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电大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45162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美育电大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美学与美育电大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美学与美育电大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美学与美育电大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美学与美育电大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每空 1分,共4分)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情感的肯定。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君子” 。二、单项选择题( 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每题重分,共8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 )。A柏拉 图 B鲍姆加登 巳黑格尔 D贺拉斯2在20世纪80 90

2、年代以“艺术意境”、 “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 C )。A朱光潜 B蔡仪 C宗白华 D李 泽厚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B )。A悲剧 是通 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 显示命运的力量。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 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D悲剧 将人生的有价 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 B )。A先秦 时期 B魏晋南北朝 巳唐朝 D宋朝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

3、间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 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思海姆 D克 罗齐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8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c )。A梁启超 B王国维 C蔡元培 D鲁迅三、名词解释21、美学 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2、阳刚与阴柔 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常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

4、柔相济,阴阳互补。3、审美通感 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它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 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4、净化说 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著名美育理论。他认为悲剧具有净化心灵的情感功能,像宗教一样使人在狂迷之后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他认为这种“无害的快感“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人无关的美。答:错。这种说法只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

5、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2、美育与德育一样,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二者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答:错,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差异表 现为目的的差异、方式的差异和效果的差异,而两者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五、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2、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人与物之间的动感和主体的精神性快感。交感是指主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双向感动过程。动感是人与世界、心灵

6、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精神性快感不同于生物本能的满足,它指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升华,属于精神的解放和自由3、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4、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3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 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

7、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答:直觉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直觉。第一, 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这是因为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人是开放的存在物,感官就是主体向世界敞开的门户。通过感觉,人与世界展开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作为特殊感受方式的审美直觉也是美感心理的起点,例如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是自然美感产生的感性基础。第二,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和基础。审美直觉是对事物感性形式的观照, 这种过程就是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同构。情感赋予形式以生命,形式使情感得以 对象化,情感与形式的契合就

8、是 审美意象产生的前提。第三,审美直觉指向意义。有直接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情感,审美感觉、知觉、通感都在对事物形式的观照中贯注了情感,也强化了情感。情感驱动着想象,想象所建构的符号宇宙象征着人类的价值与意义。6、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答: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 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 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经验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 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 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

9、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 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六、论述题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答: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 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 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 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 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 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 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

10、典美学家运用“物感“ 来描述 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 感物“来描述主体对4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 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 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 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 对象成为活的形象。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11、。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 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2、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答:审美能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简言之, 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个体的审美能力是有差异的,但美育可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美育对个体审美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即能提高人敏锐地发现、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和能增强人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力。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强烈的情感活动形成巨

12、大的动力,推 动人积极想象和思考,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认识世界,形成对美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例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蜡 烛是平凡的事物,而诗人丰富的感情作用于它,使它们成为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当我们欣赏诗句,吟哦 诵读,情感的波涛激荡,想象的闸门开启,也在 这平凡的事物上面感知到动人的美, 这就是美育的作用。同时,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通过美育还可以提高受教育者从美的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美育培养的理解力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一种“审美“ 的 认识 。李商 隐诗中的春蚕、蜡烛,凝聚着诗人深厚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思考,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情感的执着和奉献。

13、这是艺术的形象,有意味的形象,是诗人审美地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创造性的结晶。 读者在这个鲜活而意味深长的形象里感悟到诗人对世界的审美理解和表达,感悟到诗人的创造力。这个感悟的过程也正是提高审美理解力、创造力的过程。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分,共4分) 51、形式感 2.自然符号 3.人工符号 4.强烈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 1分,共8分) 1、B 2、A 3、C 4、A 5、D 6、B 7、B 8、C 三、名词解释(每空 4分,共16分) 1、P107 2、P161 3、P195 4、P251 四、判断正误(每题6分,共12分) 1、P107错 2、P269错

14、五、简答题(每题 6分,共36分) 1、 P108 2、P127 3、P145-147 4、P162-164 5、P198-201 6、P239 六、论述题(每题 12分,共24分) 1、 P116-118 2、P247-251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调查题目: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调查结果:武侠小说能看占 57% 武侠小说不能看占 33% 武侠小说可看右不看占 10% 认识: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其实在于一个人的读书观。如若在看武侠小说是能抓住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及故事情节的安排等细致地加以分析,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从而提升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那有何不

