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47932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北京市教科院研究员 文 喆一、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由美国开始,又不断有人提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并随之而形成了若干以“有效”为热点的讨论话题,诸如“有效学校”、“有效课堂”、“有效评价”等等。这种本质上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讨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有关。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有效教学问题的再次提出,反映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与机制,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自身转型与完善的努力,也反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当代学校教育传统体制机制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四方

2、面:第一,随着教育权利的普及,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涌入各级各类学校,所谓“生源质量下降”成为世界性议题,那些建立在“精英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或者效度降低,或者走向失效;第二,二战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三个世界划分及经济分工的明确化,发达国家各阶层成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压力,弱化了“以读书求发展”的社会功能,从而导致了带有普遍性的学生学业水平下降和学习动力下滑;第三,信息技术与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促成了世界性的,至少是发达国家民众的生活方式的丰富化,大众传媒的空前普及与信息诱惑,刺激了儿童少年多样的生活追求,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向“苦读”的传统发出

3、挑战,为“努力文化”的延续营造障碍;第四,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间的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各种文化快餐,为不求“甚解”的受众,提供获取一般文化修养的“成功”捷径(例如所谓的“XX 替代大家读书”的“评述”,“聊天”的方式,以视频为主的知识介绍方式,等等),于是,一方面减轻了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削减了学习者通过学校教育来求知的动力。当然,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与发展,现代社会也为学校改革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的机遇与方法、2工具。正是从这一双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才不但成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解的改革诉求,并因而成为当代世界性的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4、。二 、实际上,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差异,发达国家教育界提出的“有效教学”问题,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美国学者玛扎诺等人在其所著的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实际上把“有效”定义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其建立在归纳少则 21 个,多则 1251 个原始研究个数基础上的“影响学生成绩的教学指导策略”,则包括“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 、“总结和笔记”、“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 “非语言表征”、“合作学习”、“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以及“问题、线索和现行组织者”等九项,而其中“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总结和笔记”、“家庭作业和练习”等

5、几项,在中国似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性要求,在美国却要由学者郑重其事地进行实证研究,才因其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为社会所接受。由此可见,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与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与需求不同,所谓的“有效教学”,不同国家地区其实也有不同的理解。就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阶段而言,由于“考试领导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还有较大的实际效应,对大多数中国中小学而言,在考试过多,考试和作业、练习压力过大,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的条件下,中小学生多数是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的,所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并不以或不以一般地提升学业成绩为主要难题。对中国教师而言,最大的难题,是过多的重复性考试与练习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

6、学习兴趣,是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可否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可否让他们有机会、有余力去追求主动而多样的个人发展?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有效”,主要是“有效果”,是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中国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之外,还包括“有效用”和“有效率”,对相当一批中小学校而言,重点也在“有效用”或“有效率”上。三、主张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教学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层意思,亦即主张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一要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要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要促成学生在基本方法与态度上的有效转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成学生掌

7、握“以学习求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所以,对当今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不能影响学习者3持续学习愿望,兴趣与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谓的“有效用”,并不是指简单地应用当下学习的知识于生活实践之中(由于受到所学知识深度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这种应用尽管有益,而又必然有限),而是强调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对激发学习者掌握更多、更深、更广的人类认识工具与认识方法的兴趣和效用。第三方面,无论是对学习效果的追求,还是对兴趣的追求,都应建立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条件下,都应追求低时间投入,高效果用产出,要为学习流出足够的自主发展机会和发展精力。之所以把有效果、有效用和有效率,同时作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

8、,是因为当前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这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虽然中国当前并没有完成从欠发达向发达阶段的转换,但是近二十多年来,促成发达国家教育失效的社会因素与技术条件,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都有较明显的表现:教育对象扩大,生活条件改善,网络技术带来的给予与挑战,等等,确实已经影响了学校教育,确实已经使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达成教学目标,特别是达成统一考试成绩目标,成为众多中小学教师颇感困难的问题,成为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突出的难题。在传统的教学策略失效或效能下降的条件下,许多第一线的教师已经或正在探求新的提升学生成绩的策略,正在努力追求教学的效果。第二方面,必须强调说明,由于“穷国办大教育”的格

