚,整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发挥不明显,产业链环节发展相对孤立零散。一方面,南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集中于碱性电池、电缆、金属结构件加工、LED 显示屏清洗切割等细分领域,产业链本地化配套比例较低,对下游整机产业衔接、支撑不足,导致企业产值相对稳定但上升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南平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中于服务外包和系统运维等环节,软件生产和方案设计类企业严重缺失,导致发展层级不高,无法满足本地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巨大需求。 344 2. 载体建设滞后,不利于产业优势形成与珠三角地区及福州、厦门等地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相比,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园区建设相对
12、滞后,尚未形成集聚发展。现有产业园区发展重点和招商方向聚焦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联系与协作机制有待增强,专业化分工格局尚未形成。园区内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具备行业影响力和产业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生态集聚效应难以形成。3. 智力资源短缺,不利于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方面,南平高校院所数量少,数字信息产业相关专业短缺,人才供给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地高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毕业生偏向选择外地就业,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严重制约了本地企业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提升。智力资源吸引方面,创业创新环境尚待优化,对研发型企业、企业研发机构、创业创新团队的吸引力不强,引 进的领
13、军型、创业型团队和人才难以在本地扎根,面临人才二次流失的风险。随着周边数字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生活配套更加成熟完善,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在培育人才和引进智力资源方面的困难可能进一步加大。4. 周边虹吸效应,不利于资源吸引集聚南平周边的福州、厦门等福建省内地市目前均将发展数字信息产业作为工作重心,在税收、土地使用、资金信贷、人才激励、产城配套等方面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已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集聚和区域产业品牌效应,对南平市招商、引资、引智带来巨大挑战。南平市在产业环境建设方面力度不足,对产业要素资源汇聚的吸引力 345 不强,导致项目引进竞争力弱,引进企业根植性不强,自身资源在
14、周边强势地区的虹吸效应下面临不断流失的风险。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高举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紧抓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南平市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积极对接先进地区数字信息产业创新溢出和产业转移需求,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资源集聚能力,构建完善数字信息产业链条,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将南平市打造成为沿海地区数字信息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我国知名的生态型数字信息产业创新基地,
15、将数字信息产业打造成为南平市增强经济动能的新引擎、服务社会民生的新途径、促进创业创新的新手段,推动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二)基本原则创新发展。主动适应数字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新态势、新趋势,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培育产业和经济增长新动力。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全球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大潮,积极对接省内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加速吸引集聚数据、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产业资源,加快跨越产业进入门槛、推动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互补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发展格局。 346 特色发展。瞄准特色软件产品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
16、领域,结合本地发展需求,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带动数字信息产业链构建和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形成政产学研用统筹推进的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同发展合力。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信息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增长点培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升级改造作用,增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竞争力,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构建起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数字信息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具有数字经济时代鲜明特征的数字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道路。产业规模目标。数字信息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过 300 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 50 亿元,其中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0 亿元、大数据产业销售收入突破 10亿元。集聚发展目标。培育和引进 20 家以上数字信息龙头骨干企业,培育 100 家以上数字信息领域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形成若干专项冠军企业。数字信息产业链初步完善,打造形成以延平区和武夷新区为两极的数字信息产业带。应用能力目标。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应用,提升行业应用水平,提高政务和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