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45496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济南市历城二中高一(54 级)历史背诵提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了解西周的建立:西周: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公元前 771,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东周: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春秋:前 770-前 476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前 475-前 221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考点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分封制 重点掌握 (结合 P5 地图)1.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和扩大西周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鲁、晋)、功臣(齐)、古

2、代帝王的后代(宋、楚)3.受封者的权利:世袭再分封、任免官吏、征派赋役、组建军队4.受封者的义务:朝见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5.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家天下的宗族色彩。6.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边远地区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拱卫王室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影响:诸侯独立性强,为后来的诸侯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分封制遭到破坏。) 7.分封制崩溃:表现:葵丘会盟,问鼎中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变法原因:王室衰微,诸侯做大;(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适用,井田制瓦解

3、。(根本原因)宗法制 重点掌握 (结合 P6 图) 1、定义(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嫡长子、嫡长孙有王位继承权,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小宗是相对的。 周王室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周王与诸侯在政治上,君臣关系;血缘上,兄弟关系。4、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以后就会

4、疏远,封国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控制的效果必然减弱。注意: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2考点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占卜)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一:了解秦的统一1、原因:客观因素:(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顺应了时代潮流)经济发展,要求统一 (2)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3)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4)兼并战争统一。 (5

5、)法家思想为统一奠定理论基础。主观因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物质基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采取正确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2、统一者:秦王嬴政 都城:咸阳3、统一进程:公元前 230年公元前 221年 六国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考点二: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丞相 :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九卿(中央职能部门)2、三公九卿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

6、负责监察百官)太尉 : 负责全国军务)虚职3、评价:三公相互牵制、配合,从而集权于皇帝。 (“三公”制的实质) 。军政大事决策,先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考点三: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1、建立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郡县;秦朝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 36郡,郡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中央管理地方) 基层有乡、里、亭等3、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中央百官、郡守和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4、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

7、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一: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1、汉朝初年,高祖刘邦方秦实行郡县制,同时把同姓子侄和一些功臣分封到地方做王,形成 郡国并行 的局面。2、实施原因:吸取秦亡教训 3、危害:诸侯势力膨胀,不利中央集权4、解决办法:为消除郡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景帝“削藩” ,平定了“七国之乱”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诸侯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 。基本解决了王国危胁中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考点二: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善

8、)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皇帝 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批(核)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执行特点:三省之间既独立平行又相互制约(3)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代基本沿袭。注意:三省六部制度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本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考点三: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宰相。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

9、揽大权。考点四: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1、元朝地方管理: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或称行中书省、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腹里(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宣政院管辖。权利: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的开端。2、特点:通过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考点五: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自下而上推举官吏,郡国推举,举孝廉。选拔标准:注重品德2、魏晋南北朝时期:

10、 九品中正制。 选拔标准:注重门第弊端:出身贫寒有才能的人不能入仕为官;世家大族垄断政权,不利于中央集权3、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选拔标准:考试成绩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5、作用:积极: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4把选拔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消极:(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不是科举制本身问题,而是实行者问题。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四书五经”禁锢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

11、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注意:发展规律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选择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公正(相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一:了解明朝废丞相原因:鉴于元相权过重,相权威胁皇权经过: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还下令以后不允许再立丞相。作用: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考点二:了解明朝的内阁1、原因:明太祖废丞相后,政务繁多,力不从心2、内阁制的确立与演变:明太祖设置

12、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选拔殿阁大学士,入主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正式形成; (3)明宣宗时出现票拟,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 明神宗时期的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其权力来自于皇帝。3、评价:内阁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性质);阁臣升降、职权大小、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实质)考点三:了解清朝的军机处:雍正帝1、设置: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后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2、特点:机构简单,效率高,保密性好;军机

13、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4、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演变过程:加强君权: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5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置军机处)加强中央: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汉初)行省制(元)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考点四: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14、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使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祖国疆域。2、消极影响: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极易形成暴政;形成了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思想上: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考点一: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条件1、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山地、港湾众多,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促成海洋文明的发展。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雅典民主制存在的政治基础;3、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4、阶级关系条件: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是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力量5、思想文化条件:经济自由推动雅典