9、局并未真正转变,由于“赶超”心态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在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中,“考试领导教育”的现象,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家长、社会思考教育问题,追求教育目标的出发点。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相当一批学校、家庭不惜牺牲学生健康追求高分,相当一批师生的“苦教苦学”,绝大部分学生可也负担沉重的想象,就成为几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成为影响现实中小学校教学效用的主要原因。因为基础基础教育从其性质与对象的特点而言,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是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这种基础,固然建立在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上,更重要的则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兴趣、愿望与习惯的养成。所谓

10、的“有效用”正是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有用,而不仅仅是用中小学生学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空占领过多,强制性的重复作业过多,反复的考试操练都是导致师生身心疲惫、兴趣丧失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学活动长远效用的基本原因。因此,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认识“基础”二字4的深刻内涵,要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要把追求效果、效用与效率统一起来,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在社会大环境依然严酷的条件下,从教育自身做起,努力使中国基础教育从“越差越多练多考,越多练多考越差”的怪圈中摆脱出来,去争取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四、营

11、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是学校教育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学校教学,是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学习活动,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有效与否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从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应该努力营造以和谐、进取、宽松为主要追求的学校文化,这样才会有利于学习者与学习环境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是承认学习者之间差异的合理性。是不抛弃、不歧视任何学生,是帮助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使之成为学校班级不可或缺的成员,在求同存异的氛围下,鼓励每个学习者实现

12、个人的最好发展。进取的本质是努力做事,永不放弃,是倡导一种人人都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成功”、“聪明”、“学习好”,等等,都可能成为学习者追求的评价目标,但受社会与本人条件限制,这些目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只有努力,只有坚持“天天向上”、“不放弃”,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才有最大的包容性,能够成为普遍使用的评价准则。正因为“努力”是人人可以实现的目标,努力又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所以崇尚努力的群体,就会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文化。宽松的本质是容许犯错误,鼓励反思,是承认学习者有犯错误的权利,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应该承认,儿童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有个争取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塑造

13、个人在他者眼中形象的问题,“犯错”会影响个人地位与形象,是出丑的重要因素,于是避免错误就成为保护自己的重要选择,而另一方面,作为初学者,不论是学习与人相处,还是学习相关知识,“犯错”又是题中应有之义,是走向正确与成功的起点,不容错的学校与班级文化,往往会妨碍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融入集体。创造容错文化,鼓励学习者从错误走向正确,让学习者从出丑的顾虑中解放出来,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必备品格。5和谐、进取、宽松,是实现中国中小学校有效教学的基础文化要求,也是当前学校课堂文化中的明显缺失,是需要学校领导者及家长,教师共同努力去实现的学校文化转型,也是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真心认同才能实现的学校文化转型。为此

14、,需要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变革为先导,也需要促成学校内外人士相应的观念转变为前提,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五、可以认为,从以应试训练为重心的,崇尚“苦教苦读”的学校文化,转变为以“和谐、进取、宽松”为特征的,重在让不同的学生实现不同发展的学校文化,是中国学校文化的重大转型,是社会及教育系统各方面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方式认识的重大调整,是以素质教育为标志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创生过程。因此,在追求新的学校文化的实践中,必须着力于整合社会,家庭对学校的多元影响,必须尽量减少或化解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文化冲突,从而真正事项学习者成长环境的和谐、进取、宽松的文化特质,为有效教学的实践创设前提条件。家庭文化、社

15、会文化的多元多样,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这些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想象,也是社会进步及其生机与活力的标志。但是,处在成长期中的儿童少年,无论是从身心发展需要而言,都需要一个较少直接冲突的环境,都难以直面太过对立的社会或家庭要求。这样,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着某些直接的利益与目标上的矛盾冲突,一方面是儿童、少年的成长又需要环节矛盾冲突,需要环境的和谐与宽松,这就给学校,教师提出了不大不小的难题。教育界传统的做法是说服和教育家长,用种种教育或劝说的方法,让家长与社会相信学校要求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让家庭与社会“配合”学校去实现教育目标。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

16、程的发展,随着社会,家长的权利意识与民主意识的觉醒,这种“家长学校”的效果越来越差,而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家校矛盾冲突带给学生的“成长烦恼”,也愈发严重地干扰学校工作,愈发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管理的难题。因此,顺应党的十七大加快民主进程的工作思路,中小学校在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环境建设上,也应加强民主化进程,校长教师要虚心听取社会、家庭的教育诉求,要学会与社会和家长的代表人士,通过讨论协商确定学校的重大教育决策,乃至不排除必要的让步或妥协,以使学校教育决策真正成为各方共识,成为较少直接矛盾6冲突的可行工作目标。在这样的协商与讨论的过程中,学校作为

