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 2010年 7月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和部分大题答案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C. 黑格 尔 D. 鲍姆加登2.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 美的规律 B. 艺术现象C. 审美心理 D. 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3. 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 ( A. 主体的创造性 B. 历史的传统性C. 社会的普及性 D. 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4. 构成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2、 A.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B. 审美环境与审美条件C. 审美意志与审美愿望 D. 审美教育与审美素养5. 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 A. 大脑的发育完备 B. 自然环境的变化C. 物质 生产劳动 D. 社会交往的发展6. 比较自觉的审美活动产生于 ( A. 距今约 300-200万年前 B. 距今约 30-5万年前C. 距今 约 5万年前 D. 距今约 3-1万年前7. 所谓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其 ( A. 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B. 哲学思想 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C. 多种 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1 全国 2010年 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D.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8. 以下线条哪种
3、能使人产生优美感 ( A. 粗犷的直线 B. 锐角的折线C. 平直的虚 线 D. 纤巧的曲线9. 广义的荒诞实质是 ( A. 对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 B. 对庸人行为的嘲弄C. 对社会流行的批判 D. 对人生命运的揭示10. 在审美感知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是 ( A. 视觉与听觉 B. 嗅觉与味觉C. 触觉 与知觉 D. 平衡觉与重力觉11. 在发生认识论看来,用原有的心理图式去进行审美活动是 ( A. 同化过程 B. 调节过程C. 想象 过程 D. 感悟过程12. 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 ( A. 虚拟性 B. 感性C. 想象性 D. 情绪性13. 获得精神
4、的放松和快怡,是艺术的 ( A. 娱乐消遣功能 B. 认识功能C. 思想启迪功能 D. 社会干预功能14. 艺术品提供给我们最基本的东西是 ( A. 形象 B. 快乐C. 意象 D. 感悟15. 所谓艺术技巧是指 ( A. 艺术思维技巧 B. 艺术联系技巧C. 艺术审 美技巧 D. 艺术操作技巧16. 下列类型中属于时间艺术的是 ( A. 建筑 B. 绘画C. 雕塑 D. 音乐2 全国 2010年 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17. “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 ( A. 所有接受者必定要达到的层次 B. 接受主体鉴赏 活动的起始环节C. 接受主体感知最终的升华 D. 对创作主体意象的复制18. 在西方最
5、明确提出“ 寓教于 乐” 的思想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 D. 贺拉斯19. 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 ( A. 美善协调 B. 天人合一C. 逍遥自在 D. 渐修顿悟20. 审美境界的核心是 ( A. 力量 B. 自由C. 学识 D. 博爱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 美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A. 审美萌芽 B. 审美意识C. 审美思想 D. 审美学科E. 审美体系22. 将审美归结为本能的理论主要缺点是
6、 ( A. 混淆了人与动物行为之间质的区别 B. 不能得到多数学者的 认同C. 缺乏生物学的基础 D. 没有考古素材的支撑E. 忽视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23. 构成悲剧内涵的核心因素是 ( A. 奉献 B. 冲突C. 抗争 D. 毁灭E. 胜利24. 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有 ( A. 品位 B. 个性3 全国 2010年 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C. 能力 D. 品味E. 兴趣25. 意象的主要类型包括 ( A. 仿象 B. 兴象C. 喻象 D. 抽象E. 形象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6、 27小题每小题 4分,第 28、 29小题每小题 3分, 共 14分26. 审美形态答案:审美形
7、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 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 乐、 戏剧 、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27. “劳动说”答案: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 :毕歇尔、希 尔 恩、 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 确性: 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 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 些简单化。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 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 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
8、和心理学意义上 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 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28. 对比联想答案:是指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29. 灵感答案:灵感是指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 , 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 中突 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30. 自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审美对象?31. 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而存在?32. 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是怎样的?4 全国 2010年 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答案:审美经验中情感与
9、理智的关系: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在审美经验中,情感 和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 ,而情感又受理智的引导。33.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答: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 利性的统一;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34. 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答案:所谓“意境” ,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 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 时 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 间。意境 ,是中国独有的一个 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西方国家文学理 论中没有“ 意境” 之说。意
10、境与意象的关系,根据童庆炳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 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 调,它通过形 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 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 合化为一种意境。“ 意象 “ 与 “ 意境 “ 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 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
11、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 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可以举例 说明:如白朴的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 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 ,虽 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 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 挚的情感,缺乏“ 情与景” “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 “诱发”人想象的“ 审美 空间” ,缺乏意境,当然就难
12、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 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 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 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5 全国 2010年 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http:/ 我自考网整理 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断 肠人、天涯” 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 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
13、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 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 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 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 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 总之,意象与意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 细微区别。所谓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时, 总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家追求的 终极目标。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5 小题 14 分,第 36 小题 12 分,共 26 分) 35.试分析美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地
14、位。 答案: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美育在素质教育 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 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 别的教 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 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使人的心 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 识与道德的桥 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 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 颗丰富 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
15、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这是其他 教育无法做到的。 第二,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 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 识等 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 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 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 育之中去。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 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 为一个有机体。 6 全国 2010 年 7 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http:/
16、我自考网整理 第三,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 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 发生学来说,形象思 维是基 础,没有形象思 维也就没有逻辑思 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 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 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 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 识、道德 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 这样的现象:有 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 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 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 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四,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 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 单一知识,才能够培 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美国 诗人惠特曼 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 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