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附件 12016 年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专项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要求,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经研究,决定在 2016 年开展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专项行动。为此,特制定方案如下。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五”战略,结合“建功十三五”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抓好去产能
2、、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工作任务,全力确保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二)主要目标1.工业运行指标: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5%左右;利 2 润继续保持在千亿级水平;产销率维持在 97%以上。2.工业投资指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均增长 8%。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 60%以上。3.民营经济指标: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实缴税金 763 亿元,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727 万人,同比增长 2%;企业户数 25.9 万户,同比增长10%;个体工商户 144 万户,同比增长 6%;增加值占
3、 GDP 比重达到 50%以上。二、重点工作任务(一)着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1.加强工业生产组织,强化工业经济运行风险的预研预判。各级工信部门要针对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制定完善可操作、见实效的稳增长政策和措施办法,加大工业生产组织力度。要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大企业和重点增量企业精准调度、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工业运行态势,对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做出预研预判,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各级工信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监测力度,对重点企业重大生产波动务必在 24 小时内逐级上报。2.推动重点大企业平稳发展、增量企业快速发展和工业新增量生成。推动重点大企业平稳发展。集
4、中要素资源向全省重点大企业倾斜,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要素保障、市场开拓、 3 惠企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扩大生产、提高负荷,推动其发挥工业经济“稳定器”作用。推动重点增量企业快速发展。继续加大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增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其成长壮大,形成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推动工业新增量生成。实施中小企业入规升级专项行动,实施分类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千方百计帮助其实现快发展。3.全力做好“四项对接” 。开展银企保对接。加强区域“助保金池”管理机构绩效考核,完善对金融机构激励和约束机制,督促金融机构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审贷效率。各级工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
5、大力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一步扩大“助保金池”在重点产业园区和县(市)的辐射范围。开展产需对接。会同住建部门围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适时开展由通钢、亚泰等省内建材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共同参加的产需对接活动。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配合一汽、长客与国内外重点目标客户进行走访对接,帮助企业积极争取订单、扩大市场份额。开展上下游配套对接。围绕长客动车组检修和关键配套产品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组织上游大企业和下游配套企业群间的协作配套活动,鼓励配套关联企业联合签约或竞标,不断提高大企业本地配套率、延伸产业链条。开展生产要素供需对接。掌握
6、供需动态,突出骨干企业,统筹做好工业企业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重点在采暖 4 期内,协调中石油、中石化、省能源局等相关单位做好一汽等特大企业冬季天然气供应保障。4.推动各市(州) 、县(市)工业经济稳增长。各级工信部门要按照方案总体部署,结合全年计划和工作重点,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省工信厅将通过开展现场办公、定点调研、督查推进等方式,不定期深入地区进行督导检查,并结合工业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一步研究细化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努力推动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 2015 年及当前执行的各类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对效果较为明显的政策应报请各级政府争取继续执行。
7、按照国家和省政府部署,研究制定我省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台(套、批次)认定奖补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引领高端装备业发展。研究制定促进一汽自主品牌汽车在我省扩大销售的奖励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奔腾天然气出租车推广使用,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奖补政策。围绕去产能、创业创新、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等重点任务,紧密跟踪、积极对接、全力争取国家各项试点政策和专项资金(基金)支持,最大限度把国家政策资源转化为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二)着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优化6.巩固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省工信厅会同长春市政府帮助一汽集团协调解决奥迪 Q 工厂项目建设最后一 5 户企业搬
8、迁等遇到的问题。配合一汽集团、吉林市做好吉林DY 项目前期准备,推动项目早日开工。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石化产业:推动吉化公司进一步释放产能,吉林化工园区延长产业链。推动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完善规划。支持吉煤珲春建设百万吨级低阶煤洁净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支持大安两家子工业园建设 70 万吨/年煤焦油项目。会同相关市县协调解决吉林油田探矿向通化等东部地区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跟踪对接国家有关政策,做好我省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食品产业: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延长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推进玉米深加工产业联盟谋划、打造“智
9、造平台” ,推动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释放现有酒精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负荷。支持重点食品加工企业丰富产品种类,扩大市场份额。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宣贯和培训活动,增 强 食 品 生 产 企 业 的 诚 信 意 识 和 管 理 能 力 , 促 进 食 品 行业 健 康 发 展 。7.培育新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装备引领作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跟踪推进长客股份“走出去”的重点项目落地。围绕长客股份着力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推动换热器研发平台、制造平台、网络销售平台和品牌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农业装备
10、、能源 6 装备、工程机械及矿山冶炼设备等传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强化培育医药大企业、大品种,重点推动 40 户创新主导型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力争培育出销售额超 10 亿元的大品种 5 个,新增产值超 10 亿元的大企业 5 个。围绕做强现代中药、做优生物药做大化学药、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大力推动相关项目建设、研发及产业化。8.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推动 8 款新能源车型产业化,支持满足各类需求的纯电动微型车底盘研发,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卫星及应用:围绕“吉林一号”卫星,全力打造民用航天数据信息和高端装备制
