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69546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宁波市科技局党的十六大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的新方向,率先实现现代化又成为一些较发达地区的中心议题。各地方无一例外地把新的希望和措施诉诸于科技创新这一不竭的动力之源。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推 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的战略任务。区域创新体系既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必要的实践支撑体系。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成为各地方加速整合创新资源、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宁波“一号工程 ”实施以来,我市科技、教育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这为新时期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前,面对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2、,面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发展“大港口、大都市、大产业、大文化” 的现实要求,通过对 国内和市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一、宁波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科技发展以及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又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赶科技创新步伐,迎接新世纪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挑战,都非常迫切需要国家和地方加快科技发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并技术- 2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3、必由之路。为此,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从过去那种“重视引进和跟踪” 的发展思路,向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变,并强调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集成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以及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创新创业。这一新的战略思维将使我国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步入新的轨道,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在全球科技发展中地位。随着突出创新和产业化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行将进入到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的新阶段。这为 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体系建设是又一次全新的改革开放。在整个国家以创新求发展

4、过程中,地方在区域创新体系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决定其未来的地位和作用。(二)深化认识、筹划方案正成为各地方科技工作的新热点国家创新体系泛指一个国家整合创新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网络,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创新体系概念既包括创新要素、基础机构、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等内容,也涵盖学术、科研、技 术、产业 、市场、政策、文化等多个范畴和环节。构建良好的创新体系就是要“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 识、技术、管理和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支撑平台。区域创新体系体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多样性

5、和互补性。区域创新体系的能力和活力是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将更加有助于本地区吸纳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使科技创新畅通地实现产业化,壮大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3 -构建创新体系是一个相当长而又不断升级的过程,需要院所、大学、企业和政府等多主体的广泛参与。未来的区域创新体系必然是兼顾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及政府宏观调控与导向功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充分激励各微观主体,同时还要完善创新环境,活跃创新文化,充分动员全社全的力量参与和支持创新创业。国家科技部提出“区域 创新体系建设是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

6、中心任务” ,今年已就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召开了两次工作座谈会, 这在我国行政史上极为罕见,足见解决这一问题非常之迫切。全国已有十几个地方己提出“区域 创新体系建设” 纲要或 规划初稿,很多地方都把参与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战略考量。(三)宁波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着空前的紧迫性首先,在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的大调整过程中,急需本地的积极回应,而本地科技创新能力是争夺投资和创业的重要根据。其次,宁波较快的经济增长与薄弱科技基础之间有着强烈的反差。近年来宁波市的科技竞争力排名不仅落后于其经济竞争力排名,而且也落后于先前科技资源还不如我市丰富的城市。另外一些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又在

7、高起点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机构。北京投资 5 亿元建造国际水准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广东、广洲和中科院投资 3 亿元共建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争夺科技资源,特别是一流创新人才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目前,创新能力正成我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这一工作越发显得刻不容缓。第三,小康社会的 远期目标和发展“大港口、大都市、大产业、大文化”的内要要求都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支撑和机遇。宁波的港口及产业要融入世界,都必须要- 4 -依靠科技创新大幅提升产出效率和竞争力。第四,不论是进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系列,还是参与长三角的跨区域创新合作,都需具备必要的创新素质,否则,

8、在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竞争中,能力差的区域必然会边缘化、空心化,即优势资源被抽走,区域自主发展的功能会严重削弱,如东北现象。二、宁波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和亟须解决的问题(一) 创 新体系 的科技基础有了很大改善自从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 ”以来,宁波市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高起点迅速推进,现已初具规模: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能力迅速,上百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异军突起,数十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技 术服务中心、专利事务所、网 络技 术市场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登台亮相,非常活跃,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的平台效应日益显著。科研开发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引

9、进与重建并举,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与兵科院、中科院合作共建的科研机构成为宁波市研究开发的重要力量,依靠现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发力量建设的重点实验室进展较快,现已建成的 20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中,有 4 家已经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全市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并获得同行好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迅速推进。到 2002 年底,已经建立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60 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34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49 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4 家。目前,己有 87 %以上的大中型企 业建立了技术开发 机构,有近 39%的大中型企业拥有单位办

10、的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5 -成效明显。以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包括了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形成了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网络。以宁波市科技情报所为基础,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网上技术市场为载体,以市技术交易中心、市技术评估中心等为配套,形成了科技信息、成果交易网络。以两个国家级的创业服务中心(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宁波市科技 创业 中心” 和宁波市保税区的 “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正在迅速 发展中的宁波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科技创业园”和江东区、慈溪市的科技创业中心为主体,创业服务中心发展迅速。创新环境建设引发积极反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一

11、系列的科技政策、法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科技创新,宁波市的专利授权数已连续三年居国内各类城市第五名。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大增增长,增速在同类城市中居前列,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进一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近三年来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科技综合竞争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面临当前的紧迫局面,我们认为,下一步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着重解决如下前进中面临的难题。1、迅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层次和能力。从总体状况看,企业的技术创新层次相对较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 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企业技改投入远高于科技投入,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远高于 R