17、社会专职的教育组织,当然应该发挥引导与整合作用,应该更主动地吸纳社会、家庭的积极建议,尽量主动说服社会、家庭的不同意见,并促使它们相互说服、相互妥协,从而使最终的教育决策能为大多数相关人士衷心认同,并因而营造出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在努力促成学校学校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加强教育民主化建设,为成长中的学习者营造较少矛盾冲突的发展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提升德育有效性。这一工作,应成为校长,教师重要工作要求之一,而且应成为学校组织实现自身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途径。六、研究具体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具体的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由社会规定的课程与

18、教学工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规定性要求。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方式的长足发展,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成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同传统理论把教学过程更多地解释为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传递过程不同,现代教学理论,更强调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一定制度文化规范下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通过多种交往方式实现的,学习者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既然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必须关注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与可能,必须让教学计划(学习计划)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而这

19、一计划的拟定者必须首先深入研究实际的学习者,就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求,是实现计划有效性的基础条件。从理论上说,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完全合理,但是,对于一位要同时面对四五十人乃至七八十人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怎样既要承认同年段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条件和学习要求上有某些共同规律,又要尊重实际存在的种种差别,努力尝试这种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让不同的学生实现有区别发展的教学,则确实是个难题,是有效教学理论与时间的工作目标。因为,正是由于中小学生在其多年受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的差异,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才越来越趋于失效,教师适应7学习者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在应试导

20、向的课堂里,教师可以用强制性的考试目标,去要求一批学生不断重复地听讲和练习,并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处于“伪学习状态”(即学习内容没有必要性、挑战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产生真实的变化),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另一些人则又寓于认识水平或兴趣差异,也无法从教师统一组织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受益,因而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些经典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当代中小学校的教学实际中,正变得愈加难以把握而成为重要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在认识上有重大转变,要坚决地把备课的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来,至少要坚决地在同等程度上重视备教材与备学生,并着重

21、在不同的学习者与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处理上做文章,要着重关注每个学习者至少是每类学习者的具体需求,了解他或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必要性和学习可能性以及他或他们各自需要何种学习方式,等等。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并能据此组织他们投入不同的学习活动,教学才能真正进入有效实施的起点。其次,必须承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实施针对不同学习者至少是不同类型学习者的教学,会打破统一的教学秩序,会造成某中混乱甚至无序想象。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由于班额较小,教师可能有经历照顾差异,也可以把无序想象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中国中小学班额过大,教师精力不足分配,这种无序或失序有可能导致某种失控状态,因而需要用创造

22、性的工作方法来解决。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校创造的“以教带学”的小先生授课法;组织成绩出色的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教材,编制测试题目,再由这些学习骨干组织小组学习的“闯关教学法”;以及各种形式的分层教学方法,等等,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教学方式,都为我们尝试吕型伟先生倡导的“因人施教”提供了有效途径。再次,必须强调的是,关注每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让教学活动适合于不同的学习者的要求,并不只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安排上,还应该体现在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上,要尽量为不同需要与能力的学习者按排不同的考评内容与考评方式,而尽量少用统一作业、统一考试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人。考试确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23、,用得恰当,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促成有效的改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梁威教授个人研发的数学分层测试卡,一批中小学校教改实验中尝试的“让小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等等,都是有效8利用学业水平检测,促进学生不同发展的范例。但是,如果滥用检测手段,滥用频繁的统一考试并以分数排队,就会给许多学习者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中小学生肯定是有差异的,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教育条件下,他们迟早也会面临统一考试的选拔淘汰,而引导他们正确应对这些挑战,帮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发展目标的最好方式,绝不是在他们身心稚嫩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不断给他们排队,不断刺激提醒他们自己正在名

24、落孙山,而是积极鼓励他们尝试多种发展途径与方法,是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兴趣,从而让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更有信心地面向现在、面向未来。总之,只有从教学目标到考评方式都关注到学习者的差异性,都注意对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才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当然,在大班额的教育条件下,这是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必须尝试解决的难题。七、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当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尽可能地用阅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听讲”,在他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只就他们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

