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52349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生活考前复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 歌谣,历来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民间的渔歌,就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这表明( )A. 音乐艺术普遍存在于各领域B.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 音乐艺术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式D. 劳动始终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 走进新开通的浙江省杭州市地铁 1 号线,很多乘客惊喜地发现,地铁内部装饰体现着杭州特色,在公共艺术墙上有白居易卸任太守、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石凳上则画满水墨画,一步一景尽显江南风情。在杭州这座人

2、文城市,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让位。这( )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反映了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体现了地铁首要的功能是承载文化A. B. C. D. 3. 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政治是文化的基础A. B. C. D. 4.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

3、 ,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要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 5.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6. 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

4、。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 7. 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正式启动。这是因为(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是持久不变的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C. D. 8. 家庭是社

5、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羊年新春贺词中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强调重视家庭文化建设的依据是( )文化决定人的发展未来和发展高度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具有重要影响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 9. 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 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 网络背景下高中

6、生形象的塑造D. 2016 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10. M 中学 T 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A. B. C. D. 11.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

7、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 B. C. D. 12. 屠呦呦回忆其成功背后的曲折时说,在经历上百次的试验无果时,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使她获得了灵感,用“绞取汁”而非“水煎”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成为如今最有效的疟疾防治药物。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灵感,这启示我们( )要高度重视古代医药学,它是我们灵感的来源没有

8、继承就没有发展,要重视对古代医药学的继承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的A. B. C. D. 13. 2016 年 7 月 9 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 )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 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 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A. B. C. D. 14. 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乡愁,一份乡情。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9、,也要科学保护方言。保护方言,是因为( )A. 方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B. 方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持久C. 语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15. 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应该是件“孤独”的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交化阅读的出现,让你可以看到好友在读什么书,看到他们的书架、推荐和想法,向他们赠书或借书阅读方式的转变( )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标志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彰显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 D. 16. 2017 年是中日甲午战争 123 周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10、,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思想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这表明( )A. 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B.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C. 社会制度的变迁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17. 我们在说“幽默” “基因” “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也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各民族文化之

11、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 B. C. D. 18. 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但一说到包子,中国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天津狗不理”这五个字。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天津狗不理”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顺应市场陆续推出了包括传统民俗面食礼盒、速冻“狗不理”包子等新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成为传统食品市场化潮流的引领者。由此可见( )A. 传统文化同样离不开物质载体B. 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 我们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9. “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

12、化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A. B. C. D. 20. 微电影红色气质以 9 分 5 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 95 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代代传承。这显示出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使文化传播的手段发生根本变革A. B. C. D. 21.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

13、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 B. C. D. 22. 汉书记载: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国的社会实践B.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C. 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D. 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3.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习近平对“去中国

14、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 B. C. D. 24. 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戛纳电影节售出超过 1 001 万元人民币的版权,创下中国动画国际销售的最好成绩。业内人士认为,其成功得益于这是一部自觉追求“中国化、东方美”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有着接续传统、兼收并蓄的努力。这说明(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既紧密相连又融为一体A. B. C. D. 25. 一个小

15、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 。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 26. 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绚丽多彩,是地

16、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 B. C. D. 27. 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A. B. C. D. 2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民族精神是推

17、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A. B. C. D. 29. 以“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 21 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在北京启动。之所以要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A. B. C. D. 30.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兰考调研,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上述材料说明( )焦裕禄精

18、神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文化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优秀文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落后文化的影响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A. B. C. D. 31. 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 ,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 ,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 32. 15 年来,中国所诞生的上百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

19、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集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这也是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底座。这表明:中国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A. B. C. D. 二问答题(4 小题,共 52 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国共产党在 95 年里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

20、,使党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红色气质” ,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34. 环境保护部长陈吉宁就“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材料:陈吉宁指出,在众多环境问题中,雾霾是最受关注的,治理雾霾,改善空气情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真正的治理环境污染,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新闻媒体开展环境保护法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提升公民自

21、身的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那些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动。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35.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2016 年 9 月 20 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隆重开幕。 本届敦煌文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丝路”沿线国家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等重要共识,共同发表了敦煌宣言 。 结合材料,

22、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丝路”沿线国家达成上述共识的依据。36. 材料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 “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 “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 “礼之用,和为贵。 ”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 5000 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