15、最早产生人文主义,民主、自由意识浓厚。由此看出雅典民主制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各方面具体国情的产物。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最主要的社会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雅典民主制产生是雅典公民伟大的创举。考点二了解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公元前 6 世纪初)改革内容:根据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废除债奴制等。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公元前 6 世纪末)改革内容: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16、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考点三: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黄金时代(公元前 5 世纪)1、民主政治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委员会以外的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发放工资” “观剧津贴” 。 (目的: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62、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称为“黄金时代” 。考点四: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1、特征:主权在民;法律至上;轮番而治;直接民主;自由平等、比例分配;集体决策。2、根本目的

17、: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3、实质:建立在奴隶主专政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4、积极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基础。5、消极影响: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过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二、罗马法考点一:了解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背景:习惯法,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 公元前 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2、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3、评价:标志着成文法的

18、诞生;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局限性)考点二:了解万民法取代公民法1、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BC509 年 BC27年)用以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仅限于罗马公民)2、万民法:罗马帝国时期(BC27 年之后) ,(1)原因: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矛盾显现,被征服者得不到法律保护,强烈不满。随着版图扩展,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新问题。为统治庞大国家,罗马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2)形成:初期帝国对行省上层大量授予公民权,

19、对外帮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护3 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3)完善:民法大全 颁布人物:公元 6世纪,查士丁尼 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注:罗马共和国:BC509 年BC27 年罗马帝国: BC27 年AD286 年BC395 年分裂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 476 年灭亡;东罗马帝国 1453 年灭亡7考点三:认识罗马法的作用1、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2、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3、作用:对当时: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权力提

20、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影响。(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4、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点一:了解英国“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 直接原因: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

21、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2、时间:1688 年 3、特点:不流血的政变4、人物:威廉(荷兰执政,詹姆士二世女婿)和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儿) 进口国王5、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考点二: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一) 权利法案:1689 年,为限制王权,议会通过。1.主要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掌握了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2.意义: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22、确立起来。(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基础:1689 年权利法案制定,君主立宪制确立形成:1721 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 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内阁产生过程:下院选举(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 出内阁名单8(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内阁、议会和国王的关系: 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 名义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垮台。首相的职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各部大臣 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有权解散议会。考点三:了解 1

23、832 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考点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 国王统而不治 首相掌握实权2、理解:英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君主保留,但议会掌权;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4)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3、影响:对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使得英国走

24、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独裁统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树立了一种模式,即君主立宪制度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考点一:了解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1、背景:松散的邦联带来严峻的形势;深受启蒙思想影响。2、1787 年宪法的内容:规定美国是联邦制、民主制、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国家权力结构)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周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25、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直接选出,任期两年。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任期四年,最多两任)9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期终身3、评价 1787 年宪法: 性质: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积极方面:为美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

26、确立起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 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考点二:理解美国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考点三: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1、三权分立,相互制约。2、两党【民主党(驴) 、共和党(象) 】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三、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考点一: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87

27、5 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 :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10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意义 :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实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一票共和) ;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考点二: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一)背景:德国统一1、原因:19 世纪

28、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2、领导者:普鲁士宰相:俾斯麦 3、方式:三次王朝战争4、建立:1871 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内容: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 (皇权至上)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任免宰相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各邦则保

29、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三)评价积极意义: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国家的统一,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极影响: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保留了封建专制残余,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考点三:理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其表现形式 权力中心英国:1689 颁布了 权利法案 ,逐步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议会)美国:1787 颁布了 1781 年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总统)法国:1875 年颁布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议会)德国:1871 年颁布了 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主立宪政体 (皇帝、国王)启示:1、各个国家建立的民主制度各不相同,体现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应该尊重各个国家的历史选择。2、模式多元化,承认文明多样,世界才能和谐相处。我们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时候应该坚持自己的模式。3、人类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时候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急于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