15、可呢?当然,看武侠小说不能嗜之如命,更不能用猎奇的眼光看书中的刀光剑影。武侠小说的精神与风格,就是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答题要求: 1、自拟讨论题目 2、讨论方式为小组讨论 3、需列出发言提纲 6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 1一、 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 1、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表示对象。2、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介词,表示行为对象3、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介词,表示被 动。4、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 变成。5、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助动词,表示被动。6、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助动词,表示被 动。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语气词

16、,与何 组 成固定格式“何.为“8、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介词,引 进行为主动者。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介 绍比较的对象。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介词,引 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处所。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助动词,表示被 动。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 动词,遭受。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副词,仅仅,只是;是:指示代词,这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 指示代词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17、代词,这样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疑问词,怎么能。19、之二虫又何如? 用作定语,只指示、不称代,这7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此其所以败也。 代词,与“ 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原因。21、吾知所以距子矣。 代词,与“ 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处所。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一)莫:1、疑问代词,没有谁,不同。 2、疑问代词,没有什么,不同。(二)或:1、无定代词,不同。 2、无定代词,不同。(三)是:1、指示代词,这样,不同。 2、指示代词,这,不同。 3、判断词,正确,对,相同。(四)非:1、动词,非难,不同。 2、形容词,不正确,相同。3、

18、动词,责怪,不同。 4、副词,表否定,不同。(五)以:1、连词,表关联,不同。 2、副词,将近,不同。 3、动词,认为,相同。4、介词,凭借,不同。 5、连词,表原因,不同。 6、介词,表时间。三、说明下面字的意义1、竟:副词,终于。 2、少:副词,稍微。 3、颇:副词,稍微。 4、特:副词,但,仅仅。5、稍:副词,逐渐。 6、既:副词,已经。7、第:程度副词,但,只。8、但:范围副词,都。9、曾:情态副词,竟然。作业 28一、 解释下列名词1、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2、封事:关涉机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 。3、檄文:是诏令的一个附件,多用于征召、 晓喻、申讨,属

19、军用文书。4箴铭:用于规戒的文章。5、奏议: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公文。6、编年体:以时间为经, 历史事件为纬的一种编 排体裁。7、诏令:是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8、箚子:就是札子,用于臣子给皇帝解答某问题 。9、行状:提供给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提供史官作立传的资料。10、骚赋:摹拟楚辞而写的赋。11、文赋:散文化的一种赋体,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推动下产生的。12、纪传体:集中全面地描写历史人物的一种体裁。13、骈文:在辞赋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14、对策:皇帝就某一问题要求臣子回答。15、颂赞:歌颂赞扬的文章。16、古赋:骚赋以外的喊赋。17、墓志铭:为了长久地悼念死者所刻的碑文。1

20、8、记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线,把某一 专题 的记录集中起来。三、解释下列术语1、 传:传述的意思,传述经文的文义。2、 正义:也叫“疏“ ,唐人采用的一种注 经兼通汉 人注解的新方法。93、 疏:也叫“正义“ ,唐人采用的一种注 经兼通汉 人注解的新方法。4、 笺:表识的意思,指读书时有所顿悟用笔标识 在一侧。5、 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6、 章句:每章之后用韵语写成的“ 章旨“,总括全章大意。7、 集解: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8、 曰、 为、 谓之:用来释义的,而且是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9、 谓:被释词置前,解释词放后,常以具体解 释抽象,以分体解释总体。10、犹、

21、犹言:一般用于近义词作注,或引申 义解释本义。11、貌、之貌:一般用于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表示某种情貌,被释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12、读为、读曰:注明音读的,一般用本字注明假借字。13:之言、之为言、之犹言:一般用音义相同的词语 来训释。14、读如、读若:用来注音的,但有 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三、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 臣“ 、“父“、 “子“是名词活动动词,意为“ 做好国君的本份,做好官员各自的本份,像个父母,像个子女

22、“的意思。2、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10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 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 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之“:助词 ; “之齐语“:名词活用动词, 说齐国的语言; “傅“ :名词作动词,作师傅; “虽日 “:名词作状语 ,虽然每日; “谁“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意为“王与谁为善“。3、

23、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 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当“:动词 一般用法,应当; “乃“ :副词,于是,就; “族“:宗族“ 谢“:谢意; “许“ 赞许 。4、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 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 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 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 请如故。“谢“动词 一般用法,推托有病; “说“ :一般用法,游说; “来“ :一般用法,到来; “富 贵“ :使动用法,使.富贵; “死“ :一般用法,死亡; “然“ :指示代词,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