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济阳政发201810 号济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阳县产业布局规划(2017-2021 年)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现将济阳县产业布局规划(2017-2021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济阳县人民政府 2018 年 3 月 23 日 2 济阳县产业布局规划(2017-2021 年)前 言产业布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一定区域空间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和企业的优化组合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济阳县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彰显,产业布局框架初步形成,发展载体功能不断强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但仍存在产业布局不尽
2、合理、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片区功能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适应济南市携河发展战略等新的发展形势,探索推进“ 多 规合一 ”的经验 模式,促进持续健康 发展,编制济阳县产业布局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产城融合发展区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两大主体功能区的大框架下,根据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等新发展形势的需要,围绕建设省城携河发展主阵地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目标,超前预判产业发展导向,科学梯次布局各个产业,推动产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的衔接融合,实现空
3、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实力提升,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快速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3 本规划是指导济阳县产业布局的纲领性文件,依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 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济南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 年)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济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济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以及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编制。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济阳县城和全部县域,共 6 个街道和 4个镇。常住总人口 55 万人,国土面积 1098 平方公里。规划期为 20172021 年。 4 第一章
4、基本状况第一节 发展基础过去三十多年,济阳县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腾飞,成为济南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济阳县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正逐步改变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新旧功能转换正在逐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配套体系逐渐完善,以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济阳县乃至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二五” 圆满收官, “十三五”开局良好。2016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295 亿元,增长 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18.6 亿元,增长 10.8%。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 306 亿元、126 亿元,分别增长16.3%、10.8%。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 以来,全 县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19.07:58.75:22.18 调整为 2016 年的 18:52:30,显现出第一产业 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 5 比重逐年提高的趋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增强,服务业占税收的比重由 2011 年的 28.1提高到 2016 年的 35.2。 主导产业
6、加速发展。2016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215 家,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6.9%、4.1%、1.4%、3.4%,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 50%以上。食品饮料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带动力增强。食品饮料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产值、税收达到工业产值、税收的 50%以上;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持续膨胀,被命名为“ 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 乡” 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园区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园区内涵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济北开发区的核心作用显著,博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项目加快建设。北部科技产
7、业园以及南部物流园区已具备集聚产业的发展潜力。翰迪物流园纳入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大批知名物流企业签约落户。各类产业园开始发挥效益,济阳街道、崔寨街道、孙耿街道、回河街道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济乐高速、济东高速顺利通车,国道 220 和省道 239、249 改造提升完成,国道 104 拓宽改造完成,济南黄河大桥、济阳黄河大桥对济南牌照小客车免费通行,凤凰大桥等“ 三桥一隧” 启动建设,济阳对接融入省城的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城镇建设统筹 6 推进,先后完成 2 个国家重点镇、2 个省级示
8、范镇建设任务。软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规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营改增” 等改革, 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正在快速形成优惠互利、宽松平等的政策环境和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十三五” 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经济社会 发展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演进,发展速度变化、模式转化、新旧动能转换特征明显。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了“五位一体” 的 总体布局,提出了“ 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重点推动实施“一 带 一路 ”、京津冀 协同发展、环渤海 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形成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山东省大力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
9、设,提出推 动建设济南新旧 动能转换先行区,并部署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凝聚产业发展新动力。济南市委市政府作出“跨 过黄河去、 解放全济南”的 战略部署,提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少取、多予、搞活 ”六字方针 ,并以十大千亿产业为重点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这为济阳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济南“北跨” 发展升 级,省城携河发 展战略推动跨越发展。济南市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市场主导、项目带动, 7 坚持产城融合、以产为主,变“跨河” 发展 为“携河”发展,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济阳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抢抓携河发展机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思路目标,为跨
10、越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二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坚持“六个先行” ,政策红利丰厚。在相关规划中,济阳街道、济北街道、崔寨街道、回河街道、太平街道、孙耿街道全境位于先行区的规划范围内。由此以崔寨街道为主体的济阳南部地区将得到重点发展支持。三是区县结合联动,结对帮扶政策推动合作发展。济南市推出新一轮的县域发展帮扶政策,实施区县结合联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济阳县与高新区建立互利发展机制,借助高新区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合作进行产业承接转移、研发与制造分离共赢发展,高新区北扩、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和济南国际机场扩建提速等重大举措
11、的实施,将给济阳县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是济阳“撤县设区 ”进入实质阶段,融合 发展再上新层次。济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支持济阳撤县设区、建设济南次中心城市。通过撤县设区,将显著提高城市形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将彻底消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的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将使沿线的土地增值空间加大,城区一体化发展使房地产、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8 五是济北开发区扩区强权,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化开发区机制体制改革,回河街道、济北科技产业园全部划归其代管,开发区管辖和指导范围扩大到约 150 平方公里。在审批权限上,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外,所有县级行政审批和管
12、理权限陆续下放到开发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内在动力与活力。扩区后,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先后构建起了食品工业城、智能制造城,东城区、滨河区、滨湖区,台湾工业园、装备制造园、科技产业园、翰迪物流园的“两城三区四园 ”产业布局,济北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在新的历史时期,济阳发展站上了全新起点,多重机遇叠加,使济阳未来展现出光明前景。但同时还要看到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实力弱的现状还未根本改变,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基础和平台薄弱,骨干龙头企业较少,第三产业占比依然较小,高科技、新兴产业集聚度不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
13、依然供给不足。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无法吸引高端领军人才。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不高,散布在乡镇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低。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三是周边竞争态势有增无减,特别是齐河等县区发展已经抢占了先机。产业污染比较严重,环境约束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生态环保压力长期存在。第二章 总体构想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 发展思路,以 “省城携河发展”和“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战略实施为契机,围绕济南“ 打造四个中心、
14、建设现代泉城” 的战略部署,以高质 量发展为核心,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片区为载体,以布局适当集中、产业集聚集约为方向,围绕产城融合发展区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两大主体功能区,合理布局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 “一核统领、两翼腾飞、三带优化、多点支撑”的产业 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形成产城融合、多业支撑的发展局面,为实现“建设济南北部新城” 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第二节 发展目标到 2021 年,形成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集群集聚效应凸显、基础设施高效利用
15、、生态效益明显提升、产业与城镇高度融合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构建起先进制造业主导、服务经济特色彰显、 10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省城携河发展的主阵地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强大引擎;集聚提升功能承载力、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发达县区行列。空间布局更为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确立 “一核统领、两翼腾飞、三带优化、多点支撑”的 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全域统筹的发展格局,产城融合进一步增强,板块经济和特色小镇的产业优势更为突出。食品饮料加工和智能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现代物流业和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到 2021 年,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
16、基本成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45135。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总量增长保持较快速度,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增长新动力不断形成。到 2021 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1 万美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30%。产城融合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建设成效明显。推动实现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互融互促,实现以城聚业、以业兴城;聚集吸引高端优质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国内外分工的层次不断提高,新旧动能转换区高端聚集,济北经济开发区提质升级成效显著,滨河新区形成城市改造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崔寨街道崛起为济南市重要的地区中心和全县向南拓展的城市副中心,园区集聚效应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