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畜牧业汶 川 地 震 灾 后 生 产 力 布 局 和 产 业 调 整 规 划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二 OO 八年十一月1目 录一、地震灾前畜牧业产业现状分析 .2二、地震灾害对畜牧产业的影响 .3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原则 .4(三)目标和任务 .5四、灾区畜牧业生产力布局规划 .6(一)优质肉猪 .8(二)优质肉羊 .8(三)优质肉牛 .8(四)优质奶业 .9(五)优质兔业 .9(六)优质蜂产品生产 .9五、重点建设项目 .9(一)基地建设项目 .10(二)畜牧业产业化财政补贴项目 .14六、资金匡算 .15(一)投资匡算 .15(二)资金筹措安排 .15(
2、三)分年度投资计划 .15七、保障措施 .16(一)组织措施 .16(二)政策措施 .16(三)技术措施 .19(四)工作措施 .201四川省畜牧业汶川地震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各市州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市受灾损失特别严重。汶川、北川、绵竹、什邡、青川、茂县、安县、都江堰、平武、彭州、理县、江油、利州、朝天、旺苍、梓潼、游仙、旌阳、小金、涪城、罗江、黑水、崇州、剑阁、三台、阆中、盐亭、松潘、苍溪、芦山、中江、元坝、大邑、宝兴、南江、广汉、汉源、石棉、九寨沟等 39 个县(市、区)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确
3、定的重灾县。初步统计,地震共造成畜牧业系统死亡 19 人,伤 232 人,直接经济损失 221.62 亿元。为加快灾区恢复重建,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 526 号)、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 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 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 号)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2一、地震灾前畜牧业产业现状分析四川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生猪、水禽、兔和蜂
4、蜜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畜牧业产值已连续 3 年超过农业总产值的 50%。畜牧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 年全省生猪出栏 10040.31 万头,出栏肉牛 418.76 万头,出栏肉羊 2941.26 万只,畜牧业经济总产值为 1827.1 亿元。这次受灾严重的 39 个重灾县,生猪出栏 2308.44 万头,占全省出栏总数的 22.99;出栏肉牛 82.94 万头,占全省出栏总数的 19.81;出栏肉羊 488.67 万只,占全省出栏总数的16.61;家禽出栏 11236.3 万只,占全省出栏总数的 19.59。肉类总产量 295.7 万吨、禽蛋
5、52.65 万吨,奶产量 10.22 万吨。分别占全省的 19.72、19.32%和 30.27。灾区畜牧业生态条件较好,草山草坡资源十分丰富,草食牲畜及特色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已经形成以北川白山羊、以及川北秦巴山区南江黄羊为代表的特色优质肉羊产业,以成都、德阳、绵阳为基地的牛奶产业,以汉源、中江为基地的特色优质肉牛产业,以江油獭兔、苍溪长毛兔、什邡和青川肉兔为代表的特色优质兔产业,以平武、汶川蜜蜂为代表的特色蜂产业,加上以成都平原和丘陵地区为基地的优质生猪产业,畜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布局基本形成,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3二、地震灾害对畜牧产业的影响“5.12”汶
6、川特大地震灾害使我省畜牧生产能力,特别是优势与特色畜牧业生产遭受重创。回良玉副总理说:这次汶川地震,损失最惨重的是水利,损失最严重的是畜牧业,损失影响最长久的是林业。此次地震灾害对畜牧业生产能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是产业基础损毁严重。重灾区畜禽圈舍倒塌面积达2759.77 万平方米,死亡畜禽 3192.95 万头(只),其中大牲畜(牛马驴骡)30.08 万头、猪 330.35 万头、羊 54.16 万只、禽2434.23 万只、兔 344.13 万只;二是良种繁育体系遭到破坏。灾区共有 131 个种畜禽场受灾,其中种猪场 81 个,种牛场 4 个,种羊场 8 个,种禽场 18 个,种兔场 20
7、 个,损失种畜禽 131 万头(只);三是特色畜牧业龙头企业损失严重。灾区共有 99 家畜产品加工企业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 家,省级龙头企业 13 家,市级龙头企业 61 家,生产厂房车间损毁 35.29 万平方米,生产线及设施设备损毁 610 台套,资产损失 5.04 亿元,直接导致畜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和生产量下降,外销停滞,经济效益锐减;四是畜牧兽医服务保障体系受损严重。重灾区 1021 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受损,损毁办公及业务用房 88.03 万平方米,防疫设施设备和冷链体系损失 2.32 亿元。灾区动物疫病防控面临严峻的形势,畜牧业经济遇到空前挑战,农牧民经济收
8、入受到严重制约。4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建方针,按照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基础建设、恢复生产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建立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的总体思路,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牧民和畜牧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实现畜牧业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循环经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产业发展升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原则坚持灾后重建与优势产业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9、,灾后恢复生产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灾后产业发展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局,统一规划灾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布局方案,统筹安排和统一调度灾后产业恢复和发展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逐步实施。2、重点突出、分类指导5要特别突出重灾区、损失严重的地区,给予特殊的灾后产业恢复和发展政策、资金支持。同时,结合灾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指导路线。3、以国家支持为主、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灾区畜牧业产业恢复和发展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和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同时,积极引导各种慈善捐