11、造两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吉林遥感卫星星座系统和吉林遥感数据应用平台,推动落实 2016 年卫星发射任务。推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吉林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推动吉林省航天信息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尽快运营。推动长光卫星装备园建设,力争年末前主体厂房封闭。加快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制,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协调相关部门和地区,加快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长春光机所和长光集团推进专用无人机产业化,推进珲春国遥博诚远距离、长航时无人机系统加快发展以及大阳科技多旋翼无人机产品研发及产
12、业化。协调测绘、土地、 7 环保、农业、林业、公安等部门优先采购省内无人机及应用载荷,加快数据处理、航空遥感、电力巡线、应急救援等关键载荷开发应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提高集成电路设计水平,推进新型平板显示材料及新一代显示技术产品、激光器及激光应用设备产业化,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9.改善消费品供给结构。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加快推动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大力促进与群众需求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升级发展,推进创新提升、整合重组、链条延伸,全方位提高消费品质量。10.积极稳妥“
13、去产能” 。遵循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原则,重点摸清钢铁、水泥等行业化解产能和人员安置底数,搞好基础数据测算,按照国家要求研究制定综合举措,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工作。(三)着力推动工业创新发展和技术改造1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五个一”技术创新工程推进计划,即:实施“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推进计划”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 、 “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计划” 、 “工业企业质量品牌培育计划” ,为企业技术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 8 12.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吉林实施纲要” ,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
14、度。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主要开展“1+X”专项计划,2016 年开展 5 项计划,即十百千重大项目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计划、工业强基计划、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计划。围绕落实“1+X”专项计划,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定期调度和服务,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13.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协调作用,在重点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间协作配套等方面积极推动成员间合作,推进有条件的产业联盟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提升联盟企业市场竞争力。(四)着力推动工业融合发展14.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完善
15、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推动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两化融合水平区域和企业评估办法。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广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化设备,逐步向全行业推广生产过程智能化典型。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依托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制造和网上精准营销。15.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围绕省政府出台的加快 9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省政府“集中力量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的总体部署,重点加快汽车、轨道客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16.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军工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加快“军转民”重
16、点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鼓励、引导、支持民口单位参与军品配套科研生产,加快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深层次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五)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17.落实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抓好任务的落实及督查。着力抓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融资担保、减轻负担等相关工作。18.强化民营经济平台建设。完善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围绕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创业创新、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开展精准服务。依托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 2016 年拟升规企业开展法律服务(非涉诉)和财务审计服务。做好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17、平台认定工作。19.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搭建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和技能人才培训,支持省内创业孵化基地、投资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组建创业孵化产业联盟,搭建 10 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推进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加强民营企业运行监测。做好国家重点监测中小企业运行平台的企业培训工作。定期调度各市(州)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上交税金和从业人员等主要指标情况,动态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六)着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21.实施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制定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开展全省降低实
18、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融资成本、销售成本、用工成本等方面,深入研究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的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22.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推广“6S”先进管理模式。发挥吉化公司等典型经验示范作用。积极搭建“政企智一体化”管理创新咨询平台、管理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开展企业管理咨询、上市融资和人才培训服务。23.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实施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计划,在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电机和变压器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方案,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资源再生利用重点示范工程。24.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适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