25、疑、讨论、实验、调查、探究对他们没有提出问题的教学内容,除非其十分重要且这里的“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其认识缺陷而呈现的“假象”以外,教师都应坚决地屏除于教学计划化之外,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基本内涵,也是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重要的教学改革收获。例如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由王永、余文森指导的福建“指导-自主学习”教学实验,广东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实验,江苏洋思中的“先学后教”实验,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就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提供的条件,阅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基础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响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这一能力,是在个人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家庭、

26、社会、学校的多样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奠基和整合作用。儿童主要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也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系统和分析方法,学会了阅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书籍,从而为其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吸收、验证他人认识成果的能力基础,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不论“知识爆炸”9的说法是否科学,现代人不能仅凭其在学校中习得的知识去生存与发展,则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社会成员,在其一生中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也是每个人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应是学习者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从个人的需要

27、与可能自主安排的,也是自觉的而非强迫的,是为满足个人非为满足他人需要的,是随时都会发生而非必须某种制度保证的。从这个角度看,培养阅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更为根本和关键,现代人应该是有兴趣,有需求并会阅读的人,而不是只把学习和阅读当成“工具”,当成“敲门砖”的人。培养学习者阅读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帮助他们实现差异发展的有效方法。因为不同需求的学习者不但可以阅读同一册书的不同部分,还可以阅读完全不同的书,可以同时几种书,这样就能解决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位有不同需求学生的难题,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不同的书,去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对学习者能通过阅读来学会知

28、识有鉴定的信念,并却他们已养成某种依赖心理,不肯或不能主动阅读时,也坚持不去讲解或演示那些大多数学习者可以自己读会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及时了解学习的阅读状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一些教师尝试的“学案导学”,用系列问题来引导初学者阅读的方法,提供多种相关材料,让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及通过通过教师示范或举例,具体指导学生发现关键词,核心概念与文本逻辑线索的方法,都不失为有效的指导方法。第三,学习者阅读的效果,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考核及各种反馈评价手段来调整和巩固,对不同的学习者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要采用不同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有时可以通过学业测量的方法,有时也可以让先学者为后学者讲解

29、或辅导,有时还可以布置各种综合性、展示性的作业,乃至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的方法检查评量学习者的阅读效果以及通过实行“先学后教”,只有阅读后提出问题时才解答或讲授的办法检查学习者的阅读质量。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尽管语文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基础性的阅读能力的责任,要教学习者学习识字、解词和通晓文义,但是,他们无法指导学习者学习阅读数学或者物理书籍。因为,每一门可以称为科学的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术语系统和表述认识的规则,都是10对社会与自然事物的独特的观察与分析的角度及成果,所以,只能由熟悉本学科理论知识的专科教师,来承担指导阅读学习本学

30、科书籍的责任。依据首都师范大学乔际平教授的大样本调查,北京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初中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完全读懂或大部分读懂语文教材,百分之八十八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完全读懂或大部分读懂数学教材,而只有百分之三十几的学生认为可以读懂物理教材,可见学科教师的指导对形成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从教师有组织有指导的阅读学习,到学习者能够自行选择材料,自行确定进度安排和学习方法,并自行反馈调整的自主的阅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者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变过程,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也是现代人从“自发”的主体换边为“自为”的主题的发展过程。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阅读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

31、充分重视探求培养儿童少年阅读学习能力的规律。八、努力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地实施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前提。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是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会学习的人才会有问题,不会学习的人没有问题,或是提不出明确的问题。所以要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着力培养学习者提出并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所谓问题,并不是在一个概念或判断上,加一个“为什么”的前缀或后缀就成功了,这种简单的“为什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能引发学习活动的问题,也可能只是一种无思考价值的表述。学习需要的问题,关键是发现学习内容与主体认识之间,学习内容之

32、间,乃至主体自身既有认识之间的一般矛盾或深层矛盾,并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探求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求得认识的深化、改造和提升、变革,这种新信息、新材料与既有认识之间的往复运动过程,也是学习者不断深化加工信息的过程。人们发现问题的基础,是多方面筛选接受新的信息,是个人头脑中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与认识准备,是自身养成了对比联想,思考分析的习惯。一般说来,没有新信息传入,没有个人相应的信息储备,没有联想比较分析的习惯,都不可能提出真正有科学思考价值的问题,而仅满足于提出问题,却不去追求有根据的解答,也不会带来有意义的学习与研究活动。“问题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反映,而科学精神的本质,一是怀疑,不相信任何没依据的、不合理的论断或主张;二是积极规范地求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