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会议材料注意保存2010 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文 件 之 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 组编序多年来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关于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 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09)等一系列文件;出版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2009);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从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无私奉献,体现 了良好的师
2、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 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 风 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 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还比较严 重。 对此,我们必须旗 帜鲜明、态度坚决,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纠正,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 须惩防并举、 标本兼治,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律:要通过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觉悟,借助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他律: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借助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社会舆论,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惩 治要严,使其付出
3、极大代价,从而消除任何侥幸心理。总 之,培育 优良的学风,倡 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学者自律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 证,社会 监督是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和技术思想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 学术道德和学风建 设, 对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净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大力宣传优良学风和高尚师德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发挥好身边榜样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对于教师和学生,要进行专门的学术规 范培训教育,一方面提高 认识,加强 自律;另一方面也要促使他们知晓学术规范,自觉遵守。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是
4、一本指导性的简明读本,希望它的出版能对高校教师、学生及教育管理人员提高学术道德修养,促进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2010 年 3 月前 言加强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打 击学术腐败现象已是社会舆论所向,必须予以重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着眼于教育,使高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 这就是我 们编写此书的目的。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如何区别哪些是明知故犯?哪些是由于不了解学术共同体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规范而犯的过失?譬如“一稿两投” 甚至是“一稿多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不符合学 术规范的。但是在不同文字的两种期刊或是在同一期刊的两
5、种文(字)本中是否可以发表呢?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又如,在写综述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前人或别人做的研究工作,这时, “引用”和“抄袭” 怎样区别呢?再如,在编书时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整段整段地引用他人的资料,或是从他人编写的书中转摘过来,这 算不算是学术不端行为?希望读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答案。本书的正文共分四个部分:一、基本概念。对“学术共同体”、 “学术规范”等概念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而不仅是简单的定义;二、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对在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从项目的申请、 实施、成果的发表到后续的学术评价、学术 批评等作了原则性的 说明;三、学 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对如何正确使用“引
6、用、注 释、参考文献”, 综述中的“ 综”和“述”的要求,以及“编、 编著及著”的区别都一一作了介绍;四、学 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对抄 袭、剽窃、 伪造、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这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尽管在出版前曾多方面征求过修改意见,但其中还会存在缺点和不完善之处,我们希望读者和使用单位继续提出修改意见,及时反馈,以利改正。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2010 年 3 月说 明1关于书名。本书最初编写的名称是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原因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已于 2009 年编写出
7、版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在 对本书初稿征求意见时,工程类院校的老师们提出工程技术不属于自然科学,建 议书名改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现名)。但是科学技术中的“科学”,从概念上说也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好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出版在先,而且在该书的“ 说明”中也明确指出:“(指南)适用于在我国高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 研究的教师和学生。 ”2本书的定位。本书的书名已说明了定位:一是“高等学校”;二是“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三是“学术规范” ,即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准则;四是“指南”,是一本指 导性的,却是在实践中可操作的简明读本。3. 适用范 围 。原则上,
8、本书的适用范围是高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即理、工、农、医专业 的教师、学生、科研和管理人员。但是教育界、科技界、学术界的教学科研人员有许多是交叉的,他们都属于某个“学 术共同体”,都应遵守该共同体的共识和惯例,从这个角度 讲,使用的范 围可能会超出高校。4.关于“案例”。本书的第一稿(征求意见稿)有一节是关于“中外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由于牵涉到单位和个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去掉了。因此在第二稿(讨论稿)中就没有出现。后来又有意见说, 还是要把 “案例”加上,以儆后人,而且使有关内容更有说服力。 “案例”可把国内的有关单位和人名隐去,但这样处理后仍有问题,如“ 当事人 在 大学”不但读起来不舒服
9、,而且在了解事 实经过后,这 个当事人是谁,某大学是哪所学校,也就不言而喻了。后来在第三稿(终审稿)中,就目前高校学术 活动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以“ 问题和讨论”的方式提出,也算是本书的一个特色。5.“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问题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的专家认为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形式不同,情节有 轻有重,但 指南没有区 别情节轻重。我 们认为, 指南是一本指导性的简明读本,它提出了在学术活动中哪些是规范的行为,哪些是不规范的行为。至于情节 的轻重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条例和规定来解决这一问题。 指南不是指令性文件,更不具有法律、法 规的作用。6.关于指南是否要在高校范围内宣讲问题。
10、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有的高校对学术道德问题已专门开设了课程,有的在德育课中已有相关内容的介绍,因此是否对指南要求组织宣讲,不做硬性规定。我们曾作了试点宣讲,把重点放在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在两学时内讲完;再结合具体案例有一个学时进行讨论,效果更好。目 录序前言说明一. 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1(一)学术共同体. . . . . . . . . . . . . 1(二)学术规范. . . . . . . . . . . . . 2(三)学风. . . . . . . . . . . . . . 2(四)学术成果. . . . . . .