10、助机构、非灾区企业、组织和个人等广泛参与。4、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灾区畜牧业产业恢复和发展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多个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划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协同完成灾后重建工作。(三)目标和任务20082010 年以产业恢复为主。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灾后恢复重建,使灾区畜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畜牧业发展全面恢复到灾前水平,建成优质肉猪产业基地、优质肉牛产业基地、优质肉羊产业基地、优质奶业产业基地、优质兔业产业基地和特色蜂业产业基地。特色畜牧业生产发展实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过灾前水平,实现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中2008 年畜牧业产业
11、总体生产能力达到灾前的 60%,2009 年达到 90%,2010 年畜牧产业生产能力全面恢复,特色畜牧产业基地在灾前基础上扩大 20%。61、优质肉猪:2008 年出栏达到 500 万头;2009 年出栏达到650 万头;2010 年出栏达到 800 万头。2、优质肉羊:2008 年出栏达到 100 万只;2009 年出栏达到160 万只;2010 年出栏达到 220 万只。3、优质肉牛:2008 年出栏达到 19 万头;2009 年出栏达到25 万头;2010 年出栏达到 35 万头。4、优质奶牛:2008 年存栏达到 1.5 万头;2009 年存栏达到2.6 万头;2010 年存栏达到
12、4 万头。5、优质兔:2008 年存栏达到 250 万只;2009 年存栏达到400 万只;2010 年存栏达到 650 万只。6、优质蜂产业:2008 年特种优质蜂产品生产规模达到2000 吨;2009 年达到 3500 吨;2010 年达到 5000 吨。7、畜产品加工企业:对重灾区范围内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恢复生产扶持。2008 年恢复 80%加工能力,2009 年加工能力全面恢复。 四、灾区畜牧业生产力布局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保护环境、注重规模、技术领先,提高效益、产业经营、配套发展的原则,立足现有资源条件,进行灾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产业发展的布局,优化畜牧业生产力布局和内部结
13、构,提高肉猪生产,突破性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积极发展特色畜禽产品,恢复建立优质肉猪、肉羊、肉牛、兔、奶牛和优质蜂产品生产六大畜牧业生产优势区域,提高畜7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确保城市居民消费供应和加工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尽快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为灾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彭州、绵竹、江油、剑阁等畜牧业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极重灾县(市、区),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在全新的起点上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示范区。以农户的居住方式变化为畜牧业生产力布局和养殖方式重建的依据和导向,分别建设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标准化养殖农户,全面
14、推行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以“公司 +农户”等全新的机制,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新跨越。在农户集中居住的地区,建设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或适度规模养殖场。肉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按存栏 100 头为 1 个单元设计,占地面积 200 平方米。其中猪舍占地 145 平方米,舍内 10个圈栏;消毒病猪隔离舍、饲料库房、兽医室等附属设施 55 平方米,修建 40 立方米沼气池 1 个,日产水 3 吨的水井 1 口,3立方米的蓄水池 1 个,消毒坑 1 个。在农户分散居住的地区,按人畜分离的原则,建设农户的标准化养殖的圈舍。按存栏 10 头为 1 个单元设计,占地 12 平方米,附属设施建 8 立方米沼气池 1 口
15、,水井 1 口;在猪舍入口修建消毒坑 1 个。全面实现生猪良种扩繁“到乡镇、进村社” 。按照商品仔猪8标准化繁殖场(户、小区)、肉猪标准化养殖场(户、小区)和散养农户 3 种类型进行科学布局,其中商品仔猪标准化繁殖场(户、小区)存栏种母猪占总量的 60%,每个仔猪标准化繁殖场(户、小区)平均存栏种猪 100 头。标准化养殖农户存栏种母猪占总量的 40%,每户平均存栏种猪 3 头。肉猪标准化养殖场(户、小区)占生猪数量的 60%,散养农户占 40%。构建“六方合作 ”的发 展新机制。创建政府引 导下的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合作社、畜产品加工企业等“ 六方合作 +保险” 的发展机制。(一)优质肉猪按照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 和灾区生猪生产现状,规划在绵竹等 29 个县,其中极重灾县 10 个,重点发展优质肉猪生产。主攻方向:一是加快品种改良,提高肉品质量;二是控制疫病和降低药物残留,提高产品兽医卫生质量,发展无公害畜产品。(二)优质肉羊按照四川省特色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灾区肉羊生产现状,规划在汶川等 20 个县,其中极重灾县 5 个,重点发展优质肉羊产业。主攻方向:加快肉羊品种改良,提高肉羊生长速度。(三)优质肉牛按照四川省特色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灾区肉牛生产现状,规划在汉源等 15 个县,其中极重灾县 3 个,重点发展优质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