12、&D 经费支出,技术引进以硬技术的引进为主,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比例偏低。企业中虽然普遍建立了研发机构,但研发机构规模不大,人员层次不高,研发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如在上报考核数据的 49 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中,有 73%的中心三年来没有获- 6 -得到发明专利,三年中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在 2 项以下。此外,人才和信息的缺乏,与高成本、高风险特点相关联的资金的紧缺,是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难点。2、加快转变区域科技基础落后和研发能力薄弱局面。在 18 个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最为薄弱的环节为高校在校学生数、科技论文数(国内科技论文、SCI 、ISTP、EI)、专业技术人员数等反映科技基

13、础的指标。2002 年,综合反映科技基础的主成份因子在 18 个城市排名第 16,均受上述指标影响。虽然近几年宁波市的专利授权量大幅攀升,专利授权量连续三年居国内各类城市的第五位,但其中发明专利不多,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很低。3、规范并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职能主要尚离不开政府的协调和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足,服务能力较弱。调查显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处于一对一状态,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还处在探索阶段,国际科技合作刚刚起步。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园区创业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开始发展,呈现出起点高、发展快的特征。但毕竟处在起步阶段,主要

14、功能仍局限在吸引科技人员带项目入驻孵化,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足。4、打造科技创新的财政引导和金融支撑体系。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迅速,但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宁波市的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显得相对不足。从 1999 年开始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2%左右,在 18 个城市中居中等水平。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2001 年全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总量在 18 个同类城市中位居第 14 位。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的技- 7 -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比例、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我们无法对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浙江省科技进

15、步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宁波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0.88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比例明 显偏低。从金融体系的支撑角度看,则主要表现为银行中介、金融资本的支持不够和风险投资发育不足,突出表现为创业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为了扶持这类企业的成长,宁波市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财政融资渠道,开始了孵化器融资的尝试,但相对于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 还远远 不够。 虽 然尝试建立了风险投资联盟,创办了宁波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但总体上看,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推进。三、宁波市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目标近期区域体系建设拟将遵循“开放、特色、高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

16、性作用和政府积极的引导作用,以提升能力和创新效率为主题,全力打造长三角群体中富有活力的创新型都市。(一)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1、建设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首先,宁波应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合作,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体化的长三角科技发展格局和技术要素市场;其次,宁波应实现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对接,积 极参与国家创新基地和能力的建设,继续强化与中科院、兵科院、浙江大学等创新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可参与国际竞争的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第三,宁波应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优势, 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国际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充分利用

17、全球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吸纳国外科技资源为宁波市的经济、科技 发展服务。- 8 -2、建设支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产业集群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需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支持。宁波市自发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是宁波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宁波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十大工业园区”是宁波市未来产业集群形成的空间载体。建设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是形成有龙头企业支撑、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完善、技术服务活跃的组合型产业技术体系,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微观目标,以形成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18、网络为中观目标,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宏观目标, 实现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3、建设结构合理、环境优化、运行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培育、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创新主体结构。加快各类科技园区,以及科技园区内的孵化器建设,加大对科技信息等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政策法规,建设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国内一流的创新环境。完善科技管理,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形成市内外创新主体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二)宁波市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通过实施科

19、教兴市“一号工程”四年来的努力,我们已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此基 础上我们要加快建设,早日形成创新驱动经济的机制。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 2007 年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科技滞后于经济的状态有较大的改观,科技综合竞争力居同类城市的中等水平;- 9 -到 2010 年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科技综合竞争力居同类城市的中上水平;到 2020 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技综合竞争力居同类城市的前列。到 2007 年具体的发展指标包括:(1)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体系。建成 100 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开发

20、机构,力争有 2 家成为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有510 家居省内先 进水平,使得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有显著性提高;建成 20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力争有 1 家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510 家居省内先 进水平。(2)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争取各县(市)区都建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以 2 家国家级和 10 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建成 10 家市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力争有 3 家成为具有国家级资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重达到 1.7%,企业 R&D 经费投入占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的

21、比例在 70%以上。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 政支出的比例达到 5%以上,其中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在 50%以上。(4)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年获国家专利授权达到 5000 件,每万人口年专利授权 8 件以上。力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 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自 营出口额的 25%。传统产业的企业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完成支柱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形成现代农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环保、医疗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 10 -四、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以提升企业技术开

22、发能力、增强区域科技发展潜力为目的,为了大规模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增强技术创新支撑,建设 两大体系,构筑三个平台。(一)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开发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层次。目前宁波市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及相对应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应尽快向技术开发和研究开发转移。为此,在技术创新政策上应作相应的调整,淡化 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强化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重点是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财政政策。即:一方面实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事后补助,另一方面切实落实企业 R&D 经费支出的税前列支政策,对企业列入 R&D 经费支出的项目要从宽处 理,

23、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科技投入结构。支持建设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可以改变目前宁波市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小、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层次低的问题,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上规模、上档次,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 业提升技术创新层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宁波市争创国家级企业工程中心创造条件。(二)加快建设区域研发体系,增强区域科技发展潜力优化高校结构,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引导在甬高校转变办学思路,加强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围绕本地产业体系调整专业设置,鼓励面向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提升高校的办学层次与规模。要通过重点扶植宁大、理工学院等机构扩大硕士点、突破博士点来建设研究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