11、 . . . . . . 3(五)学术评价. . . . . . . . . . . . . 4(六)学术不端. . . . . . . . . . . . . 4二 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 . . . . . . . 7(一)基本准则. . . . . . . . . . . . . 7(二)查新和项目申请规范. . . . . . . . . . . 9(三)项目实施规范. . . . . . . . . . . . 11(四)引文和注释规范. . . . . . . . . . . . 12(五)参考文献规范. . . . . . . . . . . . 13(六)学术成果的发
12、表与后续工作规范. . . . . . . . 13(七)学术评价规范. . . . . . . . . . . . 17(八)学术批评规范. . . . . . . . . . . . 18(九)人及实验动物研究对象规范. . . . . . . . . 19三 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 . . . . . . . . . 21(一)引用. . . . . . . . . . . . . . 21(二)注释. . . . . . . . . . . . . . 24(三)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25(四)综述. . . . . . . . . . . .
13、 . . 27(五)编、编著和著. . . . . . . . . . . . 30四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 . . . . . . . . . . 34(一)抄袭和剽窃. . . . . . . . . . . . . 34(二)伪造和篡改. . . . . . . . . . . . . 37(三)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 . . . . . . . . . . 39附录一: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 . . 44附录二: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 . . . . . . . . . . . . . . . . 47相关文件. . .
14、. . . . . . . . . . . . . 52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55编后记. . . . . . . . . . . . . . . 581一. 基本概念(一)学术共同体(academic community)学术共同体是从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引申而来,最早出现于 1942 年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坡朗依(M. Polanyi)的科学的自治文中,他 认为, “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 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
15、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意见,对于每一个科学家个人的研究过程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学术共同体是一群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学者,他们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推动学术的发展,通过内部的学术活动机制(如学术争鸣、学术交锋、学术讨论)而形成的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担负着创造和评价学术成果的功能,也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学术共同体成员以学术研究为职业和旨趣,由学术把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联系在一起,强调学术研究人员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遵守共同规范,以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必须“以学术为志业”,在这里,科学
16、成为了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人生态度,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 术上的分歧等,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尽管学术共同体也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2但没有别的更好选择。权威、科学、 严谨、公正的学术评价,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学术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坚持学术良知和学术操守。(二)学术规范(academic norm)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保证学术共同体科学、高效、公正运行的条件,它从学术活动中约定俗成地产生,成为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就学术知识生产主体及其行为而言,规范源于学术的合作、
17、竞争、组织和互动,它为这些相互关系提供框架,通过给每个个人施加约束,来提高整个知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学术规范化可保证知识分子知识生产活动的严肃性,提高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公信力。学术规范并非指其某种“行政化” 的操作,而是在学 术共同体内部所构建的一种自觉的约束机制。学术规范要求学术研究人员普遍遵守、严格执行,更要依靠自律和自觉。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学术研究的行为准则即学术规范,并在实际行动中遵守这些规范。只有遵守学术规范,才能在学术共同体中得到认可,如果违反了学术规范,就要受到否定。(三)学风(academic atmosphere)通常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术界认为,学风 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风气。学术